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我和宋徽宗的那些事儿

1

大才女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就已经誉满文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清照不但作词功夫了得,还一气呵成写下了《词论》,在这篇数百字的文章里她论述了什么样的词算是好词,并评论柳永的词过于艳俗,张先、宋祁的词拼凑感太强,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音律不通,贺铸的词缺乏故事感,晏殊的词没有铺垫,秦观的词内容太空洞,几乎把前辈们统统批评了一番。

连师祖、师叔都敢指点,少女李清照可以改名叫李胆大了。李清照的大胆妄为引来文坛一片唏嘘之声,有人觉得此文论点新颖,颇有道理。也有人觉得她如此狂妄,简直不知羞耻。李清照对外界的议论不以为然,谁规定只有男子可以学富五车,女子无才便是德?

太学学生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才华钦佩不已,暗自发誓要把她娶回家。他没有直接开口让父亲提亲,而是自编自导了一场戏:赵明诚告诉父亲,他做了个十分奇怪的梦:午睡时在梦中看到一本书,醒来记住这么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请父亲为他解梦。

赵挺之一听,“言语司和”,就是词,“安上已脱”,就是女,“芝芙草拔”,就是之夫,连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原来你小子是想娶媳妇了,还想娶才女,整个汴京城,最有名气的才女就是李格非的女儿了。

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李清照名气又盛,与李家结亲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赵挺之便带着儿子登门求亲。赵明诚虽出身官宦之家,却与其他纨绔子弟不同,他为人谦和沉稳,酷爱收集金石碑文,小小年纪就在士大夫中有了一定名气,李格非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2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在宋徽宗登基之前,朝野里盛传着大才女李清照与赵明诚欲结秦晋之好的事。尚为端王的赵佶对李清照的才名早就有所耳闻,当他读到李清照的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更是为李清照的活泼、调皮、清新惊艳到了,自此对才貌双全的李清照深为爱慕,又想起才女已名花有主,不禁惆怅万分,日思夜想中竟然产生了约会李清照的念头。正好刚下了一场春雪,便让人送去粉红请柬,请李格非携长女李清照到端王府参加梅雪诗会。

对于端王的垂慕,李格非感到既突然又有些惊喜,李清照表现得却平静得多。父亲询问时,她反问道:“父亲说我去好还是不去好?”李格非正犹豫如何回答女儿时,李清照表态说:“明诚去我就去。”李格非虽然有些失望,却也尊重女儿的选择道:“这样也好,等你与赵明诚完婚后,再一同前往端王府拜会。”

诗会那天,赵佶见到李清照没有赴会,便询问了一句:“李家小姐怎不曾见来?”正在李格非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周邦彦笑着代为回答:“如今她正是和赵公子难分之时。”赵佶闻言心有不快,不喝酒,不言语,对大家也不冷不热的,客人们都识趣的提前告辞了。

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依着“媒妁之言”,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婚后二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鸣。赵明诚出门求学,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十分思念他,寄了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读后有些不服气,想和李清照一较高下,于是三天三夜闭门不出,一口气写了五十首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抄下来夹在自己的诗词里,拿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认真看了许久,说:“这里面只有三句最好。”赵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对妻子的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3

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身为世家子弟,却贵而不娇、富而不侈,对物质的要求很低,食可粗茶淡饭,衣可荆钗布衫,唯有书和古玩,是万万不可缺的。

赵明诚从小就喜欢跟着士大夫寻访各个朝代的金石刻词,酷爱收集拓片碑文,古玩字画。收藏可是件烧钱的事儿,即便官宦子弟赵明诚也得节衣缩食,才能搜集到好的古文奇字,夫妻俩经常把衣服当掉,到大相国寺市场里买古玩,回来后对着买回的碑文反复研究,一起欣赏,其乐无穷。

党派争斗无止无休。先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划为元祐旧党流放,后来赵挺之被小人蔡京赶下台,气愤不过,撒手人寰。赵明诚兄弟也被罢官,赵明诚和李清照一起回到老家青州隐居。

从繁华的京城迁到偏远一隅,李清照没有失落,反而有一丝的渴盼。虽然汴京相府里金堂玉马、灯火楼台,但怎能比得上内心的丰盈和平静。她给青州的住处起名为“归来堂”,并自封为“易安居士”,都取意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即使住在小小的陋室,只有容膝之地,但远离了政治争斗和世俗纷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饮酒作诗,内心满足,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也许她真正向往的从来都不是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而是像陶公一样淡泊明志,归隐田园。

青州一隐,就是十年。赵明诚和李清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古书文物的校勘和刻写上。每次得到书画和古玩,他们就兴奋异常,仔细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直到蜡烛都烧完了,还舍不得睡觉,干脆继续点灯,把得到古玩的经过和心情写下来记录成册。

李清照知识渊博,天生记记忆力超强,每次吃完饭,她和赵明诚就坐在归来堂,烹好茶,对着堆成小山一样的史书,互相提问某一典故在哪本书的第几页第几行,猜不中的人就罚饮茶一杯,结果两人经常乐的哈哈大笑,把茶都笑得倾倒在衣襟上了,一口也没喝着。

4

生活上虽然困顿,理想却从来没有被忘记。李清照说:“这种乐趣远远超过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趣味之上,多希望能这样安乐的生活一辈子。”然而,渐渐的赵明诚和她的想法有了出入,十年的困顿,已令他对这样枯燥的生活感到厌倦了。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赵明诚准备进京处理赵家老宅的事,然后以祖传的汉印作为见驾礼,求得皇帝的接见。他偷偷地找到周邦彦求助,周邦彦说:“我有一计,但要夫人出面。”赵明诚要求李清照陪他进宫献词,两人因此发生了争吵。

不想夫妻感情因此出现隔阂,李清照只好按照周邦彦的计谋,神色漠然的跟着丈夫来到皇上的书房——睿思殿。赵明诚对引路的内侍不停地说着感谢,并取出一块条玉送给内侍说:“烦请还能快一点禀报万岁。”

这时李清照突然发现一幅赵佶亲笔书法,悬挂于墙上: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走近看了一遍,不由的叹了一声:“这字写得好精致飘逸!”

