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镇之乱中,鲜卑人为什么和胡汉各族合作,推翻拓跋鲜卑政权?|北魏|高祖|平城

北魏一统中国北方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南下和拱卫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设立怀朔、沃野、抚冥、武川、怀荒、柔玄六个军镇,统称六镇。这些地方处于军事要冲,而汉人与胡人杂居,不能以郡县统治,故设为镇。此外,六镇和州郡不尽相同,六镇具有军事防御性质,寄居六镇所有人口亦归属军镇管理。魏廷迁洛后,六镇开始发挥“绥和荒服”的作用,成为北边各族人民收容所,成为北方各种贫穷和政治上不得意者的聚集地。

一、六镇之乱的背景

北魏时期灵太后为掌握大权,将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元诩毒死,元乂高官(同“义”)联合宦官刘腾将灵太后软禁之后,更加胡作非为,政治和社会风气更愈加腐化,引发洛阳公卿不满。特别是六镇内部社会矛盾和民怨累积到极点,动乱一触即发。


六镇动乱根源追溯至魏廷迁洛,北魏孝文帝时期,平城鲜卑贵族强烈反对南迁。反对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祖孝文皇帝突然提倡“文治”主张。这与鲜卑政权之前一贯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南辕北辙,平城鲜卑贵族难以接受。同时,迁洛意味着平城鲜卑贵族既得利益将会很难得到保障。

尽管高祖孝文皇帝迁都已定,然而,直到数十年后的肃宗孝明皇帝时期,众多宗室勋贵依旧滞留代北。肃宗孝明皇帝因此下诏,“北京根旧,帝业所基,南迁二纪,犹有留住,怀本乐故,未能自遣,若未迁者,急可听其仍停,安堵永业,门才术艺,应于时求者,自别征引,不在斯例。”肃宗孝明皇帝意绝,鲜卑宗室勋贵尚未南迁者,自是居住平城,不得南迁。


实际上,鲜卑世居代北者,只有小部分人口居住平城,其余大部分人口戍守北镇。北镇位居旧都之北,故称北镇,自东而西有六镇。关于六镇初设时间,李书吉先生指出,六镇建置于延和二年新设,又自延和三年开始,由来大千营建边防。自六镇初设以来,至魏廷迁洛,几近八十年,北镇在魏廷防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最初“以为重,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遇,当时人物,忻慕为之”。

观之可知,其一,六镇最初作用是“防移”。平城魏廷立国之初,经常被动遭遇北边游牧民族柔然南下侵扰。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尝太息曰,“蠕蠕之人,昔来号为顽器,每来抄掠,驾柠牛奔盾,驱犍牛随之,今社仑学中国,立法,置战阵,卒成边害。”


二是,戍守六镇将士过去皆高门子弟,世人以此为荣。迁洛之后,六镇政治军事地位不复从前。戍北镇者,“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戍六镇者,由高门子弟转变为政治罪犯,一生仕途无望,六镇祸起即源于此。

孝文皇帝迁洛,推行汉化,既把鲜卑高门、强族(八国良家)劈成两半,又把文武官吏劈成两半,影响以后历史甚巨。发配至六镇鲜卑宗室勋贵,绝缘于洛阳魏廷汉化鲜卑士族。迁都之后,六镇内部管理日益松懈。


袁翻曾就六镇现状上书魏廷,“自比缘边州郡……唯知重役残忍之法……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若值强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木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

六镇镇民悲惨生活处境可见一斑,且袁翻上书之时尚在高宗文成皇帝下诏将死刑罪犯充戍六镇之前,高宗文成皇帝充戍政策执行以后,六镇镇民生活处境雪上加霜,镇民身份江河日下。王小甫指出,六镇之乱不止单纯反压迫摆脱控制,而是反抗六镇武人政治军事地位和待遇不公现状。


陈寅恪先生对六镇之乱爆发原因,给出最权威分析:第一个原因是,迁洛以后,职业军人和鲜卑文化没有改变,但其所处社会阶级却被降低,最重要的是,之前的仕宦、复除权力亦消亡殆尽。

第二个原因是,迁洛以后,军卒中的高门强宗子弟皆成为魏廷弃儿,逐渐演变为属于低下阶级的府户。并且,这类人群是六镇军卒主要构成力量。第三个原因是,从深层次文化角度剖析,陈寅恪先生认为孝文帝仍未解决汉化问题,迁洛的鲜卑人实现汉化,然而,滞留北镇的鲜卑人依然保存鲜卑旧的文化传统。因此,迁洛的鲜卑人和滞留北镇的鲜卑人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导致六镇起义爆发。


分析陈寅恪先生论述不难发现,六镇起义爆发根本原因,则归根于迁洛。高祖孝文皇帝当初以非凡魄力,通过和反对派斗智斗勇,成功迁都洛阳,朝着心向往之的汉家文明又靠近一步。然而,高祖孝文皇帝忽视已被抛弃的旧都和臣民。此外,自高祖孝文皇帝太和十六年之后,柔然基本未发动大规模南侵战争。迁洛以后,柔然向魏廷称藩,并多次遣使前去洛阳朝贡,魏廷和柔然关系也因此有所缓和。

