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城历代清官录之张养浩:暮夜岂无知我者

张养浩不是聊城人,之所以把他写上一写,原因在于他曾做过堂邑县尹;在堂邑建有四知堂。

张养浩是有诗文大名的人,他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很多人都知道。此曲的千古兴亡之叹,不同凡响。

张养浩的名字,自然来自孟子的那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名字如此,他在人生实践中也做到了。

张养浩之所以能够登上元代政坛,除了偶然性的原因外,关键在于具有深厚的学养、高超的才华。十九岁那年,秋叶红了,塘水清了,他登上济南的白云楼,远观近视,感慨万千。于是,他提笔于白壁上写下《白云楼赋》。两年后,此赋被山东按察使焦遂读到。赋的开头几句:“初疑阳候海底鞭出一老蜃,喷云吐雾,扶舆五色凝结而成形,又疑大鹏九万失羊角”,焦遂已是十分欣赏。读到“当时风景今尽易,惟有风光山色无年龄”时,不禁击节大赞,连说好赋好赋。他先是接见,后便推荐张养浩为东平学正。四年的学正生活,使得张养浩眼界开阔、学识大增。二十三岁那年,他离开东平,前往大都谋求官职。张养浩写了一篇谈论治国方略的文章,经人介绍,献给平章不忽木。不忽木读完文章,对张养浩的才华非常赞佩。于是,他便极力推荐张养浩担任礼部令史一职。于是,张养浩进入御史台。他恪尽职守,清廉为政。这天,不忽木看望在家养病的张养浩。见到家徒四壁,连一件必要的家具都没有,不禁赞叹道:“你真是御史台的支柱啊!”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张养浩被选派到堂邑,任县尹。

刚到堂邑的张养浩,听说官舍是一座凶宅;前任诸官居此,仕途皆不顺遂。但是,张养浩不信此说,安然地居住下来。随即,他写了一首《初拜堂邑县尹》:“一县安危任不轻,初闻恩命喜愁并。徒劳人尔岂吾意,何以报之惟此诚。操刃岂容伤美锦,循墙谁敢忘高名?前贤为尹规模在,他日须期与抗衡。”

在这首诗中,张养浩表达了出任堂邑县尹的抱负和愿望:他要把这一方热土视为一块“美锦”;他要锦上添花,他要小心养护,他要学习前贤。

张养浩对汉代杨震的为人非常仰慕,先是名其居室为“四知堂”;后又另寻佳处,修建“四知堂”。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阳(今陕西省华阴)人,他熟读经典,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的美誉。杨震向来轻看钱财。他到东莱出任太守,经过昌邑,遇见他推荐的荆州人王密。王密时任昌邑县令。为了答谢杨震,王密于子夜时分背着十锭黄金来到馆驿,拜见杨震。杨震很是生气,断然拒绝。王密说,夜黑人静,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了,惭愧地携带黄金而去。杨震做官十几年,不置办产业,不修建别墅。他常以蔬菜为食,不爱鱼肉;他衣无锦绣,布衣裹身。他不爱车马,往来徒步。有人劝杨震趁做官的机会发家致富;杨震说:“我让后代成为清官的子孙;这一点,就是对子孙的厚待。”后来,在杨震的榜样下,几个儿子也都成为清官。

杨震的事迹影响了很多人,张养浩是其中之一。张养浩用一块悬挂在住室门口的 “四知堂”匾额,就把送礼之人的念头打消了。

张养浩写了一首诗《题四知堂》:“邑壮怜才弱,官微虑患深。韦弦千古意,冰檗一片心。袖有归来赋,囊无暮夜金。三年何所得,憔悴雪盈簪。”

袖有归来赋,囊无暮夜金。这句写得好!

诗言志,生活中的张养浩,做到了衣袋中没有黑夜里别人送来的金子。

在堂邑县尹任上,张养浩善于治理政务。他上任之初,便拆毁淫祠三十余所。此外,还废除了让“盗贼”初一、十五来县衙参拜的成规。十五这天,面对众人,他说:“你们这些 ‘盗贼’其实都是良民;你们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对你们进行处罚之后,仍然以‘盗贼’身份对待,就断绝了你们的自新之路。从今往后,你们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好百姓了。”张养浩的这番话,感动得“盗贼”们痛哭流涕。他们相互告诫,说:“我们以后一定要弃邪归正,多做好事,不辜负张公的宽待!”

但是,对穷凶极恶之人,张养浩决不心慈手软。有一个叫李虎的人,纠集歹徒,杀人放火,为害一方。虽然忍无可忍的百姓多次告状,但以往的县尹胆怯手软,不敢行动。张养浩一身是胆,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李虎一伙依法处置。此举,使得民心大快,地方安定。

依据朝廷法令,张养浩果断地减免一些不合理的赋税杂役。并且,他还奖励垦荒,大力种植粮食。仅用三年时间,堂邑一县就由贫变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张养浩的治理下,堂邑民风纯朴,文教兴盛。

由于张养浩清廉、勤政、爱民,在他离开十年之后,百姓仍然想着为他立碑颂德。几百年后,清康熙七年(1668年),堂邑知县张茂节,还对张养浩故居进行了维修。

对一个好官、清官,人们总是那样珍惜!

聊城 武俊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清官廉政的故事
湖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悟◎杨震留给子孙的厚礼
古代清官的“两袖清风”- 刘晓原 - 新浪BLOG
他被称为关西孔夫子,拒绝县令的黄金,却给子孙留下这样的遗产
你知道吗丨郭峰:一棵葱的“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