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州陆沉”,谁之罪?(将军典故漫话之二十)|王衍|石勒|刘渊|八王之乱|司马炎|桓温

—、“神州陆沉”典故本事

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他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神州陆沉”典故的历史本事: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废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年轻的桓温 网络图)

二、桓温慨叹,“神州陆沉”

东晋康帝,永和十二年〔356〕八月,征讨大都督桓温,都督司、冀二州兵马,又请准徐、豫二州兵马配合,进军洛阳。大军渡过淮河、泗水,踏入北方境内。

一天,他在一群僚属陪同下,登上战船的顶楼,放眼眺望中原,一片衰败,满目沧桑,怆然涕下,不胜感慨道:“致使神州沦丧,百年繁华变成—片废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负责任!”对国土沉沦,中原衰败的满腔悲愤,以及对造成如此恶果的上层决策者的严厉遣责,溢于言表,撼人心魄。


桓温,他是东晋著名的北伐将军,为了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他有责任重温历史,寻找导致深重灾难的历史原因。很显然,他把矛头指向西晋上层决策者太尉王衍之流,是颇具政治眼光的。

当然,他身为东晋明帝的女婿,也还有不好明言的因素,便没有向更深处寻找原因了。

三、太尉王衍,空谈误国

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中原沦丧,把罪责归于王衍,应该说没有离谱。


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扶立怀帝,独揽皇纲。他任用清谈派首领王衍为太尉,参与朝政,管理国家,匡扶时弊,治理内乱造成的创伤。


(清谈王衍 网络图)

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匈奴首领刘渊派遣大将石勒,领兵进犯洛阳,国都外围的攻防战,已经展开。东海王司马越率领精兵迎击,太尉王衍担任太傅军司随行。次年,司马越阵前病逝,众人共举王衍为元帅,其实,他身为太尉,也理所当然当元帅。元帅王衍却因贼寇势大,恐惧万分,借口礼送司马越灵柩回东海〔郯城〕安葬,带领十几万大军,临阵逃窜。结果逃到半路上,在河南苦县宁平城〔鹿邑〕,被石勒兵包围绞杀。接着,刘渊子刘曜,乘虚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纵兵烧掠,杀害王公大臣,屠戮士人平民,三万余人,暴尸街头,都城陷落,西晋灭亡。这—事件,史称“永嘉之乱”。

由上可知,永嘉之乱的核心事件,就是太尉王衍临阵逃跑,而致使都城防务空虚之事。

现在,让我们看看,王衍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王衍〔256—311〕,字夷甫,山东临沂人,出身世家豪族,喜谈老庄玄学,是西晋士族清谈派首领。

他的玄谈,天花乱坠,但所据义理,却可以随时更改,没有准则,人称“口中雌黄”。他以清谈闻名于世,并受到西晋皇族重用,历任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要职。可是,他身居高位,却不以经国大业为重,清谈而废务,浮文以妨要,完全置国家危亡、民族衰微于不顾,是典型的尸位素餐、空谈误国角色。


(王衍空谈误国 网络图)

当时,西晋帝国经历八王之乱,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而北方的匈奴首领刘渊,又乘机兴兵南侵,进攻都城洛阳。

太尉王衍身为十几万兵马的元帅,不思攻防重任,不顾都城安危,却临阵逃窜,全军覆灭。

王衍被俘投降后,因为他声名显赫,石勒还敬重他,邀请他研讨西晋政坛事,寻找大一统帝国迅速衰微原因。王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道出西晋条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石勒以为然,也喜欢听。他们交谈很长时间。

后来,王衍竟然信口雌黄,满嘴胡扯,说他年少就不参与政事,政府的那些政策都与他没有关系,把自己身负的败军亡国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厚颜无耻,令人发指。更卑鄙的是,旧主子还在,他就甘当贰臣,建议石勒自立称帝。

石勒身为军人,自有耿介的一面,听到王衍这个懦夫的无耻说辞与卑鄙媚语,一改前态,极端鄙视。他非常生气,厉言申斥:“你闻名天下,位高权重,年轻时就入朝为官,现在都满头白发了,竟然说不参与政事!我看,让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认为,凭口舌之利的无耻懦夫,留下无益,当晚就令人推倒屋墙,把他处决。

王衍临死,回头对人说:“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人,假使不推祟浮华清谈,全力匡正时弊,扶持天下,还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地步。”

