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石油危机
   石油产品最初时只是像煤油之类,主要用作照明和助燃,人们并不把它当成特殊对待的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等一大批“油老虎”成了主要的战争武器,石油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随着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化设备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石油消耗量迅速增加,石油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今,石油已成为工业文明的重要驱动能源,它像血液一样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流淌。现代社会对于石油的依赖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从此以后,人们不再把石油当作普通的商品,而将之称作现代“武器”。有人甚至把石油称作是“武器中的武器”。
  不过,人们把石油称作武器,更多的是指石油价格波动及供油数量增减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6.1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史称第四次中东战争。由于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在同以色列军队作战中形势不利,为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10月7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声言要逐月减少对美国的石油供应。就连美国最亲密的阿拉伯盟友沙特都警告说,如果美国第二天还不停止援助以色列,即将对其实行禁运。
  此前国际油价一直很低,美国从阿拉伯产油国家进口的原油价格大约每桶1美元,售出的价格也不过每桶3美元左右,差价很小。这样的低价位早已让美国本土的石油开发商吃不消了,它们甚至怀疑阿拉伯产油国家在石油产品上对美国搞倾销。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本土石油开发商的生产积极性。当时油价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在美国,自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被分拆后,石油业是群雄并起,竞争激烈。这些大小石油商好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扩大自身势力,竞相从阿拉伯产油国家进口廉价石油,从而使美国国内石油供大于求的现象日趋严重,以至于油价长期低迷。阿拉伯产油国家的短期石油禁运正好可以缓解美国乃至世界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压力,使供求趋于平衡,甚至于供不应求,促成油价上扬。对美国石油商来说,阿拉伯产油国家对美国短期石油禁运以及减少石油产量,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天下第一快事。
  当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向美国发出石油禁运警告后,美国石油商无不欣喜若狂。在明知美国继续援助以色列必遭石油禁运的情况下,于沙特等国发出警告的当天,美国石油商立即操纵国会通过了对以色列22亿美元的巨额军援。不出所料,17日当晚,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率先宣布减产12%,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第二天,沙特阿拉伯决定从当天起减产10%,并马上停止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接着,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巴林、阿曼等阿拉伯产油国家纷纷宣布减产和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
  禁运一开始,美国各大石油商立即结成同盟,大家囤积居奇,人为制造油荒,迅速哄抬油价。美国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从禁运前的每桶3美元,一路攀升至每桶4美元、5美元、6美元,1973年底涨至每桶12美元。禁运前后,美国本土的石油开发成本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原油的成本价仍然在每桶1美元左右。这样,石油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却从禁运前的每桶不足2美元,猛增到每桶10美元,其暴利程度异常惊人,即使是1911年前的垄断时期也望尘莫及。在暴利的刺激下,被压抑已久的美国石油开发潜能立即迸发出来,大小油田迅速扩大产能。此外,美国跨国石油商在阿拉伯产油国家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又四处攫取廉价石油。如此一来,阿拉伯产油国家即使对美国的石油禁运有所压力,也被无形地化解了。
  在美国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1美元大关后,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调整油价,将各成员国的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0.6美元。OPEC的决定一出,美国媒体立即调转枪口,直指OPEC,把OPEC这样的行业协会诬蔑成“石油垄断集团”,一再夸大OPEC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危害性,并将美国这次油价上涨全都归罪于OPEC。此举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美国石油业新一轮垄断制造理由,所谓“以美国石油业的垄断对抗OPEC的垄断”;二是激起美国民众对OPEC国家的仇恨,为美国攻打OPEC国家,掠夺其石油资源制造理由,所谓“用武力解决油源短缺以平抑油价”。可以说,美国早就有了发动伊拉克战争替石油商掠夺石油资源之类的想法,只因为当时有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美国不敢直接对OPEC国家动武,所以才间接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不停地侵扰。
  OPEC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目前有11个成员国:伊拉克、伊朗、沙特、委内瑞拉、科威特、卡塔尔、利比亚、印尼、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比例为80%,时至今日,OPEC的石油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仍高达40%。如此奇高的比例,从理论上讲,OPEC对世界石油市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似乎能够形成垄断。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常常以此夸大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作用,曾宣扬说,OPEC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即能“呼风唤雨”。事实上,这些国家曾经是清一色的亲美国家,直到1958年伊拉克才摆脱美国的控制,1969年利比亚亲美的伊德里斯国王才被推翻,伊朗到1978年后才公开反美,委内瑞拉一直到1999年查韦斯上任后才与美国交恶。其他OPEC国家则一直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对美国唯命是从。这些OPEC国家的原油绝大多数都是供给美国石油商冶炼加工,或经美国石油商转手销往世界各地。加上美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一直控制着世界石油的价格和供应。更何况,20世纪70年代初,大多OPEC国家刚刚从长期的战乱中挣脱出来,这些国家的石油开发尚未步入正轨,石油开采、冶炼、贸易等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不得不依赖美国,其自主生产加工的石油产品很少。而且,当时的世界石油需求规模远不及今天这样庞大,作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大国的美国只要稍微提高本国的石油产量就可缓解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供给不足,所以OPEC的石油减产、禁运政策对美国的石油供应在当时根本构不成任何冲击。
  高油价不仅使美国的广大石油消费者深受其害,从美国进口石油的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消费者受害尤深,最后还酿成世界性的石油危机。日本因为是石油纯进口国,在危机中受害最深。这次持续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西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美国随后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受美国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这次油价上涨“是OPEC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故意破坏西方文明国家的经济”。阿拉伯人民也非常乐意接受这一说法,而且引以为荣。其他反美国家更愿意相信石油武器的巨大威力,正如一些历史课本所述:“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产油国家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从此,“石油武器”一说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甚至迷信石油武器所具有的巨大威力,总希望第三世界中的产油国能高举石油武器,狠狠地打击包括美国这样超级大国在内所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石油武器的巨大威力毋庸置疑,世界人民有仇强怜弱的心情也能理解。不过,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知道,阿拉伯产油国家也好,OPEC国家也罢,其自主控制的石油数量非常有限,这些国家的石油减产、短期禁运在当时根本不会给已经严重供大于求的世界石油市场造成油源短缺,更不能左右世界石油价格。1973~1977年的高油价、闹油荒,纯粹是美国石油商为牟取暴利,借题发挥,人为制造出来的。因为美国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唯有美国才能左右世界石油的价格和供应。也就是说,当时真正操纵石油武器的是美国,美国才是制造第一次石油危机大灾难的罪魁祸首。美国石油商也是这场危机中最大的受益者。在这场西方国家经济普遍衰退的危机中,唯独美国石油业一枝独秀,奇高的价格让每家石油商都大发横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特的石油武器有多大威力
油价要涨!俄罗斯石油产量直线下降,产量缺口难以替代
油价大涨5% 市场预期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
国际油价跌穿37美元 产油国份额大战愈演愈烈
美国原油计划或正被传统石油国粉碎,油价即将跳升至100美元?
海湾OPEC成员国预计油价到2015年底重返70美元上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