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芜湖南陵——镌刻在时光中的古城墙

据《南陵县志》记载: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南陵县令胡文静始砌石筑简易之城,并设四门以便行人和车马出入。

明嘉靖葵亥年(1565年),知府罗汝芳、知县郜永春主持修建城墙,上建城楼,下设城洞,南陵县城正式形成。

县城修筑完成当日,郡守罗公命其名曰“灵城”。

初建灵城时,其规模宏大,城垣沿籍山地形围筑,长约3千米,城开四门,取宝应(东)、瑞应(西)、福应(南)、灵应(北)四字,体现了古人祈求福贵的美好愿望。

另开两道水关,西南为偕东,东北为后东。又修建一座月出亭,馔文刻于灵应门月出亭中。

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县令重修城垣,城墙增高90多公分,还增开了四座城门:春谷、陵阳、秋浦、赭圻。后来由于西北二门相距较远,为便于防守管理,在其间又筑灵雉台。

明末知县甘文奎重修灵雉台,改名倚剑台。倚剑台与城北安贤寺、谢家亭,构成了南陵县城内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引无数名士竞称颂。

一座城池,最薄弱的部分,自然是城门。

为了加强南陵县城的防御能力,清代乾隆29年(1764年),知县陈应联重修城墙,筑城高一丈九尺八寸,在城墙周围取土,培厚城墙根,厚约三丈,取土之处建成护城河,城墙周长一千三百四十二丈四尺,上有城堞,垛口二千九百零五个,以此拒敌防匪,有敌情士兵可据城垛,居高临下,或巡逻于城墙上,观察敌情。

民国26年(1937年),南陵迭遭日机轰炸,国民党政府为了减少空袭目标,发动民工拆城墙。

民国28年,南陵县长王建五又下令民工将城墙附近各条大道挖成大坑小宕,以阻止日寇攻城。原来平坦的大道,变得崎岖不平,寸步难行。群众有苦难言,县内士绅也很不满,士绅孙奎挥毫疾书一首《挖路歌》以泄愤懑之情。

经过战争和岁月的洗礼,如今的南陵城墙早已强疮百孔,破败不堪了,仅在南陵城区内环城北路留下了一些痕迹。

在这里,古韵犹存的古城墙与道旁粗壮的梧桐树互相辉映,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也逐渐被城市淘汰。

如今,南陵县正在环城北路修建老城墙遗址公园。这块被南陵人亲切的称为“北门城墙头”的地方将会被长期保存,成为南陵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芜湖南陵人大建议调整方案 南陵城区北门城墙迎来新生
厦门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
河间古城墙下的沧桑故事(上)
江西最低调的千年老城04
芜湖南陵县好玩的景点和景点口碑榜人气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