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估值12亿的黄太吉深陷“关店门”,“互联网思维”才是最深的套路?

来源:商界 (ID:sj998_)文 / 商界记者 邓一喜 ID:dengyixi_love 本文为商界记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并请备注好来源

案例

深度

人物

趋势

观点


“确实关闭了一半的大型工厂店,平均每家500平方米以上,开销及成本大,既然业务结构不合理,没有必要保留,必然关掉。”

针对近期黄太吉关店危机, 9月21日,黄太吉CEO赫畅发布文章《没有低谷,哪有巅峰》,首次回应外界的传闻,确认关闭了一半的大型工厂店。对于外界媒体的批判,赫畅在文章中回应:“你们真的希望一个没有黄太吉的世界吗?”

从“一战成名”的爆款煎饼、把自己拖入红海的外卖平台,到成为链接供应链两端的社群,再到如今的关店风波,一度红得发黑的黄太吉再次引发争议。

成立时间不过4年,黄太吉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

曾经的“网红”

纵观黄太吉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的煎饼果子,到进入外卖平台,历次的关于黄太吉的舆论热点,大部分与其大张旗鼓的开店,以及人满为患的店面为大众所知。

2012年,定位白领一族的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12号楼一层较为偏僻的位置开了第一家“煎饼果子”店。

挑选较差位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线上引流。企图借力互联网工具,解构餐饮居高不下场景成本,黄太吉就这样问世了。

前期,黄太吉的店面面积均不到20平米,选址集中在商场内,堂食位置不到13个,整个店内的产品以煎饼为主打,产品不到10款。

但恰巧,在时间上,它赶在了互联网餐饮的风口,而在人上,赫畅的从业经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流着互联网血液的赫畅,对互联网的精准把握、对广告设计的精通,以及对营销的熟稔,助使他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创意的手法与消费者互动。比如,新奇的餐厅设计,持续不断的话题制造,还有持续不断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车、特斯拉……一步步将消费者带入舆论的漩涡中心不能自拔。

于是,黄太吉运营不到两年时间,平均每天卖出10000个煎饼,吸引到KABAM、百度、唯品会等企业集中订购,其微博活跃粉丝数量超10万,其中包含大量长期互动的顾客。

同样漂亮的,还有它的业绩。黄太吉第一年运营创收达700万元,运营不到两年时间,估值就从4000万元蹿升到12亿元。

短短数月,黄太吉的“煎饼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让扎根餐饮行业多年的传统餐饮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叹不如。

关门厄运

同样也是短短数月,黄太吉煎饼经历了短暂爆红之后迅速降温,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

9月18日,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黄太吉望京SOHO店仍处于关闭状态。但玻璃上贴着的放假通知只包含了15-16日两天假期。等到了望京新世界店,工作人员称:“因为地租太高,SOHO已经撤店,工作人员会和新世界店合并在一起。”

不光是望京SOHO店,黄太吉大望路店、国贸店、中关村店等陆续传出门店关闭的消息。截至19日,黄太吉北京地区门店数量从44家降至20家。

为什么?



1
“厨子外表网红心”





赫畅擅长讲故事,但是故事就一定有转折。这几年间,黄太吉的争议不断。

其实早在之前,黄太吉就被网友频频被吐槽。“不会再来第二次”、“感觉他家炒作营销的功力绝对大于摊煎饼,尝过一次足矣”、“味道真的不如煎饼摊”、“我带娃吃过,他是个不挑嘴的孩子,但吃了一半后不肯吃,最终买了赛百味”……

从大众点评的评分来看,黄太吉在消费者口中的口碑一直不高——当时在北京的约21家门店中,除去2家缺少资料的门店,仅3家门店的顾客评价平均分值超过3.5分。

对消费者的评价,赫畅回应的原话是,“味道好这件事情是不值得去讲的,因为没有什么好聊的,你开餐厅自然要把食物做得安全、健康而且味道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好宣传的。”

这种说话似乎有些避重就轻,做餐饮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产品才是王道。商业的本质是传递价值,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就是满足需求


