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名人之安维峻

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阿道人,又号柏崖老人,秦安县神明川(今属西川镇)人,清代著名谏官。

光诸六年(1880年)中进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劾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误国卖国。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安维峻之上书声震京都,他以言获罪,遂被革职,谪发张家口。“饯送者塞于道”,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特制“陇上铁汉”印章相赠。后起授内客侍读,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总攥有《甘肃新画志》1100卷。清宣统三年(1911)辞归秦安故里。
  在家从事农耕和著书。著有《四书讲义》、《柬垣存稿》、《望云山房集》、《望云山房文集》、《诗文杂集》等。民国十四年(1925)年卒于秦安神明川柏崖山庄,享年七十二岁。
  安维峻做的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他以都察院福建道御史谏官的地位,在任职十四个月内接连给清政府上疏六十五道,呈奏光绪的有六十三道。特别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12月)、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后,清军在朝鲜、鸭绿江节节败退,安维峻向光绪皇帝奏请了闻名天下的《请诛李鸿章疏》,该奏疏忧国忧民,激昂慷慨,荡气回肠,正气凛然,拼死一疏,义正辞严的揭露了李鸿章等主和派卖国投降的罪行;毫不留情的斥责了太监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丑恶行径;尤其是抨击了慈禧太后牵制光绪皇帝,专权误国。谏疏云:“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有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政事呼?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岂可复容?李鸿章事事挟制朝廷,抗违渝旨。唯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其罪,布告天下,如是而将士有不奋兴,贼人有不破灭者,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

  

  安维峻这道上疏,震惊当时朝野,引起极大的反响,慈禧太后得知后,阅及一半便勃然大怒,并立即下谕将安维峻交刑部严加惩处。
  光绪皇帝得知后,惟恐慈禧太后借此大开杀戒,杀害主战派的爱国人士,为了保护安维峻采取了明批暗保的办法,当日便以皇帝的身份颁发了一道圣旨:“近因时事多艰、凡遇言官论奏,无不虚衷容纳,即或措词失当,亦不加以谴责。其有军国紧要事件,必仰承皇太后部训遵行,此皆联恪恭求治之诚心,臣民早应共谅,乃本日御史安维峻呈进封奏。托诸传闻,竞有皇太后遇事牵制,何以对祖宗天下之语、肆口妄言,毫无忌惮!若不严纠惩办,恐开离间之阶端。安维峻着即革职,发往军台赎罪,以示告戒,钦此。”
  光绪这道圣旨,显然是为了营救安维峻的生命,但他又怕慈禧指责袒护之罪,便立即召集大臣共同商议,把处分安维峻的圣旨奏请皇太后定案。慈禧太后闻奏大怒说:“即此足了事耶?毋乃已轻!”这时恭亲王奕欣诉(道光皇帝六子,光绪皇帝伯父)跪奏说:“本朝数百年来,从未杀谏臣,乞太后原之。”经诸大臣奏劝,太后怒意“始为稍解”,这才决定将安维峻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赎罪,免除了安维峻的杀身之祸。
  安维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冒死直谏,舍己为国的正义行动,赢得了士大夫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在他被谪贬离京临行时,京都好友都来为他饯行,有的流涕相送,馈赠路费,有的赠诗作画相送,御史王鹏送“满江红”《关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荷到长戈,已御尽九关魑魅。尚记得,悲歌清剑,更阑相视。惨淡烽火边塞月,蹉跎冰雪孤臣泪。算名成,终竞负初心,如何是?天难问,忧无已。真御史、奇男子。只我怀柳塞,愧君欲死。宠辱自关天下计,荣枯休论人间世。原无忘,珍惜百年身、君行矣。”友人赠联“一不学金人,斯为铁汉,暂留西域,终讨北洋。”好友志锐纂刻“陇上铁汉”金石印章相赠,从此“陇上铁汉”名扬全国。

  安维峻谪贬离京时,京师大侠大刀王武等人主动亲自护送保镖,并奉赠车马行资。赴京参加会试的侯乙青、李叔坚等举人也护送安维峻至张家口。“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行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以资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聘主讲抡才书院。”(《清史—安维峻诗》)
  安维峻到张家口之后,受到了察哈尔都统和官商士绅的热烈欢迎,轮流宴请,敬为贵客,在为抡才书院主讲时,不负重望,先后邀请志锐等一批知名人士到张家口抡才书院讲学,大大提高了抡才书院的知名度。
  安维峻的五年生活中,始终不忘皇恩,一片爱国之心不泯,他在《步扬忠憨公韵率成五古二首》中云:“国贼讨未成,遗恨长终古,褒阙五其外。”“臣罪本当诛,旷典空前古。平生未报恩,付与儿曹补。”《游崆峒山记》长诗中云:“长剑倚天磨,隐喻崆峒志;泾清鉴我形,山静知我意。”这些诗句一方面反映他对光绪皇帝感恩戴德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磨砺心智等待时机,再图大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折射出安维峻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态。
  在安维峻为官时期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国人怨声载道。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主战派,和慈禧太后、李鸿章为主的主和派斗争十分激烈,而主和派居于主流,在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忧国忧民的安维峻,目睹这一切,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冒死直谏,在他上任后的短短的14个月的任期内,连续上疏65本奏折,直言谏诤,指出朝政弊端,表明立场,事迹流芳青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大清最急躁的皇帝,17天下了132道圣旨,只为做成这件事!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光绪皇帝为什么是主战派?
光绪是对外的主战派,那么如果光绪掌权,是否会不一样呢?
大清小事,错落有致
光绪:清朝最悲凉凄惨的皇帝
安维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