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桓玄攻破建康之战,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刘裕|太守|殷仲堪

引言

王恭之乱平息后,东晋朝廷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但朝廷与地方方镇的矛盾与对抗,却并没有消除,因而时隔不久,又爆发了桓玄之乱。桓玄是东晋权臣桓温之子,嗣父爵为南郡公。隆安二年,朝廷任命桓玄为督交、广二州军事,假节,广州刺史,桓玄接受任命却不赴职。后参与王恭之乱,事平后被任为江州剌史。

桓玄虽与荆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杨隹期一同起兵响应王恭之乱,但他与殷、杨二人都有矛盾。

桓玄为当时高门子弟,在荆州闲居时以强豪放纵,士庶畏惧他甚于剌史殷仲堪。殷仲堪之亲党曾劝其杀掉桓玄,但仲堪看重桓玄的人才名望,不仅没有杀他,反而深相交结。


当桓玄

在浔阳

被推为盟主后,更加自矜高傲。殷仲堪见桓玄日渐跋扈,心中不满,便与杨侄期联姻,以便对抗桓玄。杨俭期为人也很骄傲强悍,自认为是华夏贵胄,江东无人可比。但桓玄视他为寒士,常以此压抑他,杨佳期对桓玄也极为不满,常有杀桓玄之心。殷仲堪以杨俭期及其兄弟骁勇过人,恐除掉桓玄后反受杨氏兄弟之害,因此对俭期欲害玄常加劝阻。

桓玄知杨任期对己有二心,加之他本想消灭殷、杨二人以扩充势力,遂屯驻夏口,以待时机。晋廷乘机加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以加深方镇之间的矛盾,减轻对朝廷的压力。


隆安三年,桓玄深知仲堪不善军事,乘荆州发生水灾之机,西上攻打殷仲堪。桓玄一路进展顺利,很快攻至江陵。殷仲堪见形势危急,向物住期求救。俭期知江陵军粮断绝,请仲堪至雍州与他共守襄阳。

殷仲堪不肯弃州而走,谎称自己有办法筹集军粮。于是杨佳期率步骑8000援救江陵,但到江陵后,殷仲堪只以饭食供应其军,杨佳期大怒,不见殷仲堪,径自与桓玄交战。桓玄合军迎战,大败杨住期,侄期单骑逃奔襄阳,被桓玄军追上杀死。殷仲堪闻听杨佳期死,率数百人出逃,也被桓玄追及杀掉。至此,殷、杨二军及其荆、江二州都被桓玄吞并。


桓玄吞并荆、江2州后,身任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等8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假节,领江州刺史,完全控制了建康上游地区。

荆楚本是桓氏世居之地,故旧甚多,桓玄借以“树用腹心,兵马日盛”,渐有不臣之心。

隆安五年,孙恩义军逼近建康,桓玄上疏请求讨伐农民军,而实际想乘机自图大事,被晋廷阻止。桓玄以其兄桓伟为江州刺史,镇夏口;以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督8郡军事,镇襄阳;以大将冯该等戍守溢口。当时朝廷征召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桓玄皆抗命不予放行。

桓玄认为天命归己,便屡次上言祥瑞之兆以为己应。他又写信给司马道子说,王恭当年受冤及朝廷用人之弊,流露岀对晋廷的强烈不满和威胁口吻。晋廷掌权者司马元显十分恐惧。谋士张法顺认为,桓玄占有荆楚上流之地,而朝廷所控制限于三吴,桓玄早晚会起兵作乱。


他建议司马元显乘桓玄“始据荆州,人情未辑”之时,使刘牢之为前锋,发兵讨伐,可以一举而定。

司马元显甚以为是。恰好此时武昌太守庾楷恐桓玄起兵不成,延祸于己,密使人与司马元显联系,愿作内应。

司马元显大喜,便派人与刘牢之联系,准备进兵。

元兴元年正月,朝廷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都督18州诸军事,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司马尚之为后部,发兵进攻桓玄。桓玄本以为扬州发生饥荒,孙恩起义未灭,朝廷一定不会对己用兵,及至听说朝廷发兵,甚为恐惧,想保江陵以对敌。

司马元显见到桓玄檄文,心中恐惧,下船后不敢即刻进军。桓玄自江陵发兵时,对兴兵犯阙心存疑虑,恐大事不成。及过寻阳,未见朝廷军队,心中甚喜,其士气大振。这时庾楷暗投朝廷之事败露,被桓玄拘执。


同年二月,桓玄军至姑孰,派冯该等分兵攻打历阳,大败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等军晋军前锋刘牢之素对元显不满,惧自己一旦平定桓玄,不为司马元显所容,想借桓玄之手除掉元显,自己再乘机对付桓玄。由于刘牢之心怀多种疑虑,虽为前锋,却犹豫观望,不肯进击。桓玄请刘牢之的族舅何穆游说牢之归顺自己。

