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隋唐)(三十二:陈子昂上疏、契丹入侵)

公元694年

陈子昂上疏:诗人的进谏

公元694年,唐臣陈子昂上书针砭时政,不为武则天所采纳,最终辞官回归故里。

陈子昂以诗人身份知名,可除了作诗,他更是位具有政治见识的正直官员。面对朝廷的弊政,他常常直言进谏,也因此遭到当权人物的冷落和排挤。他的进谏故事,从做官开始就开始了。

陈子昂生于四川,满怀着干一番大事业的抱负,他离开老家来到了京城赶考。凭借自己的才华,陈子昂很快进士及第,可不巧的是,他还没等国家安排职务,皇帝唐高宗就病逝了。举国哀悼之际,皇后武则天准备将高宗的灵柩运回长安。陈子昂听说后,立刻给朝廷上书说,天子以四海为家,洛阳又是大唐的东都,皇帝可以安葬于此,不必扶柩西归以致劳民伤财。

这封上书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力,武则天对陈子昂的观点大为赞赏,虽然最终阻力太大,没能采纳陈子昂的建议,但却授予了陈子昂秘书省麟台正字的职务,陈子昂走上了仕途。不久后唐中宗被废,大权握于太后武则天一人之手。为了打击政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武则天暗中培养酷吏、鼓励告密,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陈子昂认为恐怖统治有害于国家和百姓,于是上书武则天说,臣见各地告密者不计其数,被关押在监狱的人的更是成百上千,可如果仔细追究,真正犯罪的人却很少。陛下宅心仁厚,对告密的人包庇容忍,就容易让奸恶之徒趁机作乱,反而是害了天下的百姓。

武则天看陈子昂的上书,有些不高兴。告密之风是武则天提倡和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打击政治上反对自己的人。但陈子昂没有注意到武则天皱起的眉头,却说得更起劲儿了,还引用隋朝旧事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说隋末杨玄感作乱,不到一个月便平定,可隋炀帝太昏庸,让大臣樊子盖追查杨玄感党羽,很多无辜的人遇害,天下因此大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希望陛下能够仔细考虑告密成风一事,不要步隋朝的后尘。

陈子昂的这一番谏言,虽说是切中时弊,但武则天却不愿意听他的劝说。武则天认为告密制度是自己控制政局的重要举措,她对陈子昂的上书报以冷漠的回应。但女皇的冷落,并没有打击陈子昂敢于直言上谏的热情。此时陈子昂的职务是右拾遗,行政级别虽然不高,但专门负责监督皇帝在工作上的失误和疏漏,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人。

告密成风、酷吏遍地,陈子昂决定通过上书劝止政治上的乱象。不过这一次,为了能让武则天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见,他决定在措辞上委婉一些。于是便上书说,陛下的治理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按理来说,太平年代不该每天有乱臣贼子,可近些日子逆党越来越广,直到上个月陛下发现李珍等人实际上是无辜的,臣也才醒悟过来,原来牢狱中也有无罪被诬陷的人在内。陛下一直都希望刑法宽松,而酷吏却一味施用酷刑,伤害陛下的仁慈,有损太平景象,希望陛下能够明察!

陈子昂本来以为自己委婉的上书,能够获得女皇的回心转意,但他没想到的是,女皇武则天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政局和打击潜在的政治对手,是绝对不肯放弃任用酷吏的。上书招致了女皇的不满和进一步冷落,受到冷落的陈子昂才终于想明白,酷吏遍地和告密之风盛行,不仅仅是奸险小人太多,还因为女皇武则天是幕后的真正操控和支持者。

不久后陈子昂的父亲生病卧床,心灰意冷的陈子昂以父亲有病在身、自己需要回乡照看父亲为名,从京城辞官回到了老家四川。702年前,陈子昂因父亲病逝在家居丧,权贵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陈子昂在狱中冤死,年仅四十一岁。

结论:陈子昂两次上疏反对酷吏和恐怖统治,迎合了民心和忠正朝臣的共同期望,对于纠偏武则天执政初期的朝政,和武则天后来结束酷吏政治,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舆论作用。

