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芝芳:梅兰芳二夫人,人狠话少,斗小三的本事堪称一绝

福芝芳和梅兰芳

在人生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培根

这些年,随着清宫剧的兴起,古代皇家后宫里的种种勾心斗角被搬上荧屏,看出身卑微的宫女怎样一步步搬倒妃嫔,成为皇后。但影视作品终究是影视作品,少不了艺术加工,真实性存疑。


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这么一位二姨太,不仅斗倒小三,还生下了九个孩子,尽享天伦之乐。她就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二姨太——福芝芳。


因戏结识梅兰芳,16岁嫁入梅府

福芝芳1905年出生在一户满足旗人家庭中,母亲尚在怀孕时由于和父亲性格不合,便回到了娘家。福芝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还是清朝时期,迫于生计,母亲将她送去学唱戏。

就这样,福芝芳走上了学艺生涯,她的人生也从此彻底改变了。天赋异禀的福芝芳在戏曲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数年后,便拜入名师吴菱仙门下,与大她11岁的梅兰芳成了师兄妹,二人从此有了交集。

此后不久,福芝芳逐渐在业界有了点名气,再加上生得一副俊相,搭台演出时常常有许多年轻子弟前来追求,福母为此整日提心吊胆,换上男装在台下守护着。

出于长久考虑,福母决定为女儿物色一门亲事。此时的梅兰芳已经颇有名气,人品艺术相貌样样俱到,而且他的结发妻子王明华由于不能生育,便答应了让梅兰芳再娶一房太太,以续梅家香火的要求。

1921年,梅家委托吴菱仙上福家提亲,面对梅家的提亲,福母提出了几点要求,一不要礼金聘礼,二要求梅兰芳明媒正娶,要与正妻王明华同等名分,共作平妻。梅兰芳此前虽和王明华有一儿一女,但都不幸夭折了,王也不能再生育,同时他的大伯没有儿子,这样一来,梅兰芳担起了为梅家续上香火的重担,兼祧两房。面对福母的要求,梅兰芳和王明华都同意了。

1921年年末,16岁的福芝芳和27岁的梅兰芳喜结连理,婚后,福芝芳便退出了舞台。

勤奋好学,手段刚硬只为守护爱情

福芝芳和梅兰芳婚后十分恩爱,过着不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次年便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大宝。大宝出生仅三天,福芝芳按照母亲的建议,将孩子抱到王明华的房间,作为她的儿子,这一举动让王福两人姐妹相称,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因为麻疹夭折了。

此后十三年间,福芝芳先后生育了八个孩子,四男四女,但遗憾的是只有四个孩子长大成人。自从有了孩子后,福芝芳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相夫教子中来,她的性格生来安静沉稳,和善可亲,这一点使得梅兰芳大为喜欢,曾不止一次在好友前称赞她。

由于小时候没有接受过完善的教育,福芝芳并不识字,为此,梅兰芳特地请了一位教师,长期居住在家中,教她读书识字,福芝芳也勤奋好学,没用几年,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古文和白话文,闲暇之余常常会读一些小说。

夫妻二人一直安稳的生活着,直到孟小冬的出现,打破了这份持续数年的宁静。比福芝芳小两岁的孟小冬天生俊丽,在与梅兰芳多次的合演中互生情愫。

虽然此时福芝芳才刚刚20岁,但孟的出现使得福芝芳数年来第一次感到了危机,她坚决不同意梅兰芳将孟小冬娶进家门,拒绝给孟小冬名分。无奈之下,梅兰芳只好在外面的一处四合院低调完婚。

面对孟小冬这个“外来人”,福芝芳的态度异常的坚决,始终不承认这个三房,对孟小冬也只是称呼为孟小姐。为了不让孟跟随梅兰芳去美国演出,她不惜以肚子里的孩子要挟丈夫,迫使梅兰芳不得不取消和孟小冬共赴美国演出的计划。

之后,当梅兰芳的母亲去世时,孟小冬前来吊唁,福芝芳直接在门口拦截住她,不管说什么都不让其进门,更是当着孟小冬的面,用孩子威胁梅兰芳将她逼走,此事过后,梅兰芳和梅先生二人彻底决裂,福芝芳也彻底稳固了自己的位置。

风雨同舟四十年

梅兰芳的发妻王明华在自己的孩子夭折后,整日茶饭不思,尤其是在福芝芳生下儿子后,她变得更加消沉,每况愈下,导致患上了肺结核,为了防止传染梅兰芳而影响演出,她前往天津治疗,但不幸的是,在长期的消沉中,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最终在天津病逝。

在王明华病逝后,福芝芳让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梅葆琛和管家前往天津,迎回了王明华的灵柩,并和梅兰芳共同在香山脚下购置了一块山坡,作为发妻的长眠之地。

福王二人情同姐妹,在1961年梅兰芳病逝后,人民政府决定将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福芝芳却提出要将梅兰芳葬在香山脚下,和王明华合葬,遗体不火化。最后,周总理选择尊重家属意愿,答应了这一要求。

不余其力守护丈夫遗物19年,安然辞世

梅兰芳逝世时,福芝芳已经56岁,此时她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均步入而立之年,也有了数个孙子,一家人在一起,也算其乐融融。但内心对丈夫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在这座生活了10年的四合院中,她常常睹物思人,有时对着一处地方发呆,也许是梅兰芳的影子浮现在她的面前吧。

那段特殊的日子来临后,梅宅上下也没有逃过一劫,好在福芝芳在随梅兰芳辗转演出的日子里积累了经验,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梅兰芳生前所使用的一些戏服,剧本和部分曲目文稿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作为研究京剧历史的一手珍贵资料。

