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想到朱棣对靖难之役有功之臣的封赏 实际排第一的竟是敌方主帅

今天咱们来聊聊“草包将军”——李景隆。

为什么说李景隆是草包将军呢?

咱们先来看看靖难之役的大概经历。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而朱棣则以朱元璋在《皇祖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燕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统帅、将领皆是一代名将,在朱棣的率领下,燕军很快就控制了北平及周边地区。因朱元璋屠戮功臣,朱允炆不得不启用仅存的老将耿炳文为帅,出兵十三万讨逆。但南军被燕军偷袭,耿炳文大败,于是黄子澄提议由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成为新的南军统帅。

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

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卢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 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吴高怯懦,不敢应战,退保山海关。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在大宁,朱棣收朵颜三卫,随后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建文帝为大臣所蒙蔽,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命令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南军政令不一,不能乘机扩大战果。燕军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将,南军兵败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军跟踪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从德州逃到济南。朱棣率燕军尾追不舍,于济南打败李景隆率领的立足未稳的十余万众。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围攻济南三月未下,恐粮道被断,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复德州。

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军职务,建文帝采黄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代之以盛庸。

盛庸虽然无法做到百战百胜,但是胜在南军兵多粮多,燕军虽然屡屡取胜,但南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燕军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巩固。能始终据守者,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最终朱棣不得不听从谋士的建议,决定直取应天府。

因南军屡屡出错,最终让朱棣成功打到了应天府城下,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最终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

从靖难之役的大概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李景隆是屡战屡败,实在是草包。

除了“草包将军”外,李景隆还有两个外号,一呢是“明军战神”,二呢是“运输大队队长”。网友戏称其是屡战屡败之神,还是燕军的运输大队队长。

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网友都认为,李景隆压根就是一个无间道,他一直忠心的就是朱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先来看他统帅南军打得第一场北平围城战,“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人家瞿能都杀入了北平城门,他却不派援军,还怕人家抢了功劳,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时机。

然后是著名的“白沟河之役”,此战南军用人海战术,已经包围了朱棣,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因为朱棣一个挥手的动作,以为有伏兵撤兵。话说南军可是有60万大军,别人就算有伏兵你又何惧,哪怕你派一支侦察兵去瞧瞧也行啊。最诡异的就是 激战中,南军的旗帜被风挂断了。

我说,这玩意儿那么容易就断的?

然后朱允炆让他守应天府,他就直接开门迎敌了。要知道朱棣打一个济南就打不下来,应天府如果有盛庸、铁铉这般宁死不降的忠臣来守,朱棣能否攻入应天府还是个未知数呢。

还有就是朱棣做了皇帝后,大封功臣,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咱们来看看朱棣对靖难之役的功臣封赏:

封公(2人,追封2人;省略除封爵外的其他封赏,下同):

丘福:淇国公,子孙世世承袭(以下简称世袭);

朱能:成国公,世袭;

张玉:追封荣国公,谥忠显;

陈亨:追封泾国公,谥襄敏。

排名第一的丘福是国公,李景隆:仍为曹国公,增禄,世袭;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位居班列之首,比丘福还牛。这朱允炆能耐不行,朱棣可是聪明绝顶之人,他为何会对李景隆如此重赏呢?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景隆功劳太大了,朱棣就是在论功行赏。而李景隆这个曾和朱棣私交甚笃的皇亲国戚,很有可能一直就是朱棣的人。

不过飞鸟尽、良弓藏,不久后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明成祖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明成祖遂褫夺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李景隆曾绝食十日,但却始终未死,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绝食十日都不死,李景隆你到底是命大呢?还是假绝食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场阴差阳错的胜利:靖难之役开始前,没人猜到朱棣会赢
靖难之变
明朝时期的百位名将历史风云榜(七),第40名到第31名
明成祖如何打败了建文帝?从靖难之役说起
朱棣“靖难之役”获胜后,那些忠于建文帝的武将们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