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第一雄关、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9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有著名的峪泉活水,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关防守,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图片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160多年的时间,直到嘉靖年间,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雄关挺立在戈壁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图片 


    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最为壮观的关城,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图片 

 
图片 


    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林则徐于
184210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岩峭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又一首云: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指出这关真乃“雄关”。

图片 
图片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因此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图片 


图片 


    
嘉峪关三座关楼,从东向西依次是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楼形制相同,东西成一线。其中,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光化楼和柔远楼保存了1506年的原作,嘉峪关楼原修于1495年,1931年在一场战乱之中被西北军阀马仲英拆毁。现在看到的是1988年仿原样重修的。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1987年嘉峪关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光化门上“天下第一关”的巨幅牌匾。
 

图片 
东门:光化门
 
 
图片 

光化门西面 


 
 
图片 

西门:柔远门
 
 

 
图片 

柔远门
 
 
 
图片 
外城:嘉峪关楼、罗城,远处为柔远门。 


图片 
北门,本人就是从此门进入景点的。
 
 
图片
北门内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系。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光化、柔远二门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门开向南,而不与关城的正门相通,东瓮城门叫"朝宗",西瓮城门叫"会极",门上各建有阁楼一座。瓮城对内城起保护作用,敌莫敢入,入则为瓮中之鳖。“光化”、“柔远”、“朝宗”、“会极”,可以说是明王朝“怀柔四夷”民族政策的高度概括。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图片
 
 

图片 


   从这里可登上关城城墙。台阶是后来为了方便游人修筑的,旁边用青砖砌成的坡道被称之为马道,马道是为了方便将军上城巡视,同时也方便城上物资的拉运,
以前有“将军不下马,官员不下轿”之说。现在许多游客一般都不登台阶,而从马道登上,取马到成功之意。
 
图片 


    嘉峪关矗立于大漠边缘,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显得雄壮非凡。巍峨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的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 

图片
 
 
图片
 
 

图片 

 

    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不禁深深地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嘉峪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嘉峪关是明代的边关重镇,守城将士的生活既艰苦又单调,但也有他们的精神生活。在嘉峪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台等,还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民间传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戏台
    这座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修建的,是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面积不大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

图片 


        将戏台建在内城还有着这样两个意义:进入这里就是军事禁区,将戏台搭在军区下,有取军民同乐之意。另一方面古代信息不发达,去一次西域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只要进入嘉峪关,戏台是必经之路。戏台起到了一个信息传递作用,它上演着国内最近发生的事件,谁精忠报国,谁出卖朝廷对不起百姓,都在这里演义得一目了然。该尊敬谁唾骂谁,老百姓一览无遗。
 

图片 

 

    戏台两侧有一副耐人寻味的楹联。上联:离合悲欢演往事,下联:愚贤忠佞认当场,横批:篆正乾坤,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数百年来,雄关上经历着一桩桩改朝换代的演绎,在这险峻苍茫的雄关之上却有这样一座古戏台,读罢这样一副楹联,觉得真是阅尽沧桑之后最贴切的点评。
 
图片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又称文曲星,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间功名利禄,因而备受读书人的崇拜。此阁在明清代是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我去的时候,文昌阁正在维修,被围的严严实实。只好用资料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帝庙
       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位于文昌阁背后。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等建筑。后在战争中毁坏,只有门前这座牌楼保存了原作。关帝庙则于1987年按原样重修。
 
图片
 
 
图片
 

       将关帝庙修在关城内有两重意义,一是关帝为武将之神,有请关帝坐镇之意,另一方面当时这里驻守的官兵大部分是关羽老家人,建庙以寄托思乡之情。这座关帝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时却是西北五省最大的一座关帝庙。
 
图片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是很不简单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定城砖
    
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放置着一块砖,这就是著名的嘉峪关“定城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工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工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工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地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工官一听,不敢再追究。
    这块砖被后人一直保留在原地,可望而不可去,以示对当时劳动工匠们的纪念。
 
图片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
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则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都会带着家眷子女,一起到墙角敲击城墙,以求吉祥,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图片
 

     现在为了保护文物,不允许再敲击墙体,我们敲击这块石头,能听到同样的声音。击石燕鸣,我估计可能是一种声学现象,类似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图片   


天下雄关碑与碑廊
        在嘉峪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不知道为什么关城内也有一个同样的碑亭,估计是仿制品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在嘉峪关城墙脚下,坐落着一座仿长城关隘建筑---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端庄肃穆,古朴素雅,主体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望,长城相连。看着似长城又非长城,像关隘又不是关隘,新颖别致。这是我国第一座是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1989年10月正式开馆。
 
图片
 
 
图片
 

    长城博物馆以其直观的形式和丰富的收藏内容,被誉为长城文化的教科书。
馆藏油画“长城万里图”,以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中国长城的主要景观浓缩于画卷之中,油画面积为220.5平方米,为西北之最。
    下2图是油画
“长城万里图”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嘉峪关可游览、可回味的景点、故事很多,无奈我只有2个多小时的时间,还要去赶火车回新疆。很多遗憾就留到下次再来吧。这次卡片机照的不好,下次一定要弄台专业相机来摄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的嘉峪关虽然依然屹立,但已不再起“锁匙”、关口的作用了。嘉峪关旁的兰新公路、铁路,把内陆与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历史上那种中原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戈混战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雄关犹在,但已变成历史名胜景点,供人们前来游览、凭吊。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锁钥西北的天下雄关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嘉峪关,何以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天下第一雄关
匠师用料精确,建成“天下第一雄关”仅剩一砖,你见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