肃宗孝明皇帝继位以后,柔然依旧向魏廷称藩朝贡,两国关系交好。肃宗孝明皇帝正光初年,柔然国内发生政变,可汗丑奴被其母亲和大臣联合杀害,重新确立丑奴之弟阿那瑰为可汗。阿那瑰作为新可汗,为赢得更多支持,减少反对阻力,决定因袭外交传统。


肃宗孝明皇帝正光元年冬十月,阿那瑰亲率使臣出使洛阳,肃宗孝明皇帝封其为朔方公、蠕蠕王,赏赐亲王待遇。魏廷和北边游牧民族柔然关系不断缓和、乃至亲近,致使魏廷北边六镇边警常年不鸣,六镇地位愈发式微。

二、六镇之乱爆发

肃宗孝明皇帝正光四年,柔然境内发生饥荒,草原生存压力迫使阿那瑰一反常态,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侵魏廷北镇。北境告急,肃宗孝明皇帝急调关内十五万之师赶赴六镇御敌。然而,晚来一步的魏军无功而返。阿那瑰掳去六镇民众两千人、牛羊十余万。根据前文对于北镇现状分析,其结局在意料之中。柔然此次突袭,满载而归,亦探清六镇虚实,引爆南侵贪欲。


不久,初尝甜头的柔然再发兵南寇,此时,北边六镇都已经非常空虚,根本无力抵抗。是时,北镇士卒食不果腹,然而,仓库却囤满粮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战在即,士卒要求开仓放粮,镇将却借口未得到上级命令,不予开仓,此举激怒北镇饥兵。

怀荒镇兵率先哗变,镇民响应,叛军杀死镇将并打开粮仓,仓粮很快被一抢而空。沃野镇随之兵变,肃宗孝明皇帝正光五年三月,镇民破六韩拔陵与“高阙”戍主不睦,之后,破六韩拔陵假兵变之机杀死戍主,迅速聚众占领整个沃野镇。未几,六镇汉家、鲜卑和其他各族镇民云集响应破六韩拔陵。


破六韩拔陵挥兵北进,围攻武川、怀朔两镇。怀朔镇将杨钧命令部将贺拔度及其三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阻击。不久,北魏朝廷以临淮王彧为征讨大都督,挂帅讨伐六镇,临淮王彧在云中进击破六韩拔陵。是年夏四月,高平镇酋长胡琛,自称高平王,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被镇将卢祖迁击败。胡琛率部北走,投奔破六韩拔陵。

之后,高车族武装投奔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声威日盛,实力不断扩充,攻下武川、怀朔二镇。是年五月,临淮王彧与破六韩拔陵战于五原,魏军战败。魏廷李叔仁亦败于白道。魏廷改派李崇为征讨大都督,率广阳王深、抚军将军崔暹,再次进讨。崔暹再败于白道,六镇军齐攻李崇,李崇退守云中。不久,柔玄镇民起兵,莫折大提占领高平。至此,六镇尽为镇民所有。


六镇尽失,洛阳魏廷病急乱投医,竟然请求敌酋柔然出兵平六镇之叛。魏廷当初设立六镇,意在防止北方游牧民族柔然进犯,现如今,魏廷却主动开门,请求敌酋帮忙平叛。柔然籍此天赐良机,意在六镇。于是乎,柔然可汗阿那瑰立即亲率大军十万,南寇武川、沃野二镇。破六韩拔陵屡战屡败,退至黄河南岸。

随后,魏廷广阳王深率军和柔然军联合游击六镇军,六镇二十多万军民被俘。魏廷将此二十多万六镇军民称为“六镇降户”。未几,此二十多万六镇降户被分别遣散至定、瀛、冀诸州就食。广阳王深对元纂说:“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作。”破六韩拔陵南走后,其部众深入魏廷腹心地区,到处受到魏军包围袭击,“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之”,六镇军因此很快被全部击垮。


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极有可能在撤退过程中战死。六镇之乱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六镇荡然,无复蕃捍。”是时,魏廷边境边防为柔然所有,六镇经此动乱之后,人烟稀少,破落不堪,不复战前繁荣,北魏朝廷也因此开始衰败。

三、总结

北魏迁都洛阳后,一方面造成了北部边疆地区和中央的割裂,也使得六镇军民丧失了政治上的通道,尤其是原来在六镇的胡汉各族,对于自身阶级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极为不满。先后有众多民族加入破六韩拔陵,以至最终发展成鲜卑族和其他各族民众共同反抗北魏的局面。六镇之乱后,北魏北方防御尽失,国家动荡不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六镇起义的原因和启示
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爆发的原因 六镇起义有什么影响
(连载)《我就是高欢》四、耍阴谋独孤获提升 无辩解段长遭解职
北魏六镇的来历与灭亡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却为隋朝统一华夏作嫁衣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