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

贵阳由于地处边远,长期属于边州,民族间为了生存讨伐征战、攻城掠地,导致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治所不定、名称多变。贵阳先后得名:鬼方、牂州、矩州、黑羊箐、贵州、顺元城、宣慰司城、贵州等处长官司、贵阳府、贵竹长官司、贵筑县、贵阳县、贵阳市等。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3月,程番府更名为贵阳府,移治省城,贵阳从此成为官方认可至今的地名。贵阳府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为贵阳军民府。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立了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清康熙五年(1666年),云贵总督应吴三桂之请移驻贵阳,筑城一度成为统辖两省的指挥中枢。1687年,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设置贵筑县。1913年,正式确定贵阳为贵州省会。1914年1月设置贵阳县。1941年7月设立贵阳市。



除了“贵阳”之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这个地方的称呼则有所不同。贵州之名源出有:因鬼方、鬼国之“鬼”讹变为“贵”而置贵州;《宋朝纪要》以鬼方地林多贵竹,因以名州;贵竹之“竹”错读为“州”;因为桂竹设贵竹长官司,表明“贵竹”源于“桂竹”,“贵竹”后来又演化为“贵筑”;有“矩州”、“短州”之音转名“贵州”;《宋史·地理志》言贵阳地叫“知州”等等。《贵州省市沿革》载:“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于牂牁郡西部上段设晋乐县,即今市地。后罗罗族谓贵州城曰更糯,乃晋乐之音伪,今市区有进鹿坡,乃近鹿之音转。”苗族传说中的贵阳地名叫“格格洛桑”,意即宜居的好地方。彝族称贵阳地名叫“黑羊箐”,寓高贵美好。“黑羊箐”的具体位置在老百货大楼与时代广场之间的“黑羊巷”,巷内原来有一口井叫“黑羊井”。《贵阳府志》载:“唐时,杨立信以征黑羊箐授官。黑羊箐,今呼为黑羊井。唐末宋初之时,罗、宋二氏互争,宋氏呼矩州为黑羊箐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黑羊箐和黑羊井的称呼及所在是从来没有争议的。



贵阳辖地的历史沿革


典籍记载,贵阳辖地屡有变化。明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废“顺元”名称,合水西、水东两部地区为贵州宣慰司,并领贵竹、水东、中曹、乖西、青山、龙里、扎佐、白纳、底寨、养龙坑等十长官司。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移治省城,增辖贵竹、平伐二长官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设立新贵县隶贵阳府。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四个长官司。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阳府统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长寨厅(今属长顺县)。清光绪七年(1881年)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清末,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罗斛厅(今罗甸县)。1949年,贵阳地区辖修文、龙里、贵定、息烽、开阳、贵筑、清镇、惠水、瓮安、长顺、罗甸十一个县。1957年,撤销贵筑县,将原贵筑县大部分地区划入贵阳市,将清镇县、修文县、开阳县、惠水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63年,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县、惠水县从贵阳市划出。1996年,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划归贵阳市管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阳地名中蕴含的竹文化
贵州地名由来,含9地州市及88县市区
祖国风光(3052)爽爽的贵阳
【每天老照片】--3465--贵州旧影1902年,清末时期各地人像
你所不知道的党武起源
明朝的贵州地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