在失去梅兰芳19年后,1980年,75岁的福芝芳因为中风,送医抢救无效而逝世,他的遗体同样没有火化,与王明华一样葬在香山脚下梅兰芳的旁边,夫妻得以继续相伴左右。

结语

福芝芳出身名门,作为梨园新星的她在嫁与梅兰芳后,毅然选择转型幕后,默默地照顾着、支持着丈夫,她甘愿做衬托花朵的绿叶,从小便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对梅兰芳来说,她是不可多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奇女子,用他的话来说,没有福芝芳,何来梅兰芳!


~~~~~~~

福芝芳:为传宗接代进门,却挤走原配王明华逼退孟小冬,她凭什么

子曰情感//2021-10-29 11:16电商达人

福芝芳和梅兰芳

1930年,梅兰芳计划带第三个妻子孟小冬去美国巡演,第二个妻子福芝芳得知后,也嚷嚷着要去美国。

那时候一夫一妻制已经盛行,身为名人,梅兰芳不会公开带两个妻子出国。为了不制造矛盾,他决定一个也不带。早就计划好的行程却被福芝芳打乱,孟小冬气得回了娘家。

梅兰芳

可福芝芳仍不消停,此时的她怀有身孕3个月,原本更应该在家休养,可为了跟丈夫去美国,她竟然偷偷服 药,伪装成意外流 产。不过梅兰芳见妻子流 产,更执意让她在家休养。

为了安慰福芝芳,梅兰芳在去美国之前还带她去北戴河散心。当孟小冬在报纸上看到两人游玩的照片时,她的心碎了一地。

梅兰芳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位是早逝的原配王明华,第二位是福芝芳,最后一位是孟小冬。可以说,前两位都是梅兰芳为了传宗接代娶的女人,而孟小冬却是他一生挚爱。

世人都说,一定要为了爱情而结婚,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很难幸福。可在梅兰芳的婚姻中,除去早逝的王明华不说,他和挚爱孟小冬早早分手,却和为传宗接代而娶的福芝芳厮守一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福芝芳够狠够泼辣?一起走进这段拥挤的婚姻一探究竟!

1、15岁福芝芳嫁梅兰芳,不是爱而是价值互换

1910年,16岁的梅兰芳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娶了原配王明华。在生下一双儿女之后,王明华为专心辅助丈夫的事业,竟然做了绝育手术。可天意弄人,正当梅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来势汹汹的荨麻疹夺走了一双儿女的性命。

悲痛过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梅兰芳面前:儿女都没了,妻子又做了绝育手术,自己岂不是后继无人了?

王明华

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梅兰芳还是“一子两祧”,父亲早逝,梅兰芳被过继给伯父伯母,需要继承两家香火。

当时,一夫一妻制还未盛行,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王明华的娘家为稳住女儿的地位,曾提议两人收养王家的侄子王少楼,可梅兰芳才27岁,他并不想替别人养孩子。为今之计,只有再娶一房妻子。

1920年,在一次堂会中,梅兰芳遇到了15岁的福芝芳。福芝芳年纪虽小,但青衣唱得很好,长得也很出众。梅党人士冯六爷见到福芝芳后,便建议梅兰芳娶了她,理由是福芝芳“长相好,能生养”。

梅兰芳回到家后和妻子商量,王明华深爱着丈夫,自然不忍心他后继无人,既然冯六爷都说好,那便是好的。

梅党是以冯联光(冯六爷)、齐如山、李释戡、许伯明等人组成的一个团体,其功能类似于如今明星的经纪人。那些年,梅党多次在梅兰芳的婚姻大事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福芝芳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满人贵族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福大姑靠着削牙签养大女儿。梅兰芳认识福芝芳时,她才刚登台演出一年,她的戏也颇受好评。

当梅兰芳托媒求亲时,福大姑并没同意,一来她觉得女儿尚小,在演戏方面还需磨砺;二来她知道梅兰芳是有妻子的,自己就一个女儿,怎能让她做妾。

媒人告诉福大姑,虽然梅家名义上有个原配,但王明华不仅没了生育能力,身体也非常不好,福芝芳嫁过去,只要能生出孩子,没人敢小看她。

梅大姑权衡利弊,觉得梅兰芳终归是个角儿,女儿嫁过去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于是便提出两个条件,其一:福芝芳嫁过去不做妾,要做平妻。其二:自己要跟着女儿一起去梅家生活,梅兰芳要给自己养老送终。

梅兰芳与福芝芳

梅兰芳很爽快地同意了,不久后,两人正式成婚。

梅福的这段婚姻,和所有旧式婚姻一样,爱情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两人的结合更多的是价值互换。

对于梅兰芳来说,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他急需一个女人帮自己传宗接代,冯六爷一句“长得好,能生养”,将福芝芳的价值显露无疑。而对孤苦无依的福芝芳及其母亲来说,这段婚姻能带给她们的是物质生活的安稳。

爱情可以是一时的激情。可结婚就像办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夫妻双方都得为这段婚姻提供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情绪价值、物质价值、安全价值等。

从某种意义来说,只要夫妻双方一直能做到平等的价值互换,即便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婚姻也能长久幸福,这也是福芝芳能在这场婚姻保卫战中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福芝芳努力提升自我价值,终于“挤走”原配

也许是福芝芳天性机敏,也许是背后有母亲指点,福芝芳明白自己娘家没靠山,想要在梅家站稳脚跟,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福芝芳万般不舍地离开了京剧舞台,因为她深知梅兰芳需要的是个一心一意照顾自己和家庭的妻子。福芝芳和梅兰芳

其次,她对原配王明华处处谦让,在生下第一个儿子后,还主动要把儿子过继给王明华。可当时的王明华病痛在身,早已无暇照顾孩子,看到福芝芳这样懂礼数,便也放下心来,三天后就把孩子送还给了福芝芳。

