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晋军事制度
  中国西晋统一全国后,沿袭曹魏的军事制度,初期中军强,外军弱,中后期宗王出镇四方,又于王国设置军队,并盛行世兵制东晋时,外军转强而中军较弱,集兵方式改以募兵制为主。

两晋的军事领导机构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以皇帝身份亲自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时,晋武帝另设尚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掌理军政事务。又设中书省,掌管朝廷奏章、诏命及顾向应对,中书省的官员是皇帝的近臣,常可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实际权力大于尚书省。西晋灭吴之前,晋武帝是名实俱符的全国军事统帅,直接领导和指挥全国军队。灭吴后,晋武帝在尚书省六曹尚书中设置五兵尚书一职,其下再设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等尚书郎,主管全国军政事务。但尚书省要听从皇帝旨意,军事最高领导权仍在皇帝手中。此后直至东晋,五兵尚书历代沿置,成为主管日常军政事务的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两晋还设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任此职者,可代表皇帝统率全国军队,权任甚重。西晋初年,晋武帝就曾以宗室重臣司马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晋武帝以后,任此职者常为权臣。尤其东晋时期,皇权不振,心怀叵测的权臣常以此职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威胁皇帝,图谋不轨。
  两晋的地方军事领导机构主要是都督及州郡行政系统。
  沿曹魏旧制,晋代在全国各地设置都督。任都督者,主管一方军政,为所督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所督地区少者一州,多者数州,东晋时所督州数更多,但当时的州已比西晋时要小得多。都督所辖兵力也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在2万以上。晋代都督按权力大小有“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及“使持节”、“持节”、“假节”等称号,加“使持节”者有权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假节”者可杀无官位人,“持节”者只能在有战事时杀违犯军令的人 。晋代都督还常兼任所督地区的州刺史,既掌军,又治民,权力更大。
  晋代各州郡都设有州郡兵。州郡兵由各州郡的刺史太守统带,职掌维护社会治安,有战事时也要听从朝廷调遣出征作战。由于各刺史太守掌管各自辖区之内的州郡兵,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地方上的军事领导机构。  

两晋的兵役制度

  两晋的兵役制度以世兵制为主。世兵制下,军户要与普通民户分别立户,军户不经放免要世代为兵。
  西晋时期,军户是国家军队的主要来源,当时的中外军战士大体皆由世兵充任。一般情况下,西晋朝廷禁止召募兵士。晋初,武帝曾特许新任武威太守马隆募兵西进平叛,朝内公卿大臣都认为现有军队很多,“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后西晋“八王之乱”时,各地将领也曾召募士兵补充军队,但都为一时权宜之计,而非国家常制。
  东晋时期,世兵制仍在其境内实行,但由于西晋中军在西晋灭亡时已损失殆尽,广大北方地区又已非其所有,东晋的世兵数量已大为减少。当时,仅剩下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玡王时所统率的外军及流徙至江南的部分世兵。为了保证兵源,东晋朝廷曾采用调发奴客、搜括逃户以及各种罪犯充兵的办法补充世兵。如东晋太兴四年(公元321年),晋元帝就曾下诏“免中州良人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又晋安帝时,权臣司马元显也曾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充兵。由于这种做法触犯了大族官僚的利益,同时征发奴客充兵,也必然会引起奴客的反抗,因而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社会的动乱。以搜括出的流亡民户及罪犯充兵,也是东晋统治者常常采用的增加军户的作法。
  由于上述种种做法并不能解决东晋军队的兵源问题,因而东晋朝廷在实行世兵制的同时,还采用募兵和征兵的办法补充军队。东晋时期,募兵比较常见。祖逖北伐,朝廷只给兵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吴兴内史孔坦也曾“募江淮流人为军。”东晋中后期,募兵已是东晋集兵的重要方式,像被称为百战百胜的北府兵数万人,就皆为召募而来。征兵也是东晋的一种集兵方式,但没有募兵那样常见。晋康帝时,荆州刺史庾翼准备北伐,曾发所统六州良人为兵。晋安帝时,权臣司马元显也曾“发京邑士庶数万人,据石头以距之。”但从整体上说,征兵在东晋不是主要的集兵方式,只是在需要时偶尔为之。  

