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泻心汤类五方的组成、功效及组方原则,你都清楚吗?为何泻心汤类方中,要加入旋覆代赭汤?用3分钟的时间,跟随本文,跟随刘老,来看一看吧!
泻心汤类共有五方,即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为了比类发明,并把旋覆代赭汤列于其后。
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气的主方。它是因于脾胃之气不和,升降之机乖戾,使气痞于心下所致。因此,它兼有胃气不降的呕吐、噫气和脾气不升的大便下利等证。
至于热邪结于心下的热痞,以及上热下寒导致的卫阳不能固表的恶寒汗出之痞,虽不能完全归咎于脾胃的气机升降失调,然气机痞于心下,而使胃脘之气不和则一。
所以,五个泻心汤中,调和脾胃阴阳而治心下痞气则只有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甘草泻心汤三方。
余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乃是针对寒热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它们虽有心下痞证,而其病机似应另当别论。
旋覆代赭汤证,也兼见心下痞,可以作为泻心汤的类证,但病机属于胃虚肝逆,而又痰气相因,故虽有噫气不除之特点,然无呕吐下利之变,而与脾胃升降失序者又有不同,故亦不得混为一谈。
【药物组成】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拟方】
半夏12克,干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7枚。
本文转载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