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大国工匠》聚焦泰兴人周平红
央视《大国工匠》聚焦泰兴人周平红 
他是中国内镜微创切除手术第一人

    由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采制的8集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第4季),从10月1日起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该专题片作为2016年国家重点对外宣传项目,共在全国各行各业选出24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介绍他们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位我们泰州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他作为医学界的代表人物在10月3日晚9点30分进行播出。
“周式”绝活: 0.4厘米食道壁上打隧道
    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胃镜或肠镜无非是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内镜检查,能够提高早期癌病的发现诊断率。但对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普外科主任医师周平红而言,它却可以成为一把无比灵活的手术刀,通过娴熟的操作,让镜线由人的自然通道进入人体,内镜把组织的小血管放大三五十倍呈现在屏幕上,判断病灶是不是肿瘤,继而直接切除可疑病灶,也就免去了患者开胸破腹之痛。
    周平红介绍,贲门失弛缓征虽说不是常见疾病,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它对患者来说是极为痛苦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进食后会呕吐的症状会愈发严重,有时食物会从鼻孔中喷出,最终滴食难进,使机体营养状况每况愈下,被医学界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对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术是根除此病的最有效途径,不过传统手术需要开胸,切口长达20-30厘米,对患者的创伤非常大。
    而“内窥镜下食管下层肌切开术”(英文简称“POEM”),是目前全世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和外科手术不同,POEM手术需要在食道管壁的表浅黏膜层和较深的肌肉层之间进行,人的食道壁最厚的地方只有0.4厘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病人食管受损的概率比较大。周平红独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在食道壁里打隧道是周平红的独创绝活。周平红手术一般耗时只需30分钟,创面不见一滴血。患者第二天可以照常饮食,第三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锲而不舍 做国内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第一人
    其实,POEM的手术方法来源于另一项内镜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项国际尖端技术也是由周平红首先引进并在国内推广的。殊不知,在ESD手术诞生之初,却遭受了重重质疑,而在此之前,中国在内镜外科微创切除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苦孩子出身,不怕失败,对待任何事都会锲而不舍地完成。”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周平红这么说,而这种打小就有的锲而不舍的干劲儿,在周平红之后的成功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周平红是泰兴市长生乡(现分界镇)人,在农村长大,十岁丧父,家境贫寒。周平红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包括犁地、挑粪、剁猪草等,直到现在手上还留有十几个剁猪草留下的疤痕。但他从小聪慧好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学校帮其减免学杂费,多位老师从生活上给予帮助才让他顺利完成学业。
    当时,参加中考时却发生了一件“趣事”,让周平红记忆犹新。周平红回忆,那年中考考数学那门时,他向亲戚借了一块手表,因为当时没见过手表,考试中一调,竟把时间给调错了,中考没考好,只能复读一年,对此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反而通过一年的时间,加倍努力学习,巩固知识,再参加中考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周平红1986年参加高考,当时的高考成绩超过重点大学起分线48分的成绩被上海医科大学录取,2003年获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就这样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中山医院普外科一名普通医生,周平红开始接触内镜诊疗技术。尽管当时业内普遍认为,能做开腹手术的是大医生,做内镜的是小医生。但他不以为然,当了解到当时内镜外科在日本等国家已经得到较大发展,这让他有了想走出去看一看的冲动。2000年,周平红争取到了机会,首次赴日学习超声内镜技术。学成归来后,由于国内内镜外科起步晚,还没有适宜的手术器材,他便自己动手做了一把内镜针刀应对。在此后的五六年间,他利用空闲时间,看各种日本、欧美等国家内镜医生的手术录像。2006年,周平红找到了突破口: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周平红说,由于剥离黏膜下肿瘤需要内镜及器械钻到黏膜下面,在薄弱的黏膜组织中操作,如此很容易导致组织穿孔,从而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以至于2007年,在中国首次举办的中日ESD高峰论坛上,当周平红一提出ESD术式时,便遭到了国内医生的一片反对。他向《内镜外科》《消化内镜》等国际权威期刊投稿也均被一一退回,原因还是认为此种手术风险太大。
    “对于穿孔,我的态度是‘不怕穿,穿不怕’。”周平红并未因此退缩,因为他在实践操作中找到了腔道壁穿孔的应对方法,他发现黏膜下内镜剥离有一套专门手术方法可以避免穿孔,随着手术成功病例的不断积累,一年之后,周平红又独创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他利用“挖穿”胃肠壁组织,全层切除肿瘤,再用3-5只金属夹将“洞口”补上。此手术可将深达全层胃壁、状如鸡蛋大小的平滑肌瘤“一锅端”,成为清除胃深部肿瘤的利器。
    周平红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肿瘤以往需要开刀进行根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早期肿瘤,包括早期大肠癌都可以通过内镜微创切除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如此,对于消化道肿瘤,如今还有更先进的缝合系统,像“缝纫机”般对创面进行连续缝合,让内镜微创手术达到类似于传统外科手术的缝合效果,比以往更安全、可靠。
内镜切除技术国际领先 在国外设立工作室
    几百台POEM手术成功之后,周平红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2012年,作为中国代表,他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这次在世界专业舞台上的亮相,周平红展示了中国医生在内镜手术方面的速度,质量和技法,并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地位。
    现在,周平红所在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成为全国各地贲门失弛缓征患者的会聚之地,远至俄罗斯、埃及的患者也前来就诊。患者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只有11个月。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在每个手术日都要完成3-5台POEM手术。全世界5000例POEM手术,周平红团队做了一半,由于技术在国际上领先,该术式甚至被提议命名为“POEM ZHOU”。
    2016年7月8日-10日,两年一度的第三届雅典国际消化道肿瘤会议在希腊雅典召开。此次会议大牌云集,聚集了当今欧洲消化内镜届最著名专家以及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的顶级专家,来自25个国家的400余人参加会议,周平红受邀参加会议,现场演示手术的同时,还用流利的英文介绍手术步骤,并解答来自观众的问题,因技术娴熟,周平红仅花了25分钟的时间便完美地完成了一台POEM手术,获得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此次会议中,周平红所在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也因是世界上一年内完成消化内镜诊疗例数101856例,成为诊疗例数最多的医疗科室,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近年来,周平红带领的医疗团队的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欧洲,美洲,甚至非洲都有触及,国内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在内的所有省份,基本上国内每个三甲医院都去进行过手术演示。现在,因获得认可,周平红已经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临时医生执照,已经去过非洲多国和巴西、委内瑞拉、巴拿马等国家,在希腊、埃及也有工作室。
    面对荣誉,周平红却告诉记者,作为医生的使命就是使原来需要外科手术的病变,能够在内镜下面得到解决,能够进行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治疗,使内镜变成另外一把外科手术刀。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他的一个梦想和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赞丨从国内空白到领先欧美10年 他用3毫米的手术刀在食道壁上打“隧道”……
走近大国工匠周平红
内镜竟可以治疗这么多病,连外国人也专程飞来上海治疗
匠心巧筑 医者仁心-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
【健康】哪些肠胃毛病需做检查?无痛胃镜怎么做?名医告诉你
巧,立中国医学品牌:大国工匠周平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