最后,福芝芳还经常陪着梅兰芳看书、画画、整理剧本,还会亲自为梅兰芳及演员们的服装、行头做准备。梅兰芳排演《洛神》时所披的粉红色玻璃纱、排演《天女散花》的风带,都是她设计的。

当然,福芝芳深知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传宗接代,那些年,她一连生下9个儿女,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其中5个夭折了,但这已经足够让梅兰芳安心了。

几年后,福芝芳已是几个孩子的妈,并彻底赢得了梅兰芳的信任。这时,她那强势的性格便显露出来,不再在原配面前做小伏低。王明华深感自己在这个家的多余,以染上肺结核为由离开北京的梅家,去天津疗养了。

也许有人会说,福芝芳的心机太深了,她步步为营,先是主动过继孩子取得王明华的信任,随后一步步独揽家中大权,进而挤走王明华。事实上,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博弈,掌握大权的一直是婚姻中的价值。

那时,病弱的王明华无论是在生活还是事业上,都无法再帮助梅兰芳。而福芝芳却不同,她年轻力壮,不仅能照顾丈夫的生活事业,更是帮他生了好些个孩子。

这一切,都让这场婚姻的价值天平偏向了福芝芳,所以说,不是福芝芳逼走了王明华,而是她通过提升自己在婚姻中的价值,让王明华认输了。

3、梅兰芳再娶孟小冬,福芝芳3个回合击退孟小冬

家里有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妻子,按道理梅兰芳应该很知足了,可男人有了岁月静好,又开始追求风花雪月。就在这时,19岁的孟小冬出现了,不过福芝芳仅仅用3个回合就击退了这个梅兰芳挚爱的女人。

  • 第一回合:梅兰芳险被绑架,福芝芳一句话破防

其实,早在几年前,孟小冬就曾见过梅兰芳,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早已搅乱她一池春水。后来两人合作《游龙戏凤》,孟小冬更是对梅兰芳芳心暗许。梅兰芳也对这个长相出众,才华横溢的“女老生”动了心。

梅党极力赞成两人结合。他们认为,如果梅兰芳娶了孟小冬,两人登台演出,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另一方面,强势的福芝芳经常在财务上和梅党起冲突,孟小冬进门,可以和福芝芳抗衡。

孟小冬老生扮相

反倒是梅兰芳还有些犹豫,他怕强势的福芝芳不会同意这门婚事。齐如山便建议他在梅府外再买一座宅子,偷偷把孟小冬迎进门。到时木已成舟,福氏也只能接受。

1921年初,梅兰芳在外买了一处住所,在冯六爷的主持下,和孟小冬举行了隆重又低调的婚礼。当时,原配王明华久居天津,梅兰芳承诺孟小冬嫁过来和福芝芳一样大。而此时,福芝芳对此事还一无所知。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孟小冬自从嫁给梅兰芳后便不再演戏,即便两人再低调,还是没能逃过记者的眼睛。几个月后,《北洋画报》报道梅兰芳和孟小冬疑似结婚,这一新闻引发了热议,好在梅党第一时间出来澄清,才平息了风波。

福芝芳看到新闻后,再结合梅兰芳这几个月来频繁在外过夜,她断定丈夫和孟小冬在一起了。

理论上,按照福芝芳的强势个性,她应该会第一时间杀过去找孟小冬算账。但事实上,福芝芳并非一介泼妇,她仔细思量,既然梅孟两人还没公开,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说不定还有转机。于是,她继续装不知道,等待时机再试探丈夫的态度。

孟小冬旗装扮相

很快,福芝芳就等到了这个时机。

孟小冬有一个疯狂的粉丝叫李志刚。当得知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他认为梅兰芳抢了自己的“未婚妻”。

1927年9月14日,李志刚假装成落难学生来到梅府寻求帮助,本想借此机会绑架梅兰芳,不曾想梅兰芳一直没出面,李志刚只好绑走其好友张三,并在混乱中开枪杀死了张三,随后李志刚被警方击毙。

事情发生得突然,梅兰芳被吓得够呛。那天,当梅兰芳精疲力尽地回到家中,福芝芳表情悲戚地对丈夫说:“大爷,我知道你喜欢她,但你的性命要紧,要是你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啊。”

福芝芳的这段话说得很有水准,表面上是在关心梅兰芳,实际上是在责怪孟小冬。梅兰芳也知道,李志刚想杀的人其实是自己,如果不是张三挡了枪,这次死的就是自己了。转念再想,如果当初不娶孟小冬,是不是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这种想法一旦产生,就开始蔓延,久而久之成了孟小冬和梅兰芳之间的一道鸿沟。

孟小冬与梅兰芳

也许上天也在帮福芝芳,李志刚案后,谣言满天飞,大家都说李志刚和孟小冬早有婚约,是梅兰芳横刀夺爱,这才让李志刚狗急跳墙。一时间,矛头都 指向了梅兰芳。

娶了孟小冬后,梅兰芳不仅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忧,就连名声也受到了损伤,他深受其扰。为此,梅党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跟孟小冬分手。

第二种,等待时间逐渐淡化伤痕。

梅兰芳终究对孟小冬有情,他选择了第二种方案,用时间来淡化伤痕。那之后,梅孟渐渐疏离,为两人分手埋下伏笔。就这样,在两个女人的第一次较量中,福芝芳轻轻松松就赢了。

看到这里,许多人是不是很佩服福芝芳的手段,但仔细分析,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并不仅仅是因为福芝芳的手段,更多的是因为对梅兰芳来说,福芝芳更符合他对婚姻的本质要求。

我们之前说婚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但前提是你提供的价值是对方需要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了,就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福芝芳的出现,不仅让梅兰芳后继有人,还把他的事业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这让梅兰芳的“安全需求”获得了满足,进而开始追求爱和归属,很显然,孟小冬的出现满足了他的这一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梅兰芳回心转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孟小冬不再能满足他对婚姻的价值需求。

