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景帝为什么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发诸侯叛乱?

谈秦说汉(203)汉景帝为什么一定要削藩,甚至不惜引发诸侯叛乱?

汉景帝继位之初,并没有削藩的意识,毕竟各个诸侯国内百姓和谐,诸侯王定期向中央纳贡,各自安居乐业,也没什么不好,稳定压倒一切。所以说汉景帝为了削藩不惜引发诸侯叛乱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真正鼓动削藩的人是御史大夫晁错。

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之后,大量分封刘氏子孙。其中封给齐国七十多座城,封给楚国四十多座城,封给吴国五十多座城;这三个诸侯王的领地就去了全国的一半。汉文帝时期又赐封了一些诸侯王,到了汉景帝继位时,皇帝直辖的郡县就更少了

因此,晁错提出削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思路来说,是没有错的。当时,吴王利用矿山采铜,自行铸钱,质地非常的好,被各国通用;又利用熬海水制盐;同时,又收纳天下流民,充实吴国人口。因此国家富有,百姓丰衣足食,富庶一方。

当初,汉文帝在位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文帝,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国太子在博戏过程中与皇太子争棋路,态度不恭;皇太子就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把他打死了。自此,吴王与朝廷的梁子就算是结上了,于是托病不朝,准备谋反。

汉文帝执政比较宽松,因为吴国太子在朝廷被他的皇子刘启所杀,心怀歉意,时常派人安慰刘濞,不计较刘濞不入朝晋见的行为,还贴心地给刘濞送去几案和拐杖,刘濞当然没必要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因此,就渐渐地放弃的谋反的冲动。

现在,晁错向汉景帝献《削藩策》,并说削藩吴国会反,不削吴国也会反。刚刚坐上龙椅的刘启也是个愣头青,觉得晁错的想法很有创意,就召开会议讨论。谁能辩论得过晁错这张嘴皮子呀,都不吭声,只有窦婴一个人反对,但反对无效。

于是,借赵王有罪,削夺了他的常山郡;胶西王刘卬非法卖爵,削夺了他六个县;楚王刘戊在薄太后服丧期间,在服丧的居室里私下淫乱,削夺了他的东海郡;接下来,大臣们又在讨论如何削夺吴国的土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开始了。

晁错的《削藩策》理论很充分,但缺陷非常明显,晁错低估了吴王刘濞的底线与号召力。刘濞的太子被刘启所杀,现在又要夺他的封地,新仇旧恨,瞬间爆发,国富民强的吴国准备起兵造反了。也可以说,其实吴王之反,是汉景帝逼出来的

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起反叛朝廷,一场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开始了。

虽然“七国之乱”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被平定了。参加叛乱的七国诸侯王被杀,除留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个诸侯国皆被废除。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得以加强,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但汉景帝意料之外的是“七国之乱”让国内再一次遭受战乱的创伤,还差点让西汉政权土崩瓦解

2020/1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如泰山的故事
小故事:安如泰山,安如泰山的故事
“清君侧”是谁发明的?它是怎么一回事?
中华成语故事——安如泰山
一天一个成语:安如泰山
看不懂汉景帝的晁错,既不善于谋国更不善谋身,必须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