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先秦)(五)

公元前678年

曲沃代翼:手足相残

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将自己的叔叔成师分封到曲沃(金山西省曲沃县史村镇),成师占据曲沃后,晋国形同分裂,很快就开始了内斗。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攻占晋国都城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南),晋侯缗被杀,史称曲沃代翼。随后曲沃武公用晋国的宝物、器皿贿赂周釐王,换取周釐王的承认。于是,作为小宗的曲沃武公正式代替大宗,成为晋国的国君。

曲沃小宗造反取代大宗,占据整个晋国,堪称大逆不道,其过程也十分漫长和血腥,曲沃一系花了三代人六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壮举。

曲沃代翼的第一步,曲沃桓叔分裂晋国。晋穆侯两个儿子老大叫姬仇,老二叫姬成师。当时晋国有个贤人叫师服,曾经评论两个人的名字说:“国君太奇怪了,给嫡长子起了一个不好的名字,老二的名字却是'成就他’的意思。晋国以后要乱了。”师服表面上是在评论名字,实际上他很可能看清了晋国内部的形势,就是次子成师手下的势力很强,有作乱的能力。

姬仇继承君位,即晋文侯,晋文侯的儿子是晋昭侯,晋文侯将曲沃分封给叔叔姬成师,从此成师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这座城,比晋的国都还要大,晋昭侯分封曲沃很可能是曲沃桓叔的实力太强,昭侯被迫給他一座大城。

曲沃桓叔在曲沃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得晋国人民纷纷归附。同时,曲沃桓叔在晋昭侯身边安插内奸,准备夺取政权。公元前739年,内奸杀死了晋昭侯,准备迎接曲沃桓叔进入首都,取代大宗,但是晋国大宗势力仍然不弱,杀死内奸,立昭侯的儿子为晋孝侯,将都城从绛都(今山西省曲沃和翼城交界)迁到翼城,远离曲沃,使曲沃桓叔没能得逞。不过此役开启晋国内战,双方争斗六十多年,不死不休。

曲沃代翼的第二步,曲沃庄伯两次进攻翼城,削弱大宗。曲沃庄伯继承父亲的遗志,直接率军进攻翼城。这段时间,翼城连续遭到附近赤狄部落的攻击,实力衰弱,被曲沃军一举破城。曲沃庄伯杀死晋孝侯,晋国大宗势力从外国搬来救兵,才击退曲沃庄伯。大宗另立晋鄂侯继位。曲沃庄伯不甘心,向周桓王行贿,取得周桓王和附近诸侯国的支持后,再次进攻翼城。这一次,曲沃军也取得了胜利,驱逐晋鄂侯,眼看就要成功代翼。周桓王可能良心发现,也可能是拿到贿赂之后就反水,转而支持翼城,帮助晋国大宗击败了曲沃军。曲沃庄伯只好退兵。但是经过这两次大战,晋国大宗只能依靠外援才能自保。

曲沃代翼的第三步,曲沃武公成功消灭大宗,并取得周王室的承认。大宗在周桓王支持下,试图反击曲沃,扭转局面。但是从实力对比上看,曲沃明显更强。在公元前709年的一次决战之中,曲沃武公和晋哀侯都亲自率领军队,想要一举歼灭对方主力。曲沃武公身先士卒,领军击败晋哀侯,并将其活捉。晋国大宗再立小子侯为国君。曲沃武公随即杀掉晋哀侯。过了几年,曲沃武公又设计诱杀小子侯,可是依然没能取代大宗,因为周桓王再次派联军击退曲沃武公,拥立晋侯缗。经过这么多次折腾,晋国大宗的势力已经十分衰微,只能依靠周王室的支持苟延残喘。曲沃势力已经完全压倒大宗。曲沃武公不再着急取代大宗,而是专心积攒实力,消灭周边小国,稳固自身统治。前678年,曲沃武公终于走出最后一步,一举攻灭晋侯缗。这时周正已经换了两代,周釐王在位。曲沃武公把缴获的晋国宝物送给周釐王。周釐王拿人钱财替人办事,承认曲沃武公为诸侯。至此,曲沃代翼彻底完成。这一过程中,曲沃一系共杀死五位国君,驱逐一位国君,可以说是十分残酷。

