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岁看大”不假,3岁前这么养孩子,你能看到Ta20年后优秀

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做过一项特别的试验观察。他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

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坐立不安型。

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

调查结果如下:

表现类别 -占有比率- 幼年时的表现- 成年后的表现

▋ 充满自信型, 28% ,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 良好适应型, 40%, 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 坐立不安型, 10% ,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 自我约束型,14%, 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孩子0-3岁的发展状况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即科学验证了那句“三岁看大”的俗话。

就像卡斯比教授所说,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0-3岁不仅是孩子各方面高速发育的阶段,更是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只有我们真正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以下这4点是你不得不了解的0-3岁孩子养育关键点,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01

关注孩子3岁前的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其实是指0-3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很多爸爸妈妈把孩子敏感期中一些表现误当作他们不好的行为不断批评和指责,

其实,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觉得痛苦的同时,还可能留下心理健康的隐患。

爸爸妈妈需要特别特别注意这几个敏感期:

· 口腔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发生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一直持续到一岁多一点。你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我们怎么阻止,都还是会喜欢把手放进嘴巴里,并且吃得津津有味。

这是孩子在试图用口腔去探索世界,顺利渡过这个敏感期后,孩子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食物之外的东西。

在口腔敏感期里,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这样不干净而不断地阻止孩子,有些孩子进到幼儿园、小学以后还有吸吮手指和其他物品的习惯,

在一定程度上就和他们没有过好这个敏感期有关,还可能因此延伸出现爱吃零食、爱吐口水和骂脏话的不良行为。

· 肢体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后期相重叠,孩子在手的敏感期时会变得很爱用手扔东西,喜欢用手去抠小窟窿,甚至是我们打人,

但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的打人,只是他们手臂肌肉练习的动作。

腿的敏感期和手的敏感期后期相重叠,有时候常常会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 物权意识敏感期

物权敏感期会出现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这个时期你会发现孩子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甚至是最亲的妈妈。

教育专家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他们不是自私,只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他们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和物品的关系。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想尽办法逼着孩子改掉这个“习惯”,或者逼着他们去分享,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02

3岁前不要“教”,示范就好

知道三岁以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后,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应该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但其实,孩子0-3岁这段时期,教孩子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不但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可能让孩子提前厌倦和抵触被“教”。

这个阶段更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所谓的不教其实不是真的当“甩手掌柜”,而是选择用身教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去学习和探索。

比如在玩玩具的时候,不用和孩子说一大堆这个这个怎么玩,我们只需要说, “宝宝,看妈妈做”,然后放慢速度去做展示。

之后,就把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和琢磨,不要打扰他们。

注意这里的“不要打扰”哦,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孩子有一点错误迹象的时候就插入指错,“错了错了,不是这样的,你应该……”

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利于孩子将外部信息内化,即真正学到东西,同时,孩子的专注力也会因为我们的“打扰”而被破坏,得不偿失。

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03

让两岁以内的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会使脑部细胞处于半睡眠状态。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提倡少看电视或不看电视。

但在咱们的国家,很多家庭生活习惯都是:长时间都开着电视机(或者电子产品),孩子从小长时间看各类电视节目或动画片。

孩子在两岁以前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移动、操作、嗅、触摸、重复等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环境及物品,

如果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子产品)将会使得脑部细胞处于半睡眠的状态,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同时,盯着各种电子屏幕也会让视觉发育不良,对视力产生破坏,其他各种感官的功能更是发展不起来,将极大地阻碍孩子的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这样的孩子很难与外界交流,反应迟钝,很有可能会因此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为了孩子的视觉发育,大脑发育,应该尽量让两岁以前的孩子远离电视及各类电子产品!

04

入园前,先看孩子适不适合

入园后,放下入园焦虑感

很多爸爸妈妈们会困惑:究竟应该如何让孩子顺利入园,什么时间最好?

国家规定的时间是三周岁上幼儿园,六周岁上小学,这个规定是基于科学的人性化的基础上设置的。

一般来说,在孩子三岁前是不建议爸爸妈妈们早早地把孩子送进幼托机构的,

不但不能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幼儿园是孩子们集体生活的小园区,集体生活要求孩子们需要拥有独立生活自理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在入园前就需要宝爸宝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大部分孩子在三岁以前都没有办法完整告诉爸爸妈妈一个小时以前都发生了什么,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告诉我们老师对他们好不好,有没有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等,

当孩子不能倾诉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其实也就没有办法宣泄心里的不良情绪,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影响,但情绪会在他们心底累积,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非常不利。

所以,入园前爸爸妈妈至少需要确认宝宝是否具备以上两点。

当孩子正式入园时,妈妈和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入园焦虑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分离焦虑的现象,孩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幼儿园产生强烈的抗拒。

如果我们选择用不良的告别方式其实将延长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并且让孩子心里产生不安全感,认为自己是不被爸爸妈妈所喜爱的。

这样的不安全感带来的痛苦将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并可能会延续到孩子未来的生活中。

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其实正确的告别方式应该是:

  • 平静地和孩子告别,大人不要受孩子情绪感染,大人如果表现出万分不舍,过于认同孩子的悲伤情况就会导致孩子更害怕分离。
  • 平静地说:宝宝,再见!你放学了妈妈就来接你。然后,马上离开,不要让孩子抓住妈妈的衣服,让老师抱着孩子抚慰孩子,允许他哭。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在我们成为父母之前,没有人来给我们进行过考试,但其实,只要看看我们的孩子,心里也自然有了个分数。

0-3岁时孩子成长发育中很重要的关键期,更是每一个爸爸妈妈们自我成长的学习期。

所以,为了不错过孩子成长的重要关键期,也为了更好得提升自己,也许这个课程可以帮到你。

拥有20年早幼教从业经验的马秀老师精心设计此课程,内容除了涉及以上提及的0-3岁孩子成长关键点讲解,

更包含喂养习惯,独立睡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专注力培养等等习惯、能力养成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岁儿童右脑潜能的教育法(转) | 妈咪宝贝 - 河源同乡论坛 - 河源论坛 - Po...
家长必知:别做对宝宝成长有害的八件事
3岁前要为宝宝做到那么多事情! 赶紧学起来~
耽误0-3岁宝宝智力发育的6件事,说不定你正在做
不会玩的孩子没未来?8个冬日室内游戏,越玩越聪明!
育儿学问:宝宝说话有早晚,不要逼迫宝宝学说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