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文帝朱允炆和他三位近臣的悲情结局

明初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一次,爷爷朱元璋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其四叔燕王朱棣答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笑不作评,但在心中暗自对于朱棣的答对表示满意。

从回答的气势与胸怀都可以看出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雄心。朱元璋驾崩后,硬性让孙子继位,皇室也想了一些办法来巩固朱允炆的皇位。但后来皇权终究被朱棣所得。而上面的对联成了二人命运的谶语。

许多人评价,桀骜一生的朱元璋,做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不该在太子去世后把不具备素质的孙子拉上皇位,以致酿成了皇家内部骨肉相残的惨剧。虽然江山仍留在他的儿子手中,但毕竟不是他的生前本意。

21岁登基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文雅懦弱,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爷爷朱元璋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一统天下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魄力。朱允炆以温顺性格和所受的儒家教育,一心向往实行理想的“仁政”。

于是他和他的宠臣们致力提倡文官统治,放弃了太祖朱元璋几十年形成的既定国策,并且在削藩中与燕王发生了冲突。燕王的权力是建立在北方藩国,而且依靠的是开国官军及其后代们的支持。朱允炆及其左右与此不同,他们是以南京为基地,依靠的是长江下游的儒家文化阶层。他们认为搞朱元璋时期的强权统治,会大大地危及王朝,因此相信只有提高儒家价值观和文官的权威,去掉半自治的诸藩封王,就会巩固皇权,结果他们彻底失败了。

今天来看那一段历史,无疑可以看出是朱元璋的错误决策把孙子推上了断头台,而朱允炆所依赖重用的三个大臣也成了他短命皇帝生涯的殉葬品。

史料介绍,朱允炆继位后,因为自己没有政治远见和决策能力,很快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文臣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黄子澄

黄子澄在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担任过官职。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方孝孺早在四十岁时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虽未中过举,但在中年以后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继位以后他被召为贴近的翰林侍讲。

朱允炆刚当上皇帝,几位大臣就与其共谋削夺藩王权势。齐泰建议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但黄子澄有不同意见,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朱元璋朝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

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削周是剪除燕王的手足。最后黄子澄的意见被采用,周王等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随后,朱允炆又用黄子澄和齐泰的计谋,调走燕王手下精兵,还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

当年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来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五月是他父皇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祭祀。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父亲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替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但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除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但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劝说。按亲戚关系算,朱棣的三个儿子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愚蠢地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结果不久朱棣果然起兵叛乱,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燕王起兵之后南军屡屡失败,建文帝非常后悔当初听从了齐泰等人的削藩之策。无能的他开始谋求与朱棣谈和,还表面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暗地命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朱允炆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获。

燕王朱棣极其憎恨黄子澄遂亲自审问,而黄子澄抗词不屈,马上被肢解而死。

再看齐泰。建文四年南京失守后,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当时燕军非常急切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于是齐泰被擒拿到了京城。齐泰不屈,被朱棣斩首。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在建文帝身边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的方孝孺,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他手。燕王兵马攻进进南京后,朝廷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传说,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他的高参和尚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点头应承。

朱棣的“靖难”大功告成,想要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从狱中被召到朝廷,一路哀恸哭泣着来到大殿内。朱棣走下座椅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大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时年四十六岁。···

建文帝朱允炆的结局也很惨烈。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一些人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关于朱允炆的执政细节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曾概遭禁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德培】 我的先祖黄子澄
朱棣率军进入京师,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成谜,朱棣有意拉拢武将
历史上曾被诛灭十族的方孝孺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文化人!这究竟能不能算气节?
方孝孺真的被诛了十族吗?假的,1个野史骗了人们数百年
明成祖靖难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