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7第十五章.二、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二、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这些步骤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所涉及的多个因素,它们 不是高速路上的里程标志,我们应区别对待。这样就很容易 理解赫尔巴特学说,将教导的步骤归纳为:第一,对特殊事 实的理解;第二,理性归纳;第三,应用和论证;然后,形 成假设或建议,以及详尽的细节;最后,通过在新的观察和 实验中去运用它们,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每个过程都可以 分为这样几个阶段:⑴ 具体的事实和事例;⑵ 思想和推 理;⑶ 对结果的运用。每个过程都包括演绎和归纳。我们 还会为一个不同点感到惊讶,即

1.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讲课的第一需要是准备。最好 的,实际上是唯一的准备,是引起一种对那些需要解释的, 意外的,费解的,特殊的事物的知觉作用。当真正困惑的感 觉控制了思想(不论这一感觉是怎样出现的)的时候,思想 就处于机瞀和探究的状态,因为刺激是内发的。问题的冲击 和刺激,使心智尽其所能地思索探寻,如果没有这种理智的 热情,即使是最巧妙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奏效。要促使理智去 做通盘考虑,要回忆过去所得的知识,发现当前问题的性质,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必须事先有掌握问题,实现目的的意念。
(准备就是感觉到问题之 所在)

教师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经验中的比较熟悉的成分,并使 之能够发挥作用,这样做,必须预防几种危险。⑴ 准备阶 段不要持续过长,不可过分详尽,否则,就将事与愿违,使 学生失去兴趣,感到厌烦。有些认真负责的教师提醒学生, 在讲课的准备阶段,和跳远相似。如果距离起跳线太长,跑 到了起跳线,由于过分疲劳反而不能跳得很远。⑵ 我们依 靠习惯来理解新事物,但总是坚持把习惯的倾向变成有意识 的观念,反而会妨碍它们发挥最好的作用。某些熟悉的经验 中的若干的因素,确实要转化为自觉的认识,这正像为了使 某些植物茁壮成长,必须移植一样。但是一直挖掘经验或移 植看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无疑是致命的。过度开发旧经 验的结果就是尴尬的自我限制。
(准备中的未 预见之困难)

赫尔巴特派的教育家们认为目标的描述非常重要,它是 课堂准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描述课程目的比铃声响起或其 他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的方法都要好。对于老师来说,目 的非常重要,因为它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目 的本身具有矛盾。如果过分强调教学的结果,那么学生的反 应便受到制约,其发展形成问题和思维主动性的能力会大受 影响。
(课程目的的 陈述)

这里没有必要说明演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在最后 一章会讨论观察和交流的问题。演示的目的就是充分显示问 题的本质,并提供相关推论。教授的问题在于如何平衡量的 问题,太少的话,不足以引起反思,太多则扼杀了思考。只要学生足够投人,老师十分愿意给学生空间去消化和吸收,那么就不要担心对某个话题说得过多。
(老师应该讲 述或者展示)

2.理性分析的反思阶段的显著特点,正如我们所看的一 样,包括对思想的阐述,作出假设,相互比较和对照,得出 定义和公式。
(小学生写出 一个合理案例的责任) 

⑴ 考虑复述教学时,学生必须要对理论原则有所研究, 找出自己结论的事实依据及事实是如何得出结论的。除非学 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猜测作出合理的判断,否则复述教学是 没有任何意义的。聪明的老师总会丢弃那些对学生无用的无 意义的训练,而会选择与目标一致的训练。这种方法(有时 叫做“推理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责任,而不仅是跟着 老师走的能力。

⑵ 将模糊的或多少是随意的想法变得连贯又明确,这 就需要间隙,放松时的自由。我们通常说让我“放松放松, 找找灵感”;所有的反思,在某个意义上,都需暂停观察和思 考,这样才能使想法成熟。冥思,而不去做感觉上的分析或 结果的探究,是论证阶段必要的行为,就如其他时候需要做 观察和实验一样。这就如同饮食的消化吸收一样,理性的考 虑在思维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对不同推论的沉静的完整的思 考对连贯的和集中的结论形成是有帮助的。推理并不是光靠 争论、辩解、赞同或否定观点就能完成的;正如消化是不等 同于大嚼大咽的。老师应该保证学生能有时间去消化。
(身心休闲的必要性)