夫妻二人从早上等到日过中午,还未见到宋徽宗,原来宋徽宗因为后宫妻妾争宠的琐事耽误了会见。百无聊赖中李清照按照赵明诚的要求写了一首《念奴娇》,已经填好一半,李清照本来就觉得平白无顾为了丈夫的前途主动献词于皇上,是很丢面子的事,看到赵明诚又在贿赂内侍,忍不住抱怨说:“真是太过分了。”

赵明诚正为见不到皇上心情烦躁,又怕这话传到皇帝耳根,担待不起,便怒道:“你以为自己才华横溢,大家都求你写?你以为还是当年在汴京时候吗?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面对丈夫的斥责,李清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笔掷在案台上,赌气说:“我意兴全无,不想写这首词了。”说罢扬长而去。

却说被俗事缠身的宋徽宗突然想起等候召见的赵明诚夫妇,一路疾走,连忙交待内侍张迪:“赶紧留他们夫妇二人用午膳,朕还要找他们好好谈谈。” 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已争吵完毕,一前一后走出了宫门。

宋徽宗知道后叹了口气说:“赵明诚宣他自然会来,但他的夫人我却不一定能请得来,罢了,还是一个字,我与李清照如此无缘!”周邦彦得知皇上与赵明诚夫妇失之交臂,心生惋惜,连叹数声,说:“可惜错过了一段君臣论文的佳话!”

(图)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

5

赵明诚夫妇离开青州私下求见皇上的消息,很快被权臣蔡京知道了,他拟好治罪赵明诚不守信约,害皇帝空等的奏章,赵佶看了后说:“见与不见,也是小事,像李清照,词名是真,才学是真,只不过所嫁赵明诚时运不济罢了,太师何必小题大做?”蔡京知道皇帝有心维护李清照夫妇,便作罢了。

不久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一日,下属李谟察觉到同僚王亦有叛变之心,便报告给了赵明诚。赵明诚和宋徽宗一样,做学问很有天分,当官真心不是那块料,当然他自己立志要成为父亲那样的官,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书呆子气罢了。

面对下属的重要情报,赵明诚不侦查,不探究,不预防,不部署,轻率的以为只是下属之间的相互排挤诋毁,便敷衍道:“知道了。”李谟很懵,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他左等右等也没等到赵明诚的任何指示。

眼看王亦就要行动了,李谟只好自己指挥布阵,在夜里击败了王亦。天亮时,李谟去找长官汇报,谁知赵明诚竟然悄悄地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知道结果后众将士都惊呆了,赵明诚因此被革了职,随着众人向江西方向继续逃亡。

行至乌江,看到国破流亡的颓败,想到丈夫竟然临场当了逃兵,李清照面对浩浩江水,吟出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听后羞愧不已,无论在学识还是气节上,他都输给了妻子李清照。乱世之中,李清照选择原谅了赵明诚的懦弱,还劝丈夫彻底隐居,不再当官了。不曾想,朝廷因为缺乏人手,赵明诚又被重新任命为湖州知府,按照惯例,赴任前需要拜见新皇帝。

赵明诚着急面圣,留下李清照缓缓前行,自己则一路纵马疾驰。正值酷暑,赵明诚途中得了痢疾,病倒在建康城。担心误了行程的赵明诚病急乱投医,狂吃柴胡、黄芩等寒性药,病情反而更加严重,没过多久,竟重病不起,撒手离去。命中无子,中年丧夫,流离失所,不惑之年的李清照悲痛不已。

6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选择坚强的放下悲痛,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他的梦想,将亡夫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到底。她历尽千辛万苦,将和赵明诚搜集的石碑文物捐献给了朝廷,又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增补校勘,整理汇编成册,并撰写了《金石录后序》。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金石录》及《金石录后序》表进于朝。

赵明诚当官期间也纳过妾,但都没有留下子嗣,如果有一男半女,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就不会那么凄清,然而人生哪能事事如人意?倘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赴了端王梅雪诗会的约,也许中国文坛上就少了一位大胆活泼,敢用真性情潇洒的活着的女词人。试想那皇宫后院怎包容得了她那比天高的才情?又怎允许她视世俗为无物般信马由缰?

李清照晚年有一孙姓朋友,她的小女儿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童言无忌,原来有才有情的女子在这个世界上才是真正多余的啊。

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又如何,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儿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竟是这般怪异孤僻。李清照感到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在孤苦中隐居了十余年,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前后,李清照怀着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凄清悲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2岁。她大概不会想到,后人正是通过流传的文字和轶事,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味她那穿越千年的孤寂和充满灵性之光的清新词风。

赵明诚虽然有些懦弱,夫妻之间也有不和谐美满之处,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尊重妻子个性的,正是出嫁前父亲思想的开明,出嫁后丈夫的维护,李清照一生才绽放了不同于其他女子的别样光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清照为什么自号“易安居士”,始于何时?她自号“易安居士”有什么原因,从李清照的自号入手,探讨一下这个自号体现了她怎样的生活态度
婉约词宗——李清照
生日快乐:李清照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被骂了千年,说她是酒鬼、赌徒,不如妓女;也被夸了千年,说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她是李清照,拒绝被定义
李清照:天生李易安,清辉照古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