李志刚案后,福芝芳一句“大爷的命要紧”,让梅兰芳的需求暂时“退化”到对安全感的需求上,所以他才会远离给他“爱和归属”的孟小冬,留在能给自己生命和名誉安全的福芝芳身边。

  • 第二回合:梅孟感情升温,福芝芳两次用孩子做筹码完胜

1928年春节,梅兰芳要出京演出,这时候,梅孟两人仍旧处在冷淡期,福芝芳深知这是个好机会,死缠烂打要求丈夫带自己一起去演出。

不久后,《北洋画报》报道了两人的行程,并称福芝芳为“梅兰芳的妾”。

这则新闻让孟小冬心伤不已,她嫁给梅兰芳一年多,连个“妾”的名分都没得到,如今无端被冷落,丈夫却带着福芝芳出入公共场合,这不是故意气自己吗?

孟小冬青年时期

虽然伤心,但孟小冬是个独立坚强的女人,她觉得自己没有梅兰芳一样可以活得很好。两个月后,孟小冬在天津复出,演出场场爆满。

而这边,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梅兰芳内心的恐惧慢慢消退,心底对她的爱慕又复苏了。当孟小冬回北京后,梅兰芳亲自登门接人,两人重归于好。

那之后,梅兰芳和孟小冬经常在公开场合出双入对,梅兰芳还带着孟小冬去广州、香港等地演出,一边工作,一边度蜜月。1929年2月,《北洋画报》在报道中称孟小冬为梅孟夫人。

福芝芳心情很郁闷,她低估了丈夫对孟小冬的感情,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自己只怕永远都是“妾”了。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计划开始实行,那时,梅兰芳把工作地点定在了孟小冬的居所,两人一起准备礼品,礼品中不仅有梅兰芳的照片,还有孟小冬的照片,可见,梅兰芳是想带孟小冬一起去美国的。

得知梅孟两人要一起去美国时,福芝芳心下大慌。如今,王明华已经去世了,上次南下演出后,孟小冬就变成了梅孟夫人,这要是真去了美国,那还得了?这才出现文章开头那个场景,福芝芳为跟着去美国竟私下服 药,伪装成意外流产博同情。

梅兰芳与福芝芳

虽然福芝芳也没能去美国,但当孟小冬看到报纸上梅兰芳和福芝芳在北戴河游玩的照片时,她的心凉了一大截,她觉得梅兰芳对自己的感情,终究抵不过与福芝芳的血肉相融。

可梅兰芳无暇顾及孟小冬的心情,从北戴河回来后就匆匆去了美国。美国之行耗时数月,等到梅兰芳归国时,已经是次年6月了。一下船,就听闻大伯母去世,梅兰芳从小由伯父伯母养大,听闻噩耗,他连夜赶回北京奔丧。

另一边,孟小冬得知这个名义上的婆婆去世,特意剪了短发,带着白花,准备去梅府守孝。嫁给梅兰芳3年来,她不仅从没见过这个婆婆,甚至连梅家的大门都不曾迈进,孟小冬觉得这或许是自己和梅兰芳最后的机会。

只不过,福芝芳早有准备,当孟小冬来到梅福门口时,一众下人明明知道她是谁,却拦下了孟小冬不让进,并称她为“孟大小姐”。孟小冬怎么都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好一会才回过神来说:“请你们老爷出来说话”。

下人们推说梅兰芳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孟小冬呵呵一笑:“既然他身体不适,那我就更要进去看看了。”

双方起了争执,当时梅家来了许多戏曲界人士,孟小冬如此失态,引来了许多人围观。这时,梅兰芳才知道孟小冬来了,他准备去门口迎接,却被福芝芳挡住了去路,她决绝地说:“你要是还在乎这肚子里即将足月的孩子,你就别让她进来。”

无奈之下,梅兰芳只好妥协。许久后,他铁青着脸走到门口,艰难地对孟小冬说:“你先回去吧。”

听到这里,孟小冬心里仅剩的一点点希冀都摔得稀碎,她转头离开,抛下一句:“我孟小冬以后要么不唱戏,要唱戏一定不比你差,要么不嫁人,要嫁也不比你差。”

在第二回合较量中,孟小冬复出演戏,再次唤醒了梅兰芳对她的爱,福芝芳则两次以腹中胎儿为筹码,提醒梅兰芳自己能为他传宗接代,持续满足他养儿防老的“安全需求”。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的生活安全感都没有保障了,怎么还会有心情谈情说爱,所以,在这个回合中,福芝芳又胜了。

  • 第三回合:福芝芳降低姿态,最终成功捍卫婚姻

在这之前,孟小冬为了爱情,还可能在梅兰芳身边委曲求全,可经过梅府这一闹,孟小冬身为女人、名人的尊严被踩在了地上,她那样一个骄傲的人,怎会继续忍受。那之后,孟小冬远走天津,梅兰芳多次哀求其原谅,可孟小冬无动于衷。

美国之行虽然热闹,却让梅兰芳亏空了10万余万,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梅兰芳却为了孟小冬伤神不已,甚至无心工作。

可这时,福芝芳不仅没有责怪丈夫,反而变得更加贤惠,不论是照顾孩子,还是关心丈夫,她都做的妥妥帖帖,为梅兰芳分了不少忧。

福芝芳梅兰芳及儿女们

不久后,梅党又召开了一次会议,最终得出了结论:

孟小冬心高气傲,注定要梅兰芳迁就她,福芝芳虽然个性刚强,但却愿意为了梅兰芳放低姿态,如果为梅兰芳的一生考虑,孟小冬注定要成弃子。

也许是真的听从了梅党的建议,也许是无暇顾及,梅兰芳终究没能留住孟小冬。一年多后,孟小冬主动提出分手,这段曾经令人艳羡的爱侣从此成了陌路人。

第三回合中,梅兰芳债务缠身,独立骄傲的孟小冬屡屡拒绝他的示好求和,而福芝芳不计前嫌,继续为丈夫操持家务,养育儿女。无暇分身的梅兰芳最终只能放弃孟小冬,选择福芝芳。

说到底,梅兰芳需要的是一个能为自己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愿意伏低做小的小女人。这一点,福芝芳能够做到。可8岁登台、12岁出名、见过大千世界的“冬皇”孟小冬是骄傲的,她不可能为了一个男人委屈自己。

当然,梅孟感情破裂,并不是梅兰芳的单向选择,梅兰芳也无法满足孟小冬对婚姻的需求。

孟小冬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梅兰芳有别的女人,但在关键时刻,她还是希望丈夫万事以自己为先,疼爱自己胜过一切。

前有为自己失去生育能力的王明华,后又有帮自己生儿育女、孝敬父母的福芝芳,梅兰芳注定无法给孟小冬全心全意的爱。双方互相都不能满足对方对另一半的需求,最终只能分道扬镳。

4、患难之中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成就动人爱情

张爱玲曾说过:男人至少会有两个女人,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蚊子血,白的却成了白月光。反之亦然。

