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卓越工程师丨陆建新:不断挑战中国建筑新高度

从深圳国贸大厦到北京银泰中心,从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横跨南北,用40载年华“建”证了国内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全过程。

今天的《卓越工程师》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这位勇攀建筑高峰的“摩天高人”——陆建新。

今天(15日),深圳坪山高中园项目正式全面封顶。整个学校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所高中,建成后将为深圳提供162个高中班级和8100个学位。而这个高中园项目的总负责人就是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目前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他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1982年大学毕业后,陆建新进入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从基层测量员做起,与建筑行业结缘。而他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高达160米的深圳国贸大厦。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160米的高度当时在我们国内是第一高了,所以怎么样很快地把它建成,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国贸大厦它是有分“内筒”跟“外筒”两个筒,就是“筒中筒”的一个结构体系,所以分析总结了很多经验以后,把内筒做“滑膜”平台,外筒也是“滑膜”平台,把内外筒连成一体,就是“筒中筒”大平台液压滑膜的施工技术,当时来说在国内是一个创新。

深圳国贸大厦成功建成以后,陆建新便开始孜孜不倦地钻研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施工技术难题。1990年,陆建新又亲自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大楼——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陆建新告诉记者,当时国内高楼大厦的加工制造能力非常薄弱,很多技术和原材料都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我们单位当时派了10个电焊工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这门焊接新技术。这门新技术当时我们国内是没有的,它的速度比电焊条的焊接要快3至4倍,效率很高。到了今天,这门技术遍布我们全中国的每个厂矿企业。

这些年,陆建新带领团队立足民生工程,自主研发了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先进的模式化生产线,并将装配式技术和标准化产品广泛应用到各大项目建设中。2020年,陆建新及其团队成员仅用20天时间就高标准地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带负压病房的应急医院,创下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陆建新始终扎根施工一线,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参与建设了46项工程,参建工程总高度达到了3600余米。凭借这份“建筑激情”,陆建新“建”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其实我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已经转型发展,从过去的单一超高层钢结构大楼已经转向了民生工程跟新基建。从过去的“深圳速度”,现在向“深圳温度”方向转型发展,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跟幸福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建三局,他凭啥?
深圳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一览
徐小洋: 让建筑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壮哉!用最快的速度,建最高的大楼,这个工程不简单!
31个月!中建八局用“中国速度”刷新马来西亚天际线
见证深圳地标的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