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件丨荀子诅咒黄歇不得好死一语成谶?
春申君黄歇灭掉鲁国以后,委任荀况为原来鲁国地区的兰陵令。荀况就是中国儒家历史上有名的荀子,是赫赫有名的大师。任命这样一个儒学大师担任昔日的鲁国地区行政首长,无疑能够达到稳定人心、维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目的。荀子在兰陵令的岗位上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在《史记》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由于荀子在中国学术界的重要地位,春申君的这次任命也为自己挣足了面子,因此被记入了《史记·春申君列传》。



(图)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


一个是威震诸侯的权相,一个是彪炳史册的儒学大师,春申君和荀况这对职场组合看起来近乎完美,但是这对完美组合最终并没有善始善终。


在《战国策》当中有一个《客说春申君》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春申君在用人方面缺少主见的缺陷被暴露得淋漓尽致。荀况本来并不是春申君的嫡系,由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显赫声望被委以重任,他的这次看似空降般的提拔当然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于是春申君门下的某食客就开始向春申君打小报告了,不过荀况这个人既然是儒学大师自然品行端正,打小报告的人一时也找不到荀况贪污腐化的证据,因此干脆指心见性,直接散布荀子威胁论,揭露荀况对春申君构成的政治威胁。


小报告食客对春申君说:“汤以亳,武王以镐,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荀子,天下贤人也,君籍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商汤当年凭借着亳的地盘,周武王依靠着镐的领地,都不过百里的土地最后得到了天下。现在的荀子是天下闻名的贤人,您资助他百里土地,我认为这对您不利,该如何是好呢?)


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分封大诸侯,大诸侯下面再分封小诸侯,政治秩序依靠不同层次之间的诸侯从上到下的控制来维持。不过到了后期,有时候小诸侯由于能力出众,往往会出现挑战大诸侯权威,甚至取而代之的现象,例如当年的晋国分裂成赵、韩、魏三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图)《芈月传》剧中的春申君,  黄轩 饰


春申君本来并不是楚国的王族,因为对楚考烈王登上王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得到了楚国的相位和淮北十二县的封地,成为了楚考烈王手下的小诸侯。随着春申君在楚国的地位逐渐巩固和在政坛的多年经营,后来的春申君虽无楚王之名,却已经有了楚王之实,楚国的军政大权都被春申君牢牢掌握。因此这位小报告食客的挑拨立刻拨动了春申君心里敏感的政治神经,既然自己可以分享楚考烈王的权力,为什么荀子就不能呢?荀子的声望和能力当时用“众望所归”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从理论上讲,黄歇能完成的事业荀子也能完成。于是春申君恐慌了,他很快派人向荀况传达了免去了荀况兰陵令职务的决定,直接解雇了荀况。


众望所归的人才当然不会失业,荀子很快被赵国聘为上卿,这个职务廉颇、蔺相如和赵奢也担任过,属于赵国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遭到春申君解雇的荀子职业生涯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又上一层楼,官越做越大了。荀子的职场发展动态很快就被消息灵通的春申君门下食客打听到了,于是有人开始反思春申君辞退荀子的决定,并且向春申君提出了质疑:“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荀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当年伊尹离开夏进入殷,殷就称王而夏就灭亡了。管仲离开鲁国来到齐国,鲁国就变得衰落而齐国强盛起来。所以贤人在哪里,哪里的国君就能得到尊重,哪里的国家就能兴旺。现在的荀子是天下闻名的贤人,您为什么要辞退他呢?)



(图)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位食客虽然观点截然相反,但是都异口同声地强调了“今荀子,天下贤人也”,相同的事实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解释,可见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心态是多么的重要。难得的是春申君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都是从善如流,第二位食客分析的后果非常严重,万一今后楚国真的走向衰落甚至灭亡,春申君岂不是历史的罪人?春申君犯错误快,改正错误也很快,他立刻派人前往赵国想把荀子请回来。


不过荀子是儒家大师不是身份证,丢了以后可以补办,春申君改正错误的行动不仅没有迎来贤人归来,反而自取其辱。荀子谢绝了春申君的邀请,写了一封很哲学也很文学的回信,让春申君的使者带了回去刺激春申君。