多年后,孟小冬确实成了梅兰芳心中的白月光,可福芝芳却不曾变成那蚊子血。福芝芳用她的深情、体贴和懂得,成就了一段动人的爱情佳话。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操控溥仪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时,就曾差一个旗人来邀请梅兰芳去演出,梅兰芳断然拒绝。1938年,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赴港演出后,就在香港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3年。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自那天起,梅兰芳就蓄胡明志,不再演戏。

梅兰芳在香港之际,大家都传言他跟了日本人,不会再回来,福芝芳站出来为丈夫发声:“梅兰芳一定会回来的。

那段时间,福芝芳一个人在家打点家务,照顾孩子,说她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为了丈夫的名声,她只得强撑着。

皇天不负有心人,1942年端午节前后,梅兰芳通过西欧媒体发表了一张自己蓄着胡须的照片,照片下还写了一首诗,一句“蓄须明志别芝芳”不仅表达了梅兰芳不屈服于日寇的决心,更传达了他对福芝芳的缱绻深情。

福芝芳看完诗后,悲喜交加,她知道丈夫已经做好必死的准备,但她不能拖后腿,随即提笔回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支持。梅兰芳看到诗后,连连感叹:知我者,芝芳也。

1942年夏天,梅兰芳从香港返回上海时,有传言说他不幸遇难。福芝芳悲痛难挡,以至于面部神经抽搐不止,打针吃药都无济于事,从那以后,福芝芳就留下了这个病根。

当梅兰芳回到上海,看着面部神经抽搐不已的福芝芳,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个曾经让他恨过也痛过的女人,是这样无私的爱着自己,夫复何求。

回到上海后,日军为了逼梅兰芳就范,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希望他为了生活复出演戏。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没钱真的度日如年。为了支持丈夫,福芝芳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首饰和嫁妆全部拿去典当,甚至连母亲福大姑最喜欢的一个古瓷碗也当了。

看到梅家过得如此窘迫,有汉奸以金钱利诱福芝芳:“只要你丈夫肯复出,马上奉上百根金条。”可她毫不动摇。

家里的东西典当得差不多了,福芝芳便提议让梅兰芳作画,自己卖画,以此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梅兰芳再度复出之时。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去世,临死前,他拉着福芝芳的手,反复强调自己不愿意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福芝芳疑惑地问为什么?梅兰芳说:“我要是葬在那,你死后得多孤单啊!”福芝芳听完后,泪水打湿了衣襟。

按照梅兰芳的意愿,他被葬入了万花山,1980年,福芝芳辞世后,葬在了丈夫的旁边。

福芝芳在去世前曾感叹道:“梅郎事业如山的背后,我不过是一株小草。”一句话就道出了婚姻的本质。好的婚姻,或许和爱的多轰烈,婚礼多隆重没有太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都能洞悉对方需要的价值是什么,并且长久持续地提供这项价值。

或许福芝芳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的好人,她城府深懂算计。但是她仍旧是个值得敬佩的女人,她身上又不仅有那个时代女人的“贤惠”,更有这个时代女人特有的“魄力和主见”,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婚姻,也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恩怨情仇,正室以死相逼,孟小冬黯然离场

易白谈情感//

2021-11-07 12:46内容评审官

1931年夏天,将梅兰芳养育成人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头戴白花登门吊唁,却被福芝芳拦在了门外。孟小冬无奈向梅兰芳求助,他却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孟小冬听后,冷脸离开了梅家。

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一个戏曲世家,祖父孟七是整个梨园行的老前辈,但是身为女性,孟小冬想要在这个行当有所作为还是非常困难的。

眼看孟小冬要被埋没,她的姑父站了出来,成了她的启蒙老师,顶住了无数压力,将她推上了虹口大戏院的舞台。孟小冬的确是适合这个舞台的,慢慢也有了名气。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选择了北上深造。

那时候的她可能没有想到,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挚爱,却也受到了最深的伤害。

到了北平之后,孟小冬参加了韩家潭的几次堂会之后,“天下第一老生”的名号就叫开了,后来,梅兰芳和孟小冬两人的《游龙戏凤》更是赢得了满堂彩。

1927年,在有心人的撮合之下,两人走到了一起,有山盟海誓,也有着白头偕老的誓言。

但是,那时候的梅兰芳其实一直是有家室的,两人在一起那年,正是福芝芳与梅兰芳结婚的第五年。此时,他们已生下了两个孩子。而梅兰芳还有一位原配夫人王明华。

对于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这段感情,福芝芳心知肚明,但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直到1930年,梅兰芳决定带孟小冬赴美国演出,福芝芳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那时的福芝芳正怀着孕,梅兰芳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她会同意让孟小冬同自己前往美国。但是在福芝芳眼里,丈夫梅兰芳带孟小冬在美国抛头露面无疑就代表着:他向全世界宣布“孟小冬是自己的妻子”。

