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湖楼下水如天”:再糟糕也要看到希望

“望湖楼下水如天”:再糟糕也要看到希望

文/严诗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的这首诗描述了暴雨降临之时的景象。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黑云翻墨”,即大雨将至,乌云密布,时而伴随电闪雷鸣,天色阴暗下来的景象。“翻墨:好像泼翻了墨汁。”(《苏轼诗词文选评》)“未遮山”的意思是,密布的乌云尚未覆盖整一片天,尤其是山顶上的那一片。有生活经验的人们都会知道这样一种常见景象,就像刘禹锡诗中所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同在一片天空下,其中一边在下雨,而另一边则放晴。当然,这句的重点是在“黑云翻墨”。紧接着,倾盆大雨如期而降,要紧的是,雨落在了船上。诗人是怎样描绘此情此景呢?雨点很大很多很急,而且力量比较大,甚至是迫不及待,匆忙而至,因而是“乱入船”。将“白雨”比作活蹦乱跳的珠子,密密麻麻且急不可待地落入船中,确实生动贴切。“跳珠:雨水落在湖面,反弹起来,犹如蹦跳的珠子。形容雨大而急。”(《苏轼诗词文选评》)

前两句是生动的描写和精心的铺垫,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灵魂所在。“卷地风”是一种威力大且能高效改变整个态势的力量,在此,有一种要将所有的云、雨顷刻扫荡的感觉,让它们从哪来就回哪去或烟消云散。像这样的翻云覆雨,一般来得快也去得快,当一切平静下来的时候,就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如天:水中所映出的,和天上、和地面上一样。”(《苏轼诗词选》)水面何时能映出跟天上、地上一样的景象呢?大概是水面较风平浪静的时候。暴风雨过后,回归如同什么也没发生过的风平浪静,王维的《观猎》中也有这样一句可类比“回望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卷地风来忽吹散”,有点变魔术的感觉,就好像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描写。

在诗歌创作中,景物描写往往只是铺垫,为升华主题蓄势。苏子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才来到杭州,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在写景的同时,也在比喻人生。为人在世,当遭遇忽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大风大浪,该如何处之?“卷地风来忽吹散”,恰是告诉人们,一切的不如意都是暂时的,逆境总会过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和等待。

当然,对于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而言,来与去的时间是很短的,而将它放到人生中类比,以苏子为例,他要等到自己人生中“望湖楼下水如天”、“千里暮云平”、“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天,还是漫长的。只是,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变幻中汲取养分,向大自然取经、学习,因为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发展规律都是效法自然的。苏子也明白这点,因而他能在这样的自然景象中看到人生的希望,“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此,对于苏子的人生而言,是一种燃起的希望,虽然暂未实现,虽然有漫长的等待,但希望的本身已是不可缺少、弥足珍贵的生命之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这首诗,短短4句,便写出了西湖美丽的雨景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只是开头一句,便惊艳了世人!
描写山水的诗句
启功书法(北宋 苏轼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