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隆中对》埋藏三大伏笔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075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在生命的最后7年,诸葛亮曾亲自率兵5次北伐,虽竭尽全力,但仍无法奏功。

是人不努力还是天不帮忙?还是对手过于强大?历来众说纷纭。

“丞相西趋十万来,秋风原下久徘徊”,一代贤良“出师未捷身先死”,往事令人唏嘘。

不过,对历史的反思只能来自于理性的考辩,而不能以道德的高标和对智慧的膜拜,代替对历史谜题和真相的探究。失败终究是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与凭吊英雄一样重要。

那么,造成诸葛亮五伐中原而不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一点其实可以在诸葛亮最初为蜀汉事业所作的顶层设计《隆中对》中找到答案。这次对策不仅是一次“面试”,让刘备对诸葛亮“一见倾心”,而且也规划了此后刘备集团的发展原则、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更是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思想基础。

人们赞赏和叹服《隆中对》,因为它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如此透彻而准确,在它的指引下刘备迅速扭转了之前的颓势,占领了荆州、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所有的一切尽在诸葛亮的预料,也尽在《隆中对》的掌握。

之后蜀汉正式立国,刘备称帝,似乎《隆中对》的使命该结束了。但此时天下仍三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而关羽、刘备却突然偏离了《隆中对》中“外结好孙权”的战略,先失荆州,后败夷陵。

再之后,永安托孤、后主继位,诸葛亮“开府治事”。

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战略,但诸葛亮似乎仍坚持按照隆中对策时的思路引领蜀汉帝国前行。

《隆中对》中说“南抚夷越”,这个成功了,诸葛亮亲自平定了南中,蜀汉有了相对稳固的大后方,诸葛亮的个人威望也达到顶峰。

《隆中对》中说“内修政理”,这个也做得不错,诸葛亮是史上不可多得的治世良才,发展经济、整顿吏治、拓展外交,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隆中对》中还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于是整军北伐,完成“先帝遗业”。

但是,新问题也来了。

第一,《隆中对》制定的北伐路线图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现在不存在了。

荆州已成了孙权的地盘,“上将”关羽已身首异处。

“将军”指的是刘备,他也在白帝城驾鹤西去。

应该说《隆中对》制定的两路出击计划是高明的也是最稳妥的,这两路大军中想必有主次之分,刘备率军由汉中出关中应是辅攻,目的是牵制;关羽出击宛县、洛阳,这才是“直捣黄龙”。

现在只剩下诸葛亮率一支人马出击了,他掂量了一下,没敢直接由秦岭栈道进攻长安,而是绕到了很远的祁山和陇右。

没法大决战,只能来一场争夺战。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诸葛亮积极作为的精神值得钦佩,但也预示着这样的北伐较《隆中对》所定的战略缩水不少。

第二,《隆中对》提出的北伐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天下有变”,这是北伐的时机选择。

“天下有变”指的应该是北方发生了重大变故,站在赤壁之战前去预测未来的事,这样的变故可能会很多。

比如,曹操在军事上遭到严重挫败,势力走向衰落。

比如,汉室与曹操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斗,政变、暗杀、叛乱不止,北方陷入一片乱局。

但后来发生的事却相反,曹操做事还算稳当,政治上也未冒进,临终前交给儿子曹丕一个好班子,曹丕、曹睿虽缺父祖的雄才大略,但还算称职,曹魏政权没乱。

这样,又一个北伐取胜的先决条件不存在了。

第三,《隆中对》强调“人谋”,但这也是有条件的,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

汉末纷乱,在群雄逐鹿中出现了多次“以弱胜强”的案例,《隆中对》认为“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个判断是准确的。

《隆中对》之后发生的赤壁之战更是如此,是更典型的“以弱胜强”。

但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以弱胜强”,更不能误以为“弱”的反而比“强”的还要强。

“弱”就是弱,“强”就是强,这是巅扑不破的真理。

曹操之所以在官渡战胜袁绍,自己的发挥占一半,对手的失误恐怕要占是更大的一半,面对轻敌冒进、战术不清、内部勾心斗角的对手,曹操想失败都难。

孙权、刘备之所以在赤壁战胜曹操,自身的努力占一小半,更大的一半则是曹操战略时机选择的错误和战术指挥上的失误,刚刚取得荆州,稳扎稳打才是上策。

“人谋”的先决条件是对手有失误,对手如果不失误,就不灵了。

诸葛亮北伐的对手是曹睿,一个生性内向但很聪明的人,更要命的是他跟诸葛亮的性情相似:都不喜欢冒险。

曹睿手下有个曹真,打仗很有一套,在军中也很有威望,让诸葛亮难寻破绽。

曹真倒是有急进的毛病,让诸葛亮抓住机会狠狠教训了一番,但继任的司马懿却比诸葛亮性子还稳,诸葛亮没招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所作的顶层设计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是“创业战略”,管的是眼前,事实证明其战略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后一段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这是“北伐战略”,管的很久以后的事,应该根据的后面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一世枭雄曹操晚年的战略布局
“隆中对”其实是千古失策
荆州对于蜀国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失荆州,全是关羽的错吗?
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因为不懂用兵?其实他根本就没想要灭魏
失荆州、败夷陵、丢街亭哪个对蜀汉影响最大?此乃蜀汉衰弱三部曲
“隆中对”到底靠不靠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