或许临死前,王衍也皤然悔悟,可惜的是,他的临终遗言,依然没被后人重视。东晋偏安一隅,浮华清谈之风,仍然在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中公然盛行,伴随着苟延残喘的半壁江山而延续不已。

四、八王之乱,耗尽国力

王衍为代表的士族,以清谈玄学为能事,以清高风雅为荣耀,他们身居高位,担任要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不以经国为念,置国家危亡、民族灾难于不顾,这当然是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正如桓温所论。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 网络图)

但是,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却是耗尽国力的八王之乱。

大家知道,西晋帝国是由曹魏“禅让”而来的,它的社会基础是广大士族集团。立国后,士族集团豪强化,成为豪强士族世家,他们掌握着帝国的庞大国家机器,过着醉生梦死的腐朽没落生活。这就是王衍这样的无耻懦夫能够上位的社会基础。

开国皇帝司马炎,也深知世家势力的增长,势必威胁到皇权。于是,他大封司马氏,一口气就分封了二十七个诸侯王,企图借助皇族势力,搞宗亲藩屏保障,制衡世家豪强。

司马诸侯王,非比前代,王权势大,能自封官员、自收赋税、自建军队,每个诸侯王,严然都是—个“小—号”的皇帝。从理论上看,他们确实可以组建成一堵钢铁长城,捍卫西晋帝国的万里江山。

可是问题,就又是从这方面产生了。

晋武帝司马炎—死,他确立的接班人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而他的皇后,却又是无知而极有权欲的人。于是,围绕着他俩,一场争夺中央权力的“八王之乱”,爆发了。


这场内乱,是由白痴皇帝的无知皇后、贾南风干政引发的,从公元291年,到306年,前后历时十六年之久。其核心人物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皇族中参与这场内乱的,不止八王,但这八王是主要参与者。最后胜利者是司马越。史称这场内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斗争惨烈,历时长久,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

在内乱中,参战诸王,相继败亡。《晋书》评论:整个国家,“人见不德,唯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也。”


还不仅仅如此,更有甚者,群众成批被戮,经济严重破坏,人心完全涣散,道德败坏沦丧,国家力量消耗殆尽,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陷入深重的灾难深渊。

而北方各个少数民族,趁着帝国内乱之机,纷纷南侵,内乱刚停,外乱又起,一场“永嘉之乱”,开启“五胡乱华”,前前后后,仅仅经历四分之一世纪,一个庞大民族建立的、大—统的西晋帝国,就土崩瓦解,迅速解体。

由此可见,导致“神州陆沉,百年废墟”,正是司马皇族争权内斗,掏空了整个国家,而身居高位的清谈豪族,又腐败无能,不思经国补救,而造成的深重灾难。


(征讨大都督 桓温 网络图)

五、一呼群山应,神州不陆沉

东晋征讨大都督桓温,面对国家衰败、民族危亡,慨然感叹,发出悲怆的怒吼:“神州陆沉,百年废墟!”他是主张北伐,统—中原的枭雄,尽管在偏安—隅的东晋朝廷内是少数派,但是,他们是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脊梁。

桓温—生,波澜壮阔,多彩多姿,指点“陆沉”神州,评说历史功过;驰骋千里疆场,收拾破碎山河,懔懔特立人,虎虎有生气。他曾一举消灭成汉,夺回四川,扩展东晋疆土;他曾三次挥师北伐,拯救“陆沉”神州。其中,第二次北伐,横扫千军,长驱直入,挺进中原,收复故都,为皇家修缮破败陵园,安置地方官吏,并力荐皇帝返都洛阳,再创帝国辉煌。但是,终因手中权力有限,力有不逮,最后,竟然功亏一篑。当代史坛泰斗范文澜评论:“桓温是当时最有才干的”枭雄。


(桓温俩夫人南康公主与成汉李公主 网络图)

我们今天,学习历史典故“神州陆沉”,重温这段苦难历史,目的在于,以史为镜,不忘前人之耻,牢记前人之志,摒弃空谈,端正学风,扎扎实实,学好科学理论,练好过硬本领,要能够做到,像革命先驱李大钊一样,“登山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革命家吴玉章为《李大钊选集》题诗〕

陈存选

2020、05、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州陆沉
内乱必致外患,天下事莫不如此(之八)
《中国通史》八王之乱-西晋司马家族内乱(第61集-共180集)
八王之乱让一个匈奴人彻底汉化,也让三国时的阿斗成为了祖宗
历史的交响曲:八王之乱如何翻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