荀子在回信当中首先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才,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疠人”就是麻风病人,麻风病在战国时代属于不治之症,其恐怖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艾滋病。麻风病人在普通百姓里面都属于令人可怜的弱势群体,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可怜君王。这种说法不仅很不恭敬,而且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荀子认为应该认真思考这句话的道理,因为这句话是针对遭到胁迫、被人杀害的君主说的。年少的君主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没办法了解臣子的奸诈。大臣专权谋私又怕遭到诛杀和惩罚,于是就杀掉贤能年长的王子而拥立年幼软弱的王子,废除嫡传王子而拥立本来没有继承王位资格的人。


接着荀子列举了一系列权臣作乱、弑君篡权的典故。这些典故包括楚康王的弟弟熊围趁着探望侄子楚王郏敖病情的时候,用帽带勒死楚王篡位;齐国崔抒杀掉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齐庄公,拥立齐庄公的弟弟齐景公;赵国的权臣李兑在沙丘谋反,把赵武灵王围困之后饿死;淖齿在齐国专权,抽掉了齐湣王的筋,把齐湣王吊在庙梁上残害致死。


荀子认为麻风病人虽然可怜,但是相比以上四位不得好死的君主,其实还是很幸福的。“夫劫弑死亡之主,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那些遭到劫持、残杀,最终不得好死的君王,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的伤害其实比麻风病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如此,所谓麻风病人可怜君王的话并不是疯话,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结论,至少麻风病人不用担心突然降临的死亡威胁,至少麻风病人能看得清自己人生的结局。




荀子通过麻风病人可怜君王的例子阐述了哲学,然后又做赋一首对春申君展开了文学攻势。荀子对春申君有眼无珠,抛弃自己的做法非常愤怒,在这首赋里面,他展开了一系列的类比:


宝珍隋珠,不知佩兮。

(拥有了名贵的珠宝,却不知道佩戴。)

杂布与锦,不知异兮。

(把锦和布混在一起,却不知道区别。)

闾姝子奢,莫知聘兮。

(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荀子甚至将男女恋爱关系引用到了春申君的用人不当上。比如传说中著名的美女闾姝和帅哥子奢,却没有人给他们做媒。)

嫫母求之,又甚喜兮。

(后来著名的“女恐龙”嫫母来追求子奢,大家又开始喜欢这位帅哥。在荀子看来自己就是珠宝就是锦绣,春申君却不知道珍惜。现在春申君听说荀子在赵国当了上卿,所以反悔了派人来请荀子回去,这就好比帅哥子奢因为得到了“女恐龙”嫫母的追求而身价倍增。)

以瞽为明,以聋为聪。

(春申君的行为不仅愚蠢,而且荒唐,简直就是把瞎子当成明眼人,把聋子当成耳聪的人。)

以是为非,以凶为吉。

(荀子感慨道:哎呀老天,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竟然如此相同。)

呜呼上天,易为其同。


最后荀子引用了《诗经》来警告春申君:

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也。’”


《诗经》里的这句话就是警告世人:上天非常神明,不要自寻灾祸。




荀子不愧是儒学大师,他没有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抱怨,这种做人的态度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大力提倡的。春申君对待“天下贤人”荀子的态度简直像负心汉对待爱情一样不负责任,不仅是始乱终弃,而且弃了之后还想再乱。


荀子给春申君的回信不仅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春申君的愚蠢,而且暗示了春申君在楚国专权谋私的事实。实际上春申君后来把怀了自己孩子的李园妹妹送给楚考烈王的目的,就是荀子总结的“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也就是担心自己遭到清算而把自己的儿子瞒天过海过户给楚考烈王成为楚王的继承人,从而可以继续掌控楚国的政权。


更令人震惊的是春申君最终的结局和荀子总结的四位“劫弑死亡之主”非常相似,后来在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被李园谋杀灭口,也是不得好死。荀子的回信像一个可怕的预言,更像一个宿命的诅咒,把春申君后来的命运预测得清清楚楚,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语成谶。


(点评:荀子不仅准确地预言了春申君死于非命的悲剧,还暗示了春申君遭到手下暗算的命运,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

摘自《历史的个性. 江湖》   扶栏客(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十五章天论刘志轩著
越绝书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荀子》经典名句10则,句句都是真理,很受用!
荀子上班上到一百岁!| 战国风云之诸子百家(十四)上
先秦文学27讲(五)
东周列国故事213之楚成王主盟成霸主,鲁僖公救下宋襄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