2
抛掉麦当劳,对标类百丽模式



“煎饼果子”是黄太吉的战略大单品,承接的是产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资本的输入,并得以快速品牌化。但为了对应市场多元化需求,黄太吉围绕煎饼果子,必须打造产品矩阵:五花肉卷、风味卷饼、豆腐脑、豆浆、油条、自家秘制肉、凉面、卤汁、莲藕猪骨汤、南瓜羹、盖世苏泊汤、麻辣个烫等,酸甜苦辣可谓样样俱全,以此应对单一产品的功能和利润局限性。

但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如何能承载如此立体的产品布局?相比麦当劳员工每人每小时5单的业务量,黄太吉员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时0.7单,消费者体验极差。

于是,黄太吉以类百丽模式为新的突破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围剿的形式,将商圈人流一网打尽。

  2014年6月,赫畅的众多子品牌布满了商圈的各个角落:“从来”饺子馆、川渝风味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以及“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黄太吉神话继续,短短一年多时间,连锁发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不久,受交易频次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等因素影响,这些多数只有一家门店的新品牌成本议价困难,再次迎来关店潮。


3
向外卖平台转型




多品牌运营道路愈发险恶,黄太吉开始思考如何止损,最终决定壮士断腕,重新塑造商业模式。

2015年10月,黄太吉高调宣布获得2.5亿元融资,正式向外卖平台转型。

这次转型才可以说是全新的玩法。黄太吉外卖平台上不仅存在自营品牌,还让第三方餐饮品牌入驻黄太吉外卖平台,向其提供半成品或准成品。除了提供流量入口和管理服务外,黄太吉的“工厂店”还负责这些品牌外卖产品的制作或者复热,然后集中进行配送。

也就是说,一个平台,自己做外卖的同时,也帮助别人做外卖,来优化产业链,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工厂店位置深入CBD,只做最后方圆3平方公里配送,提升效率。

新的商业模式中,外卖成为核心业务,门店成为品牌文化体验中心,激励外卖配送员抢单来降低成本。

但无论前端的模式多新鲜,中端的平台业务还是挑动了三大外卖平台敏感的神经。尽管创始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和现有外卖平台如何不同,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都把它当成了直接竞争对手,况且这个对手还有运营的品牌在自己的平台上,限制其流量就成为公开的秘密和共同的默契。这就造成了黄太吉外卖的尴尬境地,而品牌入驻意愿的消退,则是直接表象。如今不到一年,入驻商户的“集体出走”似乎宣告了黄太吉外卖三度试错。

不得不提的是,涉足外卖生产产品,无法避免的会变成重资产模式,黄太吉工厂店的租金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况且,半路出家的黄太吉,本身在餐饮运营管理上就不具备优势,外卖平台业务涉及营销、线上渠道、生产、配送众多环节,必然增加其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尤其是大规模扩张后的经营管理体系。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小结

雷军曾说,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个只卖手机的厂商。一开始是单品单兵突破,知名度曝光率用户规模形成后,快速的迭代转型,变成了行业平台,这是互联网企业常玩的“套路”。

黄太吉定位自己为互联网公司,但无论是早期卖煎饼还是后来做外卖,落脚点都是餐饮。打法变来变去,江湖仍是那个江湖。

只是,以不断迭代试错、消耗内力换取高估值,利用互联网讲故事、而不是优化经营方式,以黄太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或许该自省一下,因为说到底,商业模式本质没有改变,主要得靠产品生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 | 靠煎饼摊出12亿估值的黄太吉,关店压力下,准备换个姿势讲故事了
那些年红透半边天的国民实体店,如今居然都变成了这幅模样?
摊煎饼摊出事儿了,黄太吉关了一半工厂店
黄太吉跌下神坛:平台转社群,第四次转型有没有戏? || 转型
煎饼果子店开业两年估值七亿
用互联网思维卖煎饼果子,开出40多家门店,估值高达12亿, 却三次转型失败,元气大伤,黄太吉会东山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