两晋的军兵种

  两晋军队的总兵力,前后差异很大。西晋代魏时,国内大约有军队50万人,及至灭掉孙吴后,收其降卒20余万,全国总兵力达到70万人左右,这是西晋军力的鼎盛时期。西晋惠帝(公元290~公元306年在位)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使西晋军队在诸王的混战中受到极大的削弱。又由于各地都督势力的壮大,他们所统的外军已不再完全听从朝廷的调遣,因而西晋朝廷直接控制的军队,仅剩10余万人。后这支军队又被羯人石勒全部歼灭,西晋王朝由此失去军事支柱,不久便被匈奴汉国灭掉。东晋建立后,由于江南的人力物力有限,全国军队的总兵力大约有20万左右。东晋的20万军队,大多为各地都督所拥有,中央所能控制的军队数量很少 。
  两晋的军队包括步兵、骑兵及水军等兵种。西晋数十万军队中,步兵的数量最大,是最基本的一个兵种。骑兵数量虽不及步兵,但因其冲击力大,机动性强,战斗力远强于步兵,是西晋军队中的主力。水军也是西晋军队的主要兵种。西晋建立后,利用灭蜀后占有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命益州刺史王濬在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市)修治战船,训练水师。经过7年时间,王濬建成一支“舟楫之盛,自古未有”,足以与孙吴一决高低的强大水军。其水师中的大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后来的灭吴战争,王濬统率这支拥有七八万之众的水军,沿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吴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立了头功。灭吴后,西晋收降了孙吴的水军,水军实力更强。东晋军队的兵种仍为步、骑兵及水军。但因其立国江南,水军在整个军队中的比例要大于西晋时期。除上述兵种外,两晋军队中还都拥有一部分车兵,但在军队中的比重不大,数量也很少。  

两晋的军队体制

  晋代的军队主要由中、外军组成,另有所占比重很小的各地州郡兵。中军,指驻扎于京师地区的中央直属军队。西晋中军分为驻于京师之内的宿卫军及驻于城外拱卫京师的牙门军两部分 。西晋的中央宿卫军以六军为主,即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所统军队。此外,还有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四将军所领军队,谓之四军;又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军队,后晋武帝又增置翊军校尉一营,并称为六营;又有积弩、积射二将军所领军队,谓之二营。上述诸军中,左右二卫地位最为重要,职掌宫廷宿卫,左右二卫将军,每天要轮流在宫中值宿。其他各军,职掌宫门及京城各地的宿卫。晋武帝称帝后,曾置中军将军一职,总统宿卫诸军,后又改置北军中候,职掌同于中军将军,此后及于东晋,上述宿卫诸军基本沿置,宿卫军统帅或为北军中候,或为领军将军,变换无恒 。西晋时,太子的东宫亦设有宿卫兵。晋初设左右二卫率,各领一军,职掌东宫宿卫,后增置前后二卫率及中卫率,共五卫率,军力也很可观。东晋初年,曾一度废置太子前后二卫率,后复置。从序列上说,太子五卫率所统军队亦应属中央宿卫军。西晋时,中央宿卫军总兵力至少在3万以上,战斗力极强,是西晋军队的精锐 。
  牙门军是指驻扎京城之外的中央直属军队。晋武帝即位前夕,曾“置四护军,以统城外诸军”。既须置四护军统率,可见城外诸军数目之多。西晋初年,京师内外驻有36军 。除去城内宿卫诸军,其余均为牙门军。
  由宿卫军和牙门军组成的中军,西晋时的总兵力在10万以上,大多为精锐部队。中军平时宿卫及拱卫京师,有战事时出征作战。东晋时,中军的力量大为减弱,这也是东晋皇权衰弱的一个原因。
  外军主要是指各地都督所统军队。西晋时,各地都督所统军队数量很大,总兵力达到30万人左右。都督所统军队在性质上本属于中央直属军队,但“八王之乱”后,西晋都督逐渐脱离中央的直接控制,朝廷已不能对其征召如意,其所领军队也逐渐地方化。及至东晋,各地都督多兼任刺史,其所统军队名为国家的外军,实则已成地方军队,甚至私人武装。他们更是经常不听中央调遣,某些身为都督的权臣还常利用手中的军队举兵向阙,发动叛乱。东晋时,除京师所在地扬州外,荆州是最为强大的都督区。此外,侨置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江苏扬州)的南徐、南兖二州也是重要的都督区。徐、兖二州刺史所领军队,大多由北方流民组成,战斗力极强,号称“北府兵”。北府兵在东晋中后期是一支极为重妄的军事力量,它的趋向常能影响国家的政局。
  西晋初年,曾大封诸王,并规定,诸王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 王国所属军队从形式上说,也应属于外军。
  西晋时期,各州郡亦都设有由刺史、太守统率的州郡兵。州郡兵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保证封建秩序的稳定,但需要时亦须出征作战。州郡兵从性质上属于地方部队。西晋灭吴后,晋武帝曾一度令“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同时罢去刺史兼任的将军名号,不再使其领兵,并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守治民 。但这一规定在晋武帝死后不久便遭破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兵制2秦汉三国时期的兵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史之三国时期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兵制10-南朝兵制
《世界军事战争史-08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制
历代兵制 中篇
通鉴总类 卷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