这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为此,福芝芳咬咬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将外国医生请到了家里,为自己堕胎。

当梅兰芳得到消息赶回梅家时,福芝芳一脸的决绝,冲着他喊:“你不是嫌我怀孕跟你去美国不便吗,我现在就堕胎。你要带她去,我现在把孩子打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梅兰芳最后选择了只身前往美国。这场风波对于孟小冬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这打击不仅因为梅兰芳背弃了承诺,还因为她失去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是梅兰芳妻子的机会。

孟小冬在名义上是梅兰芳的妻子,但实际上一直没能走进梅家的大门,身份也一直未得到梅家人和公众的认同。在所有人眼里,她终究是梅兰芳金屋藏娇一般的存在。

这一次事情之后,孟小冬对于梅兰芳的感情开始有了裂痕,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梅兰芳周边的人开始集体阻止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感情。

一次,孟小冬的一名粉丝竟闯入她和梅兰芳的住处,梅兰芳险些中枪,而梅兰芳好友张汉举却在那次的事件中丧生。

随后,福芝芳以为丈夫公众形象考虑为说辞,成功让梅兰芳与这起枪击案脱离了关系。梅兰芳的这一举动,又一次让孟小冬感到心寒。

而让孟小冬下定决心最终选择分手的,就是他在大伯母去世时的举动。

梅兰芳大伯母几乎是梅兰芳名义和实际上的母亲,她去世,孟小冬自然选择出席。她剪了短发、头戴白花、身着孝服来到了梅家,却被梅家下人挡在了门外:

“夫人有令,孟小姐请回!”

一句“孟小姐”,让孟小冬恍了神,随后梅兰芳的一句“你怎么来了?”更是让她委屈不已.而这时,福芝芳再次以自己性命和孩子性命相要挟,梅兰芳又再次选择了妥协,他对孟小冬说:“你回去吧!”

孟小冬先是呆住了,接着迅速转身,决绝离去。

丧事后不久的1933年,孟小冬公开发布了一则她与梅兰芳的离婚启事,上书:

“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

两人自此再也没有任何交集。

其实后来孟小冬也说过,自己当初与梅兰芳在一起,“当初的兴之所至,只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思想冲动而已。”

那时候两人在一起,孟小冬看到的是戏中的梅兰芳,而戏外,他也是个俗世的男人。而孟小冬原本有大好的事业,却选择了做菟丝花,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而也许正是因为这次情伤,才让孟小冬醒悟,拜入余叔岩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才有了“东皇”吧。

----------------

福芝芳:平妻身份进梅宅,身怀六甲退情敌,孟小冬败得情有可原

白马说书//2022-06-22 18:39四川

前言

说起梅兰芳,自然就想起了我们的国粹京剧。可以说,梅兰芳就是我们京剧的代名词,他所开创的梅派,更是对京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社会之中,我国的各种传统都在发生着演变,因此京剧也在梅兰芳手中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亦有一些思想、一些观念,在那个纷杂的时代,潜移默化着人们,就比如夫妻关系。

虽然大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之后就被推翻,但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男子亦还能三妻四妾,梅兰芳亦是如此。

梅兰芳的嫡妻:王明华

梅兰芳除了在京剧事业上如日中天之外,其家庭也是相当美满。

她的第一个妻子,名叫王明华。她的父亲与哥哥,分别是旦角和武生,但她却与登台表演无太大的缘分。与梅兰芳结婚之后,她的心思便尽数倾注在了梅兰芳以及整个家庭之中。

王明华的能力,仅用精明能干四字,似乎不足将其概括完毕。当她与梅兰芳诞下一儿一女之后,为了更好地辅助梅兰芳的事业,便选择了绝育手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梅兰芳的演艺事业。

每次梅兰芳有演出,她便会扮作男子与之同行,不仅照顾梅兰芳的生活起居,还在他的京剧妆容、发型、服饰上面予以改进,使得梅兰芳的扮相越发出彩。

这种幸福的生活,本当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意外很快到来了。王明华生下的两个孩子,都因为荨麻疹夭折。而梅兰芳本就是兼祧大伯,梅家唯一的男丁。孩子去世之后,整个梅家后继无人。

年轻的梅兰芳,不想领养其他人的孩子,但王明华已经做了绝育手术,于是再娶就被提上了日程。

即使是为了梅兰芳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王明华在那个年代,也只能看着自己的丈夫再娶她人,而且还是自己与整个梅家一同物色,就这样,福芝芳走入了这个家庭。

梅兰芳的平妻:福芝芳

福芝芳的祖上,曾是清朝的军官,也是领皇粮的存在。但在她母亲那一代的时候,家庭早已败落。她的母亲结婚之后,因与丈夫性情不和,选择了离开夫家,并且终身未嫁。福芝芳自出生以后,就跟随自己的母亲一同在外祖父家生活。

从她母亲的过往便能看出,是一个不俗的女中豪杰。当时的年代,虽然她大字不识,但却对赢得了邻居的称赞。当福芝芳拜入吴菱仙门下学习京剧的时候,她为了自己女儿的安全,索性扮上男装陪同自己的女儿。

十六岁那年,因着福芝芳与梅兰芳同为吴菱仙弟子,加之她容貌清丽,性情温和,使得整个梅家人将其作为新的物色对象。

当时女子登台演唱很容易被纨绔子弟缠上,因此当梅家前来说媒的时候,福芝芳的母亲是比较中意的。但她听说梅兰芳已经有了一个妻子,但无法生育之后,便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梅兰芳既然兼祧两房,便可以有两位夫人,福芝芳必须是平妻而不能是妾室;二是自己与福芝芳相依为命,成婚之后也得搬入梅家才行。

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而言,这是为女儿选择的最好道路。而梅家,自然也能理解,于是就这样,年仅16岁的福芝芳嫁入了梅家的大宅,并在十四年的十年内为梅家生下了九个孩子。