陈子昂(658/659/661年—699/700/702年)

公元696年

契丹入侵:乱起东北

公元696年,归附于唐朝的契丹部落遭受自然灾害,契丹酋长李尽忠向营州都督赵文翙求援反被辱骂,李尽忠和部下孙万荣率军入侵营州等河北地区,最终失败。

契丹人本来生活得挺安稳,但因为这一年自然环境恶劣,契丹部落遭受了饥荒。契丹酋长李尽忠向营州都督赵文翙求助,赵文翙看不起契丹人,不仅没赈济契丹难民,还对李尽忠大加辱骂。契丹部落在酋长李尽忠的带领下,决定攻击营州。

李尽忠率领的契丹部队来到了营州城外的黄麞谷,赵文翙见状也率军出战,由于契丹部落骁勇、骑兵强大,还带着对营州都督赵文翙的愤恨,很快打败了唐军。营州都督赵文翙在战斗中被杀死,李尽忠攻陷了营州城,还俘虏了营州的唐朝官吏数百人。李尽忠占据营州后,为了团结更多的游民部落,自称“无上可汗”,并任命他的大舅哥孙万荣为大将,四处抢劫掠夺,补充契丹军队的后勤物资。物资积累充足后,李尽忠又率军继续向营州东北方向的祟州进攻。武则天闻讯,派出了以张玄遇、李多祚等为首的二十八位大将率军前往崇州,剿灭契丹叛军。

不久后,张玄遇和李多祚率军到达去营州的必经之地黄麞谷。李尽忠常年在此活动,早就在山谷附近设好埋伏,只等唐军入瓮。为了让唐军中计,他又故布疑阵,派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佯装迎敌,还故意把老牛和瘦马扔在路旁,从而让张玄遇和李多祚相信,契丹军其实不堪一击。

远道而来的张玄遇和李多祚果然中计,在短暂交锋后,他们率军冲进黄麞谷,可他们没想到,唐军在山谷中被契丹伏兵杀得措手不及。山谷地势险要,无数将士被挤下悬崖摔死,张玄遇在战斗中被契丹军队俘虏,李尽忠大获全胜。

但李尽忠的好日子并不长,不久后,李尽忠因病去世,他的大舅哥孙万荣接替了可汗的位置,同为北部强大游牧民族政权的突厥趁虚而入,突然偷袭契丹营地,掳走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部分亲眷。

武则天不甘心营州战败,再次征召了十八万军队,任命将军王孝杰率军北上,希望能够和突厥联手剿灭契丹,安定唐朝东北的边境局势。但契丹方面也不肯示弱,契丹新可汗孙万荣迅速重整兵马,兵锋直指河北,和唐军在东硖石谷(今河北迁安东北)相遇。孙万荣见唐军来势汹汹,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唐军主帅王孝杰见契丹军队一战即溃,率领精锐部队紧追孙万荣,结果孤军深入,王孝杰战死疆场。

唐军的战败,给了契丹在东北地区称霸的希望,但孙万荣没想到,突厥人给了自己致命一击。和武则天联合作战的突厥骑兵,趁孙万荣南下河北后方空虚之时,抄了孙万荣的后路,不但抢劫了契丹的新城,还掳走了大量的人口和粮草物资。突厥袭击成功后,还派人告诉孙万荣后方被劫的消息,以此动摇孙万荣的军心。唐军也重整旗鼓,和突厥军队前后夹击,把撤军中的孙万荣打得大败。走投无路之下,孙万荣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他的头颅被砍下来献给了唐军。

700年,武则天用降将李楷固、骆务整攻打契丹余部,将契丹平定。

结论:契丹叛唐,表明唐朝东北地区政治局势日趋复杂,边境游牧民族侵扰日益严重,为后来唐玄宗时期解决东北防务,实行节度使之制奠定了基础。

李尽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高估的历史人物?
酷吏与酷君,两者互为狼狈
大唐帝国与契丹族、奚族的百年战争:唐朝胜少负多,损兵折将无数
武则天登基称帝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