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隋唐)(四十:李隆基封禅、王毛仲之死)

公元725年

李隆基封禅:盛世的宣言

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由宰相张说提出。此时是张说第二次当宰相,多年的官场经验让他明白,揣测皇帝意图才是升官发财的根本。他感到,自李隆基当皇帝以来,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他改革官僚陋俗,修订法律法规,把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天下太平,边疆稳定,玄宗也对自己多年来辛苦经营的事业非常满意。自己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自然应当去主动领会皇帝的意思。他想到了封禅。封禅不是等闲之事,是最有功绩的帝王才能做的。早年唐太宗李世民想封禅,可惜被魏征劝住,最后不了了之。如果能让李隆基封禅,便是一件超越前代帝王,昭告天下功绩的好事。

于是张说上书李隆基,恳请皇帝举行封禅大典,并且说这些年皇帝功绩卓著,威加海内,已经能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尧舜禹匹敌了。李隆基犹豫了一下说,封禅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需要从长计议,慎重考虑,最主要的是还要看大臣的意思。张说看到皇帝明面拒绝,但是还保有一丝口风,说明这件事还有缓和余地,他准备再多找同僚继续上书。另一位宰相宋璟听到皇帝要封禅也来上书,不过他不同意封禅,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事,现在天下太平安定,但民力还没彻底恢复,还是别折腾。

唐玄宗李隆基不听宋璟的劝告,含蓄委婉地告诉他,宋卿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行动不方便,不想去泰山就别去了,留在洛阳吧。张说听李隆基拒绝了宋璟的建议,更加极力鼓吹封禅行动,李隆基最终接受了张说的意见,准备前往泰山封禅,并把事情全权交给张说安排。

张说回去翻阅各种典籍,此前唐高宗和武则天曾去泰山封禅,他准备按照当时的礼仪制定封禅流程,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武则天代唐建周,是个敏感人物,李氏家族对她感情很复杂,这一不小心把事情弄砸了就不好办了。于是他决定把在李隆基之后进献祭品的人选,换成李隆基的堂兄和大哥,不让后宫妃子参与进献,这可以让一度被打压的李氏皇族有面子。可光有朝廷的人还不行,张说还准备把唐朝邻国突厥、日本等国的使者找来参加典礼,从而彰显大唐的至高无上的荣耀。

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不久后,李隆基带着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等一行人浩浩荡荡,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并在年底到达了泰山。大队人马都驻扎在山下休整,玄宗斋戒沐浴,做好祭祀的准备。第二天他就带着张说,还有参加特定仪式的亲王和官僚们登上泰山。

李隆基向列祖列宗和上天昭告自己的功绩,为皇室子孙和百姓祈福,玄宗第一个进献祭品,紧接着他的兄弟邠王和宁王进献祭品。山上的官员一起跪拜,山下的官兵,各国的使者纷纷跟着行礼,万众欢呼,普天同庆。接着又在社首山祭拜地神,封禅的第七天,他特意接见各国的使者,突厥、新罗、契丹、日本等国使者都送上带来的礼品。最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封禅仪式彻底结束。

结论:封禅大典展现了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之治的成就,但封禅大典劳民伤财,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封禅队伍所经之处,百姓受到困扰极大,封禅后的唐玄宗逐渐不思进取。

纪泰山铭

公元731年

王毛仲之死:权大欺主的后果

公元731年,辅国大将军王毛仲从玄宗的家奴一路升迁至辅国大将军,可这年突然被唐玄宗贬到了外地,赐死在永州。他的四个儿子也一律削官流放,同一派别的几十个禁军将领也受到牵连,被贬地方。

王毛仲的死是唐玄宗后期宠臣与宦官对决的结果,从此高力士等宦官获得唐玄宗的专宠,在内廷中一枝独秀。

那么,宠臣王毛仲与权宦高力士的这场对决,是如何让王毛仲一步步迈向死亡的?这要从王毛仲一路升迁,开始搞小动作说起。开元中期,王毛仲不仅通过儿女姻亲,与禁军的将领葛福顺结为一党,更是拉拢了其他禁军中数十人成为他的铁杆拥趸。一个以王毛仲为核心的小集团正在对玄宗构成潜在的威胁。看到这样的形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高力士替玄宗捏了把汗,可玄宗自己似乎不以为意。

