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代缠枝芍药纹花口瓶

金代缠枝芍药纹花口瓶,中国金代磁州窑烧制,现珍藏于中国河北省磁县磁州窑博物馆。高505厘米,口径处为14.5厘米。瓶口为五瓣花卉形,颈部细长,圆肩、鼓腹,足部呈喇叭形,证件器物的造型修长挺拔,端庄秀丽。这件瓷瓶为白地黑花,颈腹描绘釉缠枝芍药纹。芍药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与牡丹并成为“花中二绝”,在中国国代,青年男女交往时,经常以芍药相赠。《诗经·郑风》中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可见芍药花为青年男女之间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时具有特殊意义的花朵。磁州窑的工匠巧妙地将连续变形的缠枝纹与大朵的芍药花着墨于瓷器上,缠枝纹如飞龙走蛇,沿瓶壁盘旋而上,疏密有致,构成缠枝纹的重要纹饰是S形波纹,它能向四周作任意延伸,从而形成两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等纹样。这种纹饰是中国古代瓷器装饰的一种典型手法,缠枝芍药花看上去很繁琐,但是他有繁而不乱,体现这种磁州窑绘画工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这只缠枝芍药纹花口瓶1987年出自磁州窑观台遗址。磁州窑观台遗址位于河北省磁县观台镇,遗址内出土的瓷器贯通中国的宋、金、元时期。缠枝芍药纹花口瓶是目前磁州窑遗址中发现的惟一一件白地黑绘花口造型的瓷器。这只花口瓶制作工艺复杂由模范工艺和传统的拉坯工艺相结合才能制作完成。花口瓶的瓶身修长圆润,由工匠使用拉坯工艺制成;而喇叭形足和瓶口的花瓣造型,先用磨具制成,然后再与瓶身组接。这只缠枝芍药纹花口瓶采用典型的白地黑绘装饰手法,需要在瓷坯未干时绘制图案,这就要求画工必须具备熟练的技巧,对所画的纹饰做到胸有成竹,以比较快的速度一气呵成。用这种画法画出的图案,简练、豪放、潇洒自如。现代磁州窑工匠曾试图复制这只缠枝芍药纹花口瓶,但是从没有制作出一件一模一样的作品,可见花口瓶的制作难度之大。缠枝芍药纹花口瓶从它的制瓷工艺、绘画技术都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是现代人无法超越的一种陶瓷工艺。

中国北宋时期名窑林立,身为北方民窑的磁州窑,注重学习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成功的将中国绘画技法运用于瓷器装饰上,形成了“白地黑绘”的装饰风格,此种技法先是在瓷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描绘黑色图案,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烧制。“白地黑绘”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黑色与白色搭配,色彩虽然简单,但十分醒目。黑的的画面和动感的白色线条组合成的图案,交织成一幅充满了艺术想象力的画面,体现了古磁州窑张扬的艺术风格。除了“白地黑绘”以外,磁州窑瓷器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红绿彩绘、珍珠地划花和绿釉黑彩等十几个品种。如此繁复的装饰工艺,为其他窑系难以比拟。因而磁州窑能在中国宋代几大窑系中脱颖而出。

磁州窑瓷器上的装饰图案还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格调朴拙粗犷,工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用娴熟简练的笔触描绘在瓷器上。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人物、山水、花卉和鸟兽等。这些图案纹饰线条流畅,题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色彩对比强烈,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代磁州窑白地填黑芍药纹镜盒鉴赏
河北宋金剔花精品瓷器【15P】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系瓷器的历史演变图示!
宋辽西夏金元北方代表性陶瓷(组图)
“知白守黑: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的演进”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
故宫陶瓷馆金代陶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