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乱谈之十一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乱谈之十一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8、13)

  孔子的这段文字特别精彩,字字珠玑,说得确实很有道理,难怪至今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它们甚至还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事风格。对于孔子告诫别人要“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做法,我十分赞成,如今身处乱世做个闹市中的“隐士”也一直是我所认可的生活方式——做个忠臣、贤臣没错,但遇到一个并不欣赏你的领导,你的忠贤之心就无处安放了,因此还不如放马南山。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孔子虽然说出过这样潇洒的话,但他自己似乎并没有如此去身体力行。他口口声声所说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只遵循了前半句,当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实现个人抱负,但后半句则显得有些言不由衷,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似乎他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从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来讲,已经礼崩乐坏,可以说接近了他所认为的“无道”,既然无道,按理应该如他所说的要去“隐”了,但事实是孔子他不管“有道”还是“无道”,都是在积极“见”的——可见孔子骨子里实在太喜欢做官了,只要有一点点仕途机会他都绝不会放过。比如,当公山弗扰凭借“费”邑反叛季氏,本来也算是狗咬狗的把戏,是军阀之间的混战而已,孔子作为道德的化身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而依旧保持自己正义的形象,可是,当公山弗扰派人前来召他,孔子二话没说就“子欲往”。如果只有一次“失节”还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再看,当佛肸占据中牟抗拒赵简子时,派人来召孔子前去壮他的声势,孔子再次二话没说“子欲往”,所以这未免给人以猴急急想当官的感觉。公山弗扰和佛肸都是叛臣,满口仁义道德的孔子按理对叛臣是深恶痛绝的,而他现在却不由分说地“欲往”想助他们一臂之力,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不仅是我们,就连孔门弟子也都费解,心直口快的粗鲁人子路两次都毫不客气地当面阻扰,而孔子也为自己进行了辩解——客观说,孔子的辩解几乎没有一点说服力。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孔子的品德——当然喜欢“出仕”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孔子积极求仕出来为国君做事从而造福百姓还是应该肯定的,我在这里想“批评”的是他的言不由衷、自相矛盾。按照孔子的性格是无法安心做个默默无闻的“隐士”的,出仕成了他毕生的追求,以致病急乱投医,即便如公山弗扰、佛肸这样的 叛臣对他发出的“深情”召唤都能得到他及时而积极的回应,这就让大家难免和子路一样对他“不悦”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可以提出很多不痛不痒的道德要求,但同样的事情真的到了自己头上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就好像赵本山小品里所演绎的,面对他人已经到手的巨款你可以潇洒地告诫他钱财是身外之物,但一旦自己置身其中却依然走不出财富诱惑的“心魔”——“当官”亦是如此,即使是道德圣人孔丘同志。
附: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 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17、5)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1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世人对孔子的十大误解(4):差点儿成了乱臣贼子的幕僚
《论语》谭(五十三)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1周)
#每日学论语#17.7【2017-9-28】
6 与时俱进的可爱儒商子贡【我读论语】
《论语》阳货篇:26章全文及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