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靖难时北平布政使为何选择了燕王

靖难时北平布政使为何选择了燕王(上篇)

(七星桥上作品.十洲小雅室)

1399年,注定是个不平凡之年,尤其在北方边塞重镇北平,波诡云谲,微妙无穷。

时北平左布政使为郭资,封藩北平之燕王为朱棣。郭资在沉静地密切注视着北平上空之云,而朱棣则以“装疯卖傻”而常醉北平街头,眼睛,却在高速关注着京都南京朝堂上的动静。

当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任皇帝,史称建文帝的朱允炆与辅佐大臣齐泰、黄子澄、练子宁等定策“削藩,”在连削五个藩王后,削藩之刀,伸向北平,伸向燕王朱棣。

风雨,来临北平上空,在夏日里,在闷热里,来了。

是步五王后尘?还是奋起反抗?关键之时,燕王朱棣必须明确做出选择。随后,便是以布政使郭资为代表的“北平三司”及附近州县官员的抉择。

当北平左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人头落地北平燕王府后,兆示着,燕王朱棣和侄儿朝廷建文帝的公开决裂,宣示了燕王朱棣没有步五王后尘,选择了起兵反抗,以图自保。史称“靖难之役。”

老人言“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为何不是“池鱼”而是“鱼池?”

因为,作为朝廷派出在北平三大机构一一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必须当有明确态度,即支持或反对。

当时各地“三司,”似是实行左右“双长制,”且各有一套人马为机构班底。所以,故称为“鱼池。”

单说主管北平行政和民政的最高权力机构一一北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张昺殉命燕王府,那么,右布政使呢?

右布政使叫郭资。原为左布政使,张昺以工部侍郎身份,负“察燕阴事”之特殊使命,任北平左布政使。从而,郭资,似是有些受“排挤”似的,屈居右布政使。

当燕王朱棣,在燕王府擒杀左布政使张昺时,右布政使郭资正办公于布政使司。此为1399年七月初七日,亦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之日。而在北平城,却是流血之日。

七月初八日,燕王“王诏”分别传到北平“三司。”郭资及布政使司众多官员知道,必须选择的时候到了。当然,包括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一众官员。

大约是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痛定思痛,艰难抉择后,以郭资、吕震、墨麟、孙瑜,以及张信、陈恭等为代表的北平“三司”人员,选择站在燕王靖难大旗下。

关于张信,其实此前己投向燕王,不过当时是秘密的。

郭资,亦为何与北平“三司”众多官员一样,选择了跟随燕王呢?深受儒家浸润的文臣郭资,为何此时,未有选择走“同事伙计”张昺之路呢?为何未有慷慨赴难呢?未有为建文帝殉节呢?或奋起抗争呢?依郭资之品性品格,当如此。当如此,而未有如此,肯定有深层次原因。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且看后篇。

(七星桥上2019.10月写成十洲小雅室.选自巜郭资文化初探》之文。坚持原创,鄙视抄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
明朝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敌不过燕王朱棣而最终丢了皇位?
明朝的政治斗争 叔侄争斗的“靖难之役”
盘点中国史上最有名的皇室宫廷流血政变(5)
朱棣在短短三年就打败建文帝,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靖难名将徐忠简介 徐忠是怎么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