⑶ 在比较的过程中,老师应避免给学生提出难度相当 的事实。因为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一些客体就会占据主要 的思想,并形成思考的出发点。影响到教学的一个重要之处 便是老师将同等重要的客体摆在学生面前。在比较的过程中,思维并不是自然而然地由甲乙丙丁出发,去找出对应的结果。而是由某一点出发,先是模糊而分散的,然后通过与其他方 面的联系,使中心点变得清晰明白。光收集可对比的各个方 面是成功推理的大敌。每一个可供比较的事实都应该能够让 中心客体变得清晰,或扩充它的某些属性。
(典型的中心 对象是必需的)

简言之,应该努力寻找能够集中思考的典型的客体:这 个典型的材料,尽管独立特别,但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一系列 的事实。没有一个精神正常的人能够一开始就从宏观根本处 思考河流。他首先想到的是某条河带来的疑惑。然后他会研 究其他河流来弄淸疑惑之处,并解决与其他河流参照对比时 的各种细节。这种不断比较既保证了意义的明确性,又防止 了其变得单一、狭隘。对比不同点才能将多种重要事实结合 一处,形成连贯的整体。这样思维就能避免个体的孤立,也 能清除某个原则的狭隘性。单个的事例和特征具有侧重性和 明确性;而通用法则能够将其整合成一个系统。
(类型的重要 性)

⑷ 于是总结并不是一个孤立单一的行为;而是在讨论 和复述中实现的趋势和功用。每得出一个概念想法,都解决 了疑惑,作出了解释,将分散的和不解的整合起来,因此也 进一步形成归总。小孩子也同青年和成年人一样进行归纳, 只不过结果不一样而已。如果他要研究河流流域的话,他就 会根据搜集的一系列事实,找出一个有效作用的力,即在引 力作用下的向下流淌,或是历史的不同时期作用的结果。尽 管结论来自一条河流,其知识确是通用的。
(含义中的涸 察力影响概括)

在总结中公式的因素,即有意的陈述,并不是单一的行 为,而具有恒定的功能。定义就是将模糊的概念变得淸晰的 过程。用语言表述一个定义是区别不同的最后阶段。即使在否定已存在的定义时,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不去做对个例的总结。只有当总结出现后,思维才算找到了安宁的结果; 只有获得结论之后,才能有助于将来的理解。
(含义中的洞察力需要构想)

3.就像上面所说,运用和总结密不可分。机械技能运用 到新情境,无须理解原理;很可能原理公式会阻碍技术的应 用。但是没有原理或总结,已获得的技能很难运用到新的领 域。总结的意义在于将概念从单一情况下解放出来;总结就 是自由的概念;由偶然的事例得出的解放了的概念就能运用 到新情境。失败的总结(无法运用到新情境),在于不能自由 扩充所谓的原理。通用原则的核心在于运用。
(概括意味着对新生事物适应的能力)

练习的目的并不只是操练学生,让他们仅仅弄明白一个 原理或概念的含义。将应用看作独立的最后步骤是很危险的。 在每一个判断中,都会使用到某一概念去评判解释事实;通 过应用,该概念就得到了扩充与检验。通用原则通常认为是 完整的,而应用则是外在的,非智力上的,仅对实际目的起 作用。原理是自我存在的东西;它的使用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两者相脱离的时候,原理就会变得僵化和死板;失去了内 在的活力及自我推动的力量。
(老化的对灵 活的原则)

一个正确的概念是一个流动的思想,它会寻求运用之处, 去解释和指导行为,如同水流而下一般。精确地说,如同反 思需要观察事实、组织行为,概念也需要事实和行为来检验。 “耀眼的原理”并不灵活,因为它们是虚假的。应用是真正的 反思探究的内在部分,就像敏锐的观察和推理一样。真正的 通用原则会得到应用。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运用和练习原理 的条件;而随意性的虚假的任务是不能保证原理的正确运用 的。
(自应用是名 副其实原則的一个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体系(四):专心上课
试析早期谢林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观的差异|先刚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书摘
2007文综(全国卷1)地理答题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学习建议
《新概念英语》高效学习的11个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