作为一个陪伴了梅兰芳四十多年的妻子,福芝芳所付出的并不比王明华少,而她为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可谓是“机关算尽”。

机关算尽,巧退情敌

王明华为了梅兰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出去,还得为了梅家的未来看着梅兰芳另娶,自然是心里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而福芝芳嫁到梅家之后,为了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地位,也颇有手段。

当她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她并没有在王明华面前耀武扬威,反而是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王明华房中,美其名曰第一个孩子当是姐姐所有。这一行为,对于失去孩子同时看着丈夫远离自己的王明华而言,不可谓不感动;而对于整个梅家人而言,这种识大体的行为,也令他们颇为赞赏。

这一举措,成功拉拢了所有人的心。王明华让孩子在自己房中待了一个月,亲自为其缝了一顶虎头帽,而后就将孩子送了回去。她们两人,从情敌逐渐转化成了另一种姐妹情。

除了解决内忧之外,福芝芳还得负责处理外患。

1927年,和福芝芳结婚仅六年的梅兰芳,在友人的介绍之下与孟小冬私自结婚,且长期在孟小冬处居住。

虽说人人称颂福芝芳与梅兰芳感情深厚,但孟小冬的存在就是一个打脸的事实。或许对她而言,唯一值得欣慰是家里人并没有同意孟小冬成为梅家的儿媳妇。

为此,福芝芳又得使劲儿防着孟小冬来到梅家,一不小心成为另一个梅家媳妇。当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之后,三年欲进其门不得法的孟小冬,想以儿媳妇的身份前去吊唁,以此让梅家承认自己的身份。

当时,福芝芳已经身怀六甲。当她听说孟小冬在门外的时候,大冬天的气候,她挺着大肚子来到门外,用孩子威胁梅兰芳,只要孟小冬进了家门,梅兰芳就再也别想见到他的三个孩子。就这样的大雪天气,看到梅兰芳的选择之后,孟小冬身冷、心更冷,而后选择退出这个家庭。

福芝芳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可谓是机关算尽疲惫不已,但作为一个女子,维护自己的家庭、捍卫自己的婚姻,又错在哪里呢?她站在梅家最需要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使梅兰芳必须做出选择,这种手段,孟小冬也只能甘拜下风。

当她只能处在幕后的时候,梅兰芳的一切都得是她料理。抗战时期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唱,没有收入来源的他生活拮据,一家子的人仍然是福芝芳在操持,若是这般“机关算尽”,又有几人能做到她这种程度。

尾声

福芝芳嫁入梅家,是为了履行传宗接代这一任务,十四年生下九个孩子,她或许是梅家最大的功臣。但这种观念,却害惨了王明华,也害惨了福芝芳,使得她们两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多情的男子。

而福芝芳在那个年代,敢于以女主人翁的身份捍卫自己的爱情,纵是“机关算尽”,也值得人们敬佩。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演员,景星学社社员。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个人生活/家庭成员

长辈: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母亲杨氏,伯父梅雨田;

妻子:王明华(嫡妻)、福芝芳(平妻)、

子女:大永、五十、大宝、葆琪、葆琛、葆珍、葆玥、葆玖 [40-41]

王明华,梅兰芳的原配夫人、旦角王顺福之女、武生王毓楼之妹。

王明华贤淑能干、貌美懂事,比梅兰芳年长两岁。王明华过门后,为人持重,居家勤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王明华与梅兰芳夫妻感情和谐,十分恩爱。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唤作五十,儿子、女儿都很乖巧。那时梅兰芳每当散戏回家,总是与媳妇说起演出的情况,一边与儿女嬉戏,沉醉在天伦之乐中。

不料一场麻疹病夺去了王明华一双儿女的性命,孩子的夭折犹如晴天霹雳,击倒了她,也使本来幸福安宁的全家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原来,梅兰芳的大伯梅雨田夫妇生了几个孩子,却偏偏都是闺女,没有儿子。这样一来,梅兰芳在家族里就是兼祧两房的独生子,两儿女的夭折断了梅家的香火,给整个家族出了一道绝大的难题。他不能无后。这时王明华娘家为了安慰王明华,建议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但梅兰芳思忖再三觉得不妥,考虑到自己还不到三十岁,正年轻,可以自己生,领养他人孩子多有不便。顾大局、识大体的王明华无奈只好认可丈夫的想法有道理,于是同意梅兰芳再娶一房妻室生儿育女,完成她本人未能尽到的责任。

人物评价: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贤明的女人。梅兰芳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加之勤奋努力,以及他本人择友慎重等因素外,他身后两位贤明的妻子,特别是后来与他共同生活四十年的福芝芳功不可没。在抗日时期,梅兰芳蓄须罢演,表现出刚强的民族气节。但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不演出就没有收入,而梅兰芳一向为人宽厚慷慨,时常接济他人,有求必应。福芝芳以她大度而又善良的胸怀,深深理解梅兰芳的为人,毫无怨言。她与梅兰芳相濡以沫,事事处处支持他是有目共睹的。1980年元月29日,福芝芳因患脑中风,送医院急救不治而逝。她的遗体也没有火化,由子女四处寻购到在民间存留的一口棺木入殓。如今王明华与福芝芳陪伴在梅兰芳两侧,长眠在香山万花山。

-----------

嫡妻与平妻的家庭地位

