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我们被打车软件坑懵圈的日子...你怎么看?

  打车软件的出现为平时打车出行的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如今习惯了用手机打车的人却逐渐发现,一些新的烦恼和问题随之出现,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去投诉,或是到哪里投诉,以下的这些问题,你都遇到过吗?

  

  问题一:取消订单招致臭骂

  曾有使用者用打车软件打车,因为出租车迟迟未来而取消订单,没想到却招致司机一顿臭骂。

  

  问题二:司机绕路乘客多花钱

  目前滴滴所有的快车和专车类业务都是全程计费,比如在路上堵车,也是要收取费用的,若是司机跟着导航绕了远路,这部分本不应该多花的钱,就让不少人大呼冤枉。

  

  问题三:信息泄露存安全隐患

  如今,“顺风车”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城市年轻人的目光,从此上下班早晚高峰可以搭车,但信息的泄露也给乘客带来了“不安全感”。“早上刚打了一辆滴滴顺风车,结果晚上这个司机就来加我微信。”某使用者称。

  在下载打车软件的时候都会被提示,该软件会读取手机的通讯录及相关信息,如果缺乏监管,乘客和司机的私人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被倒卖,一旦信息泄露,乘客的财产或人身安全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问题四:遭遇流氓司机难维权

  2016年5月9日天津一姑娘在乘坐专车时遇到司机下身赤裸,仅用一条运动裤盖在下身遮挡。据称,事发于9日上午,一开始出于对司机的尊重,坐在副驾的位置,行驶至下瓦房时才发现司机赤裸的下身只用运动裤挡着,随即慌忙下车并投诉。这条新闻就发生在前几天,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表示也曾遭遇此类事件。

  图为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

  

  当事人向滴滴投诉

  

  

  后续:滴滴客服也给了回复,对流氓驾驶员进行了永久的封号,而司机竟然发短信对她进行了威胁。

  虽然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的是一起性骚扰案件,但由于中国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正式提到“性骚扰”罪名,也只借用“寻衅滋事”罪的名头,最后不了了之了。

  

  不管是滴滴、Uber还是普通计程车,在这种公共型私人交通工具里,司机对乘客的性骚扰一直层出不穷,世界各国均是如此。

  就在这事儿发生的前两天,5月7日,海口龙华警方破获一起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案件,依法将涉事司机韦某(男,37岁,汉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已婚)予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经查,2016年3月30日,韦某开始从事滴滴快车出行业务。5月1日10时许,韦某接到公司派单,驾车到海口市城西路城西小学接送四名女乘客。途中,韦某发现副驾上的女乘客身着短裙比较暴露,便控制不了自己,在车上实施手淫。乘坐在副驾上的女乘客杨某发现韦某流氓下流行为后,用手机将其行为拍下。

  4月30日,海口四名女生乘坐滴滴快车,司机当场开始自慰。四名女生录下了视频证据公布到网上,并向滴滴投诉。滴滴公司致歉后,对司机进行了永久封禁。

  在美国,Uber也遭遇了相似的处境。2015年2月,芝加哥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指控性骚扰。受害女乘客说,直到司机把她带到了远离目的地的地方,她才意识到出事了。“他一而再地威胁我,反复逼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和他上床。” 城市行政法官判处司机“虐待行为”和“不礼貌行径”,罚款800美元,并停职10天。

  

  Uber官方公布数据,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平台上共有170起关于性骚扰的投诉,5起性侵犯的投诉。纽约市警察局公布,2015年在纽约地区,166起强奸案中有14起发生在计程车、专车或租用型交通工具里。

  在性骚扰上,没有平台的问题,只有司机的问题;出租车也并不能幸免。2015年9月,一名女性在凌晨3点乘坐计程车回布鲁克林街区,司机掐紫了女乘客的大腿内侧,并在到达终点时掏出了自己的生殖器,说:“看看你让我多激动。”在受害人报警并起诉后,司机被停职检查,有可能面临驾照吊销与罚款。

  

  作为一个移动封闭的活动空间,出租车和专车是天然的犯罪现场。

  车门可以随时锁死,把车变成密室;如果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外界也很难介入车内的活动。再加上司机和乘客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双方的相遇是随机的,在概率上反复遇见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机犯罪、冲动犯罪时有发生。

  最初在计程车上,司机的身份在出租车公司是有备案的,乘客却没有。因此,前几年曝光最多的是乘客对司机的抢劫案件。后来为了保护司机,在计程车上普遍安装了防护栏,把司机和乘客隔离开来,抢劫案件才略有下降。

  随着部分计程车拆除了隔离防护栏,以及本来就没有隔离栏的专车也开始占领市场,另一种犯罪形式也渐渐浮上水面——性骚扰。密闭空间容易引发性骚扰的犯罪冲动;司机乘客双方的流动性与随机性不仅能降低道德层面上的不适感,也让受害人更倾向于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使肇事者更容易逃脱罪责。

  

  如今的计程车、专车犯罪,事前防护较少,以事后追责居多。

  最主要的事前防护措施就是对司机的身份审核和备案,像这次犯事的滴滴顺风车就宣称每个车主的身份在公安局都有备案,这也的确方便了公安机关的事后追责。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乘坐网约车的时候,上车之前,记车牌号,打电话给信任的人;上车之后,发现什么不妙,马上拍司机的照片发给信任的人,记得实时分享位置直到安全到家。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还没关注广州查了Uber,那未来5年你可能会“寸步难行”
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和商务专车司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专车|出租车公司
当我们在谈论Uber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资源整合:只潜伏到黎明前
【热点】其实就是利益争斗 专车软件的那些是非
Uber等互联网专车隐患:出车祸保险公司可不赔|保险公司|专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