结论:长达六十多年的内战,使晋国小宗取代大宗,并且得到周王室承认,这极大破坏了宗法制,使天下诸侯看到,弑君夺位之事,只要你有实力,就完全可以做。晋国为防止曲沃代翼重演,晋献公把绝大部分宗室子弟要么杀掉,要么送到国外。这种做法,埋下了后来三家分晋的伏笔。

公元前657年

骊姬之乱:一个女人引起的血案

公元前657年,晋国爆发了一次危机国本的动乱,导致晋国太子直接被废,史称骊姬之乱。

晋献公即位的第五年,他率领军队西渡黄河,攻伐位于渭水流域的骊戎,俘获了骊子的两个女儿,然后凯旋而归。骊子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姿色,尤其是姐姐骊姬。于是献公决意立骊姬为夫人。

国内的贵族一片反对,大家都认为娶一个亡国之女是不吉利的,而且晋献公以前曾经有过一位夫人,尽管已经过世,但两人育有太子申生,如果另立夫人,可能会导致太子之位动荡。但晋献公不管,执意立骊姬为正夫人。骊姬成为晋国夫人后,在公元前663年产下一子奚齐。在儿子出生后不久,骊姬便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铺路。

第一步,将儿子的竞争对手踢出局。她贿赂晋献公的宠臣,让他们向晋献公进谗言,说边疆动荡,需要贤德的皇子去驻守才能安定,以此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全部调出晋国都城。一来骊姬想借此离间晋献公和这三位公子的关系;二来因为按照当时周礼的规定,国君的公子是没有封地的,一旦有了封地,就会成为大夫,视为自动放弃了国君之位。而这样的无理要求晋献公竟然同意了。原因很简单,晋献公要捍卫自己的权势。公子重耳和夷吾的背后是强大的公族豪强,而且两人也在晋国内部逐渐培养出了效忠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对晋献公是一大威胁。太子的情况更加严重。晋献公曾把晋国的军队分为上军和下军,下军的统帅就是太子申生,这几乎是晋国近一半的军事力量。在晋献公后期,这支下军也几乎包办了晋国的对外战争。更别说,申生的母亲还是齐桓公的女儿。当时齐桓公的霸业正如火如荼,申生背后的力量比晋国更大。这对晋献公而言是可怕的。但骊姬母子不同,骊姬是亡国之女,身后没有大的公族支持,她的依靠就是自己,相对安全。就这样,骊姬之乱在晋献公的默许下发生了。

第二步,让儿子代替太子主持祭祖活动。每年冬天晋国都要在宗庙中举行蒸礼,也就是祭祖活动。通常情况下,蒸礼是由国君亲自主持的,如果国君不能亲往,也应该是太子代为主持。但这次晋献公在骊姬的怂恿下,故意撇开太子,让骊姬的儿子奚齐主持。这是越礼的,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太子申生选择了隐忍,可是晋国的卿大夫士蒍却忍不了了,他向太子进言,劝说太子出逃。太子申生拒绝,认为逃走不孝,甘愿在曲沃当一个摇摇欲坠的太子。可这却没有等到父亲的怜惜,反而是自己的死期。公元前656年秋天,献公外出狩猎。献公前脚刚走,骊姬后脚就传话给太子申生,谎称献公夜里梦到了申生的母亲齐姜,醒来之后很是伤感。她劝说申生替晋献公去祭祀一下死去的齐姜,还让他在祭祀之后带一些祭品献给晋献公。申生不疑有诈,祭祀结束后还将腌制好的祭品送给晋献公享用。谁知骊姬暗中下毒,晋献公大怒,申生逃回封地后自杀身亡。公子重耳和夷吾得知后也纷纷外逃。

结论:骊姬之乱导致晋国频繁更换国君,政治持续动荡,直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归来,回国继位才彻底结束晋国的内部混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晋世家》解读第1期——晋国始封君 曲沃代翼等
晋国六百三十年兴亡史(上)内乱迭起
图文解读《史记晋世家》第2期——曲沃代翼,一场历时67年的内战
因“儿戏”立国的晋国及初期的嫡庶之争
老而不死是为贼
“曲沃代翼”作为春秋前期小宗篡夺大宗的内乱,发生的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