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朝代大事记---东晋

#中国历史##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早期

公元290年:

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琊王爵

公元304年:

“八王之乱”进入高潮。司马越以惠帝的名义征召军队讨伐司马颖。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司马越兵败,遁回封国东海

公元305年:

司马越起兵下邳,起用琅琊王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

公元307年:

司马睿偕王导渡江至建邺


公元317年-公元323年

在位:司马睿(晋元帝)

公元317年:

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

公元318年:

晋愍帝死于汉国,司马睿即皇帝位;

重用王导。王导运用策略,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

公元322年:

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杀戴渊,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败;

王敦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

公元323年:

晋元帝忧愤病逝


公元323年-公元325年

在位:司马绍(晋明帝)

公元323年:

司马睿去世,皇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司马绍以手诏征召王敦;

司马绍积极准备京师建康的防护, 击败王敦,平定了王敦之乱

公元325年:

司马绍立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病逝


公元325年—公元342年

在位:司马衍(晋成帝)

公元325年:

晋明帝去世,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其母庾文君临朝听政。王导与庾亮参辅朝政;

司马衍在位任用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但庾亮疑忌大臣,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

公元327年:

苏峻、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出山执政;

命令庾亮北伐,败于石虎

公元342年:

晋成帝下诏让他的弟弟司马岳继承帝位


公元342年-公元344年

在位:司马岳(晋康帝)

公元342年:

晋成帝病逝,司马岳登基

公元344年:

晋康帝立皇子司马聃为皇太子。在式乾殿驾崩


公元344年-公元361年

在位:司马聃(晋穆帝)

公元344年:

晋康帝去世,司马聃即位,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公元346年:

何充去世,由司徒蔡谟与会稽王司马昱辅政;

赵石虎病死,中原大乱。东晋朝廷先后令褚裒、殷浩北伐,均未成功

公元354年:

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

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

公元356年:

桓温夺回洛阳,不久因粮运不继而撤退

公元361年:

司马聃病在显阳殿去世


公元361年—公元365年

在位:司马丕(晋哀帝)

公元361年:

晋穆帝去世,司马丕登基大赦天下

公元362年:

前燕吕护、傅末波攻陷小垒,兵临洛阳。庾希、邓遐率军救援洛阳。吕护军退守小平津

公元363年:

大赦天下,司马丕亲自下田劳动以发展农业。

公元364年:

司马丕沉迷长生不老之术,服药后不能听政,崇德太后褚蒜子摄政;

司马丕先任命桓温为宰相,桓温的权势和野心暴露。

公元365年:

司马丕在西堂去世


公元365年-公元371年

在位:司马奕(晋废帝)

公元365年:

晋哀帝去世,褚蒜子下诏司马奕继承皇位。司马奕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桓温掌握朝政

公元371年:

桓温逼褚蒜子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

公元372年:

降封为海西公

公元386年:

司马奕病死于吴县


公元372年

在位:司马昱(晋简文帝)

公元372年:

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奉迎司马昱即位为帝;

百济和林邑各自遣使进贡土产;

司马昱病重,立司马曜为太子。东堂驾崩


公元372年—公元396年

在位:司马曜(晋孝武帝)

公元372年:

道教徒卢悚率众三百人攻入建康,欲复辟海西公司马奕的变乱

公元373年:

桓温入京,王坦之、谢安等严阵以待,后桓温病重死;

东晋西部的益州和梁州被前秦攻陷

公元375年:

王坦之死,谢安势盛,与桓冲分处中外,形成东晋权力的平衡;

孝武帝大婚,迎娶太原王氏名士王濛的孙女王法慧为皇后,为孝武帝后期主政埋下伏笔

公元376年:

孝武帝加元服,崇德太后归政,谢安以中书监录尚书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公元377年:

谢安推举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谢玄招募以流民为主的军队组成了北府兵

公元378年:

前秦苻丕攻打襄阳,孝武帝诏命谢玄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

公元379年:

襄阳失守,东晋守将朱序被俘,其后彭城、下邳、淮阴、盱眙先后并入前秦,建康告急;

北府兵在君川打败秦军,前秦势力被逐于淮北,建康紧急状态得以解除

公元381年:

桓冲在荆州与前秦军屡有战事,或守或攻,小有收获;

前秦以苻融为征南大将军,筹划攻晋

公元382年:

苻坚将大举攻晋的计划公开于群臣,群臣反对,苻坚志在必得,一意孤行

公元383年:

桓冲率众反攻襄阳,遣刘波等攻沔北诸城,蜀,武当。前秦苻睿、慕容垂救襄阳,张崇救武当,张蚝、姚苌救涪城;

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下诏大举攻晋,东晋北府兵为主力迎战。东晋获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东晋趁北方大乱之机,收复了巴蜀及山东河南大片失地;

孝武帝司马曜在前秦南侵期间以胞弟琅邪王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分谢安的权

公元384年:

谢安自请北征,出居广陵

公元385年:

谢安去世,司马道子成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公元387年:

谢玄解除兵权,退就会稽内史

公元389年:

司马道子为宰相后,袁悦之更劝司马道子专揽朝政,孝武帝以它罪杀袁悦之

公元392年:

王忱病死于荆州刺史任上,孝武帝通过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在主相相持中占了上风

公元396年:

张贵人乘孝武帝熟睡之际,用被子把孝武帝捂死


公元396年~公元418年

在位:司马德宗(晋安帝)

公元396年:

晋孝武帝驾崩,太子司马德宗继位;

安帝初期朝廷政策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主持

公元397年:

王恭和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造反,安帝杀王国宝来平息叛乱

公元398年:

王恭、庾楷协同殷仲堪、桓玄等再次谋反,叛军到建康附近被平定,王恭被杀;

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众多

公元400年:

孙恩攻会稽

公元401年:

孙恩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

公元402年:

孙恩的叛军围困建康,城内爆发饥荒。后孙恩战败身亡;

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丞相、太尉

公元404年:

桓玄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安帝为平固王;

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

桓玄被杀,安帝复位;

后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

公元405年:

安帝脱离叛军之手

公元409年;

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

公元410年:

刘裕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

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发建康再次戒严;

刘裕班师南下后解决了建康的危机

公元411年:

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

公元412年:

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

公元415年:

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讨伐刘裕为名举兵,但败于刘裕

公元417年:

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之后班师回朝

公元418年:

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

公元419年:

晋安帝驾崩于东堂


公元418年—公元420年

在位:司马德文(晋恭帝)

公元419年:

刘裕立司马德文为皇帝

公元420年:

刘裕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欣然接受;

司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东晋至此灭亡

公元421年:

刘裕令亲扼死司马德文被杀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
东晋风云
桓温桓玄父子乱晋: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0053 东晋成败
一个王朝的兴与亡,全赖这支军队
王恭式的"奉王命讨不庭",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