按照旧传统习惯,健在并同时为某男妻的情形,两位妻子的地位还是有区别的,先娶进的为正妻(或称嫡妻,正房,元配),后娶者叫平妻,民间俗称两头大。与妾不同的是平妻不需向元配行妾礼,当然实际上的地位仍然不及元配,差那么一点点;俩妻之间平妻一般称元配为大姊,那元配称平妻呢,则呼妹妹,小妹或“谁谁他妈”,这“谁谁”呢自然是平妻与男主人生出的孩子。那男主人为什么在已有元配的情况下还要娶平妻呢?一个最显著的原因就是无出或无子。这就是说,如果平妻已然无出或无子的话,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平妻被娶进门,也不算十分稀罕的事情。

《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公肃》:“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秦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继妻,也叫继配),皆嫡也,两祔无嫌。”这又是另一种情形了,意思是,嫡妻死,再娶,新迎娶的这一位,也是嫡妻,与前一位嫡妻在名分没有丝毫差别。

当然了,传统认知是传统认知,名分归名分,嫡妻,继配,平妻,妾,婢,甚至包括通房大丫头,到底谁在这个大家庭更有话语权,更受宠幸,那就既要看老爷的意思,也要靠自己的本事。

---------------

福芝芳 (1905年3月—1980年1月29日),中国京剧旦角、梅兰芳的夫人。

福芝芳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一户满族旗人家庭,外祖父是靠吃皇俸为生的一名满旗军官,膝下只有此一独女。民国后,收入中断,她父亲去世较早,家境贫困,福氏女19岁时嫁给了一个做小食品生意的人,两人性情不合,她怀孕不久后就逃回了娘家,发誓不再回婆家门。她在娘家九月怀胎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福芝芳。福氏虽家境贫寒,没有文化,但她为人正派,通情达理,有侠义之风。她体魄健壮,身材高大,颇有男子风范,在大杂院的旗人邻里中都称呼她为福大姑。凡有麻烦费力事,别人求到她,她均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她在家里生下福芝芳后,就以做小手工艺——手工削制牙签为生。直到晚年,她的左手仍留有当年削木片时形成的畸形与痕迹。

福芝芳从小不爱出门,以小花猫为伴,稍长大与邻里姑娘一起在炕头上绣花戏耍。当时一起戏耍的姑娘有果素瑛(嫁程砚秋)、冯金芙(嫁姜妙香)等人。福芝芳从小学唱曲艺,平时以演唱八角鼓为生,生活艰难,不为人所看重。在旁人的建议下,十四五岁时向邻居吴菱仙(梅兰芳的老师)老师学唱京剧。外祖父去世后,只剩下她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此时母亲每日要陪伴女儿上戏馆演出。为了安全、方便,本来就身高马大的福母就此改着男装,当时在南城戏剧圈子里人称“福二爷”。

福芝芳与后来旅居美国的李桂芬经常合作,演出《桑园会》《武家坡》《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剧,颇获好评。有一次,在都门名士罗瘿公的请宴中,梅兰芳与福芝芳都被邀在座。有人戏言,梅、福二人才貌相当,可以匹配。

-------------------

老照片:名人全家福

梅兰芳二房十四年生九个孩子,宋子文三个千金国色天香 

2020-07-29 15:27

蒋百里的全家福

老照片,蒋百里的全家福。蒋百里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德国留学,回国之后担任军职,是保定军校的校长。他的妻子是日本护士佐藤屋登,因为参与抢救自杀的蒋百里,二人因此结缘相爱。蒋百里素爱梅花,就给她起了一个中文名蒋佐梅。两人婚后生下五个女儿,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三女儿蒋英。蒋英的丈夫便是钱学森,两弹元勋。

梅兰芳的二房福芝芳和子女

梅兰芳的二房福芝芳和子女,他的原配王明华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被撮合在一起了。王明华与梅兰芳堪称绝配,两人婚后育有一对儿女,之后王明华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做了绝育手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疾病让两个孩子夭折,梅家的香火瞬间泯灭。福芝芳成了梅兰芳的二房,也很争气,十四年生了五男四女。王明华后来出家,福芝芳却成功的击退孟小冬,守住自己的婚姻。

郭沫若和第三任妻儿的全家福

郭沫若和第三任妻儿的全家福,于立群是郭沫若的第三个老婆,之前还有原配张琼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郭沫若与生活二十年的妻子不辞而别,从日本回到国内,投身抗战。结识了年轻美貌的于立群,二年后二人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而佐藤富子还在日本含辛茹苦的为他抚养五个孩子。郭沫若和于立群又生了六个孩子。

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时的全家福

青帮大佬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时的全家福,此时杜月笙已经疾病缠身。跟随他多年的孟小冬也需要一个名分了,1950年,58岁的杜月笙迎娶孟小冬,二人二十年的情终于有了一个结果。随后,杜月笙移居香港,孟小冬尽心服侍,温柔以待。1951年8月杜月笙病逝,孟小冬余生不再登台演戏。

宋子文和妻女的美照,三个女儿称得上是国色天香。

宋子文的初恋是盛爱颐,盛宣怀的七公主。可盛家瞧不起当时穷酸的宋子文。后来宋子文成了财政部长,在庐山碰上张乐怡,而由此倾慕。1928年二人结婚,先后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宋琼颐、次女宋曼颐和三女宋瑞颐。她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颐”字,可见当年那段情有多么炽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芳夫人福芝芳:挤走原配,击退孟小冬,她凭啥成了最后赢家?
没有福芝芳,哪来梅兰芳:长得不错,人狠话少,还能生9个孩子
梅兰芳发妻王明华:为爱付出越多,失去的就会太多
她是梅兰芳背后的女人,风雨同舟40年后,将自己活成了传奇
梅兰芳vs福芝芳:你的名字暴露了你的婚姻
梅兰芳原配王明华:为照顾梅兰芳做绝育手术,最后儿女双亡,抱憾离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