无论是真心替玄宗考虑,还是为了争宠,高力士决定开始出招了。高力士的第一招是找个替罪羊试水,这人就是吏部侍郎齐澣。729年7月,在高力士的安排下,齐澣得到了单独入奏的机会。他一脸忠诚地对玄宗说,王毛仲与禁军统领葛福顺结为亲家,如今权势太盛,容易生出不轨之心。

玄宗确实也注意到了王毛仲在朝中的势力渐大,背后更有一大帮禁军将领的支持,所以不能草率行事,不然可能会激发事变。于是就将齐澣打发走,还特意叮嘱他管住自己的嘴。可齐澣这个蠢人一转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好友麻察,说皇上有意动王毛仲,而麻察又马上跑去向皇帝打了小报告。这激怒了玄宗,没几天的工夫,皇帝一个“离间君臣”的诏令就把齐、麻二人贬到南方的不毛之地了。

高力士杀死对方的计划失败了,可很快他就等来了第二次机会:王毛仲“喜”得贵子。于是,高力士使出了第二招,挑拨离间。玄宗派高力士给王毛仲贺喜,不仅赏赐了一大堆珍宝,还授予新生儿五品官职。高力士回宫复命的时候,不紧不慢地告诉皇帝,毛仲不满意这个五品官职,说自己的儿子应该配三品才对。玄宗听后勃然大怒。高力士趁机凑前一步,压低嗓门给玄宗分析,王毛仲如今竟然敢勾结禁军,若不尽早铲除,必生大患。

第二年正月,玄宗下诏,以“不忠”和“怨望”为由,将王毛仲及禁军将领一干人等贬到边远各州。就这仍不算完,王毛仲走到永州的时候,被玄宗派去的使者追上,就地处死了。

王毛仲等人的死看似是宦官高力士从中作的梗,可其实王毛仲与皇帝之间才是根本矛盾。王毛仲对于皇帝来说,已经从最初的有用变为威胁。开元初年,王毛仲担任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也就是为禁军和边防军队提供战马的弼马温工作。经过王毛仲的十年经营,唐朝的战马从24万匹,增加到了43万匹,翻了将近一番。玄宗为了表彰他蓄养战马的功劳,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可以和宰相平起平坐。可王毛仲逐渐对统领帝国一方军队的长官已经不满足了,竟然公开向玄宗讨要兵部尚书一职。这下触动了玄宗的敏感神经,“帝不悦!毛仲怏怏”,双方的矛盾第一次公开化。

王毛仲的势力让玄宗不得不开始戒备他,于是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被拒绝的王毛仲不久后又出了幺蛾子。729年他私自向太原少尹严挺之索要兵器。按照唐律规定,官员如果要调动十名以上兵力、战马、武器,需要有皇帝的敕书和兵部公文,否则视同谋反。太原少尹可不想和王毛仲一起死,于是把这件事禀告给了皇帝。最终,皇帝还是念着旧情将这件事压了下来,可从此王毛仲在玄宗心中种下了根刺。拔出这根刺是早晚的事,而拔刺的人就是高力士。

结论:王毛仲的死是唐玄宗后期政局变动的一个重要信号,在宠臣与权宦对决中,高力士最终独得皇帝宠信。

捧杀王毛仲:高力士的尊严之战

王毛仲:李隆基的奴才,打败他的不是敌人,而是“朋友”——高力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门禁军:唐玄宗的私人武装
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4)三郎建构的极乐幻境,宦官的全胜时代到来(九千篇)
致命的舌头:宠臣与宦官的对决
唐玄宗的宠臣王毛仲,生儿子不高兴,皇帝为什么能断定他谋反?
此人奴隶出身,皇帝却视其为哥们,结果因不知好歹而落马
唐玄宗有个亲信是高句丽人,生个儿子被赐五品官,为何亲信被赐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