刘牢之权衡利弊,决定投降桓玄。

三月初一,刘牢之不顾其外甥何无忌与参军刘裕的劝阻,派其子刘敬宣向桓玄请降。

桓玄接受刘牢之投降,随即进军新亭。司马元显见桓玄逼近,退守国子府。三月初三日,司马元显陈兵于建康宣阳门外,军中相惊,传桓玄军已至城南浮桥字晋军溃散,桓玄军攻入建康。司马元显逃入相府,被桓玄军抓住,后与司马尚之、庾楷等人一起被杀。


桓玄进入建康后,以朝廷名义总百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加假黄钺,任命桓修领徐、兖2州刺史、桓伟为荆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卞范之为丹杨尹。桓玄为夺刘牢之兵权,在他归降后,即改任他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刘牢之欲据江北与桓玄对抗,部下因其反复无常皆不从,刘牢之被逼自尽而死。桓玄以其弟桓修坐镇京口,控制北府兵权。

元兴二年十二月,桓玄认为时机成熟,逼迫晋安帝禅让帝位,自巳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桓玄自篡位后,对于东晋腐败政治没有革新举措,反而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以夜继昼。百姓疲苦,朝政混乱。

晋元兴三年二月,北府兵旧将刘裕联合北府兵中下级军官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等27人结盟起兵,讨伐桓玄。

二月二十八日,刘裕、何无忌等人在京口起事,杀徐、兖2州刺史桓修。同日,刘毅、孟昶等于广陵起事,杀桓修之弟、青州刺史桓弘;诸葛长民杀刁逵,据历阳。


刘毅等人渡江至京口,与刘裕军会合。众人推刘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孟昶为长史,以京口为基地。刘裕等人起事后,传檄远近,声言益州刺史毛瑪已平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安帝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率部曲保据石头。刘裕留孟昶留守京口,自率徐、兖二州之众将士1000余人进攻建康。

三月初一,刘裕进至江乘,大败桓玄军,阵斩其骁将关甫之,随即进军罗落桥,又大败桓玄军,阵斩皇甫敷.桓玄闻知刘裕道近建康,命桓谦、卞范之等率众2万分屯于东陵、覆舟山,抵御刘裕。刘裕进至覆舟山东,使人在山上张设旗帜以为疑兵,然后率军分数道而进,与敌决战。

桓谦军将士多为北府兵,素来畏服刘裕,没有斗志。裕挥军因风火攻,身先士卒,将士皆殊死战,呼声动天地,桓谦军一时溃散。刘裕逼近建康。桓玄闻楚军败?率其子侄与亲信数千人乘船南逃。


三月初三,刘裕进入建康,派刘毅、刘道规等率军追赶桓玄。

司徒王谧推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8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主持朝政。四月,晋安帝被桓玄挟持至江陵,刘裕遂迎奉武陵王司马遒为大将军,总理朝政。

何无忌、刘道规等军于桑落洲败桓玄将庾稚祖、何澹之部,攻克寻阳。桓玄回至江陵后,大建水师,又聚集起一支2万入的水军,“楼船器械甚盛”,挟持安帝东下与刘裕军交战。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孟怀玉等人,自寻阳西上迎击桓玄。

五月,两军相遇于峥嫌洲,当时刘毅等军不足万人,而桓玄有众数万,众惧欲退军。而义军将士作战奋勇,个个争先,峥嶂洲一战,玄军大溃,玄挟持安帝退回江陵。


桓玄自从建康失败后,怕人心浮动,法令不行,轻于杀戮,将士心生离怨。峥赚洲之战时,大将殷仲文投奔刘毅军。当桓玄败回江陵后,大将冯该请求再战,桓玄不许,想投奔梁州剌史桓希。

但人情离叛,号令不行,他乘马去城西时,左右将士竟从暗中砍玄,未中。桓玄仅能上船,左右分散,惟卞范之在侧。不久,益州刺史毛瑪的侄子毛修之诱桓玄进入蜀地,毛瑪的从孙毛祐之和参军费恬、督护冯迁等率人伏击,将桓玄杀掉。

桓玄离开江陵后,荆州别驾王康产迎安帝入南郡府舍,南郡太守王腾之率文武侍卫。

当年闰五月,桓玄族侄桓振与桓谦等乘刘毅等未及时进军之机,率军袭取江陵,杀王康产等又将安帝控制在手中。此后,刘毅率军与桓氏势力继续攻战于寻阳、江陵一带。直至义熙元年三月,建威将军孟怀甫袭破江陵,杀桓振,安帝被接回建康复位,桓玄之乱才宣告结束。


结语

刘裕以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2州刺史之职,居京口遥控朝政。桓玄之乱以后,东晋王朝虽然重建,但已名存实亡,15年后,司马氏的帝位,终于被在平定桓玄之乱中掌握军政大权的刘裕所取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南北大乱三百年(十)南北两锅粥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8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78----两晋时期割据政权
短命的桓楚政权
帝国的混乱——24孙恩造反
元旦适合搞事情?但这一天称帝的人,少有好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