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审时度势,巧施分封”入手,浅析汉初分封制的推行

分封制是一种我国古代推行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相信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应该是西周所推行的分封制。实际上,早在商朝,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分封制这一制度了。而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分封制被废除,转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从此成为了主流。虽然如此,分封制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在以后的朝代中,分封制也曾经出现过,但最后大多都以中央收紧权力,逐步削减地方藩王的权力而告终。

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和刘邦都曾经推行过分封制,但其结果却大为不同。项羽所推行的分封制使得天下逐渐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刘邦当时实际上就是被分封的十八位诸侯王之一。但刘邦所推行的分封制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天下割据情况的形成。

分封制详情图

两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不同,其主要原因便是刘邦对于分封制的运用是更加灵活的,是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做出的。本文的目的,便是向读者展示刘邦在汉初之时是如何巧妙且灵活地运用分封制,使得分封制不仅没有造成麻烦,反而还推动其建立了稳固而统一的西汉王朝的。

审时度势,巧施分封

刘邦在实施分封时,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的,刘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分封只是他达成这一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所实施的分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争取人心、网罗人才而实行的主动分封,另一种则是为了稳定局面而实行的被动分封。

但无论是主动分封还是被动分封,都是为了促进统一这一目标而服务的。这与项羽的分封不同,项羽的目标是争雄称霸,因此他在得到霸主地位之后,便开始广封诸侯,却缺乏进一步的管理,最终导致的就是诸侯割据,天下重新混乱。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7年秋,刘邦率领部队进军咸阳,包围宛城,当时的南阳太守吕齮投降,刘邦当即封他为殷侯。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解除其部队西进的后顾之忧。封吕齮为殷侯是刘邦分封王侯的开始,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分封的基调。

在封吕齮之后,刘邦公开宣布“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明确地将分封王侯当作了各地官员、将领归降的奖赏。在还定三秦后,刘邦还扶植了一批战国时期六国旧贵族的后裔,其目的也是为了笼络人心,让这些旧贵族的后裔能够站在自己一边,共同对抗项羽。

除了主动分封之外,刘邦也会被动地分封一些拥有重兵的武将为王侯。公元前203年,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当时韩信自恃功劳大,要求刘邦封其为“假王”。刘邦起初对于韩信这种乘人之危的做法感到十分生气,骂道:

国士无双者韩信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劝道:“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刘邦听后觉得有理,随机应变道: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刘邦因此封韩信为齐王,让韩信领兵攻击楚军,以解荥阳之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命令彭越与他一同率军追击楚军,但彭越并不听从刘邦的命令,导致汉军在固陵兵败。在此紧急时刻,刘邦请教张良:

“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张良回答: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无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早定。与此二国约,即胜楚,……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资治通鉴》史料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意见,许诺彭越事成之后分封王侯,彭越果然听命出兵,在垓下大破楚军。在此后,刘邦也依言封彭越为梁王。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在一些情况下,刘邦虽然本意并不愿封一些将领为王侯,但迫于形势,为了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统一王朝的建立,刘邦并不会固执己见,而是会巧妙灵活地运用分封这一工具,让手下的将领为己所用,达成战争胜利的目的。

在西汉建立之后,刘邦继续巧妙地运用分封制,但这个时候他分封的目的便不是为了达成战争胜利了,而是为了巩固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既分封新的诸侯王,同时也会将他不信任的、 认为可能有反叛的危险的诸侯王调离其原本的封地。

首先,为了巩固南方的稳定,发展南方的经济,刘邦封吴芮、亡诸为王。吴芮和亡诸实际上并不是刘邦的部将,他们对于西汉的建立也没有任何功劳,那么刘邦为何还要封他们为王呢?明代的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著作《读通鉴论》中对刘邦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

西汉版图

“汉王初继皇帝位,未封子弟功臣,而首以长沙王吴芮、闽越王亡诸,此谓之'大略’。二子者,非有功于灭项者也,追原破秦之功而封之。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谓之'大公’。楚汉争于北,而南方无事,久于安则乱易起,立王以镇抚之,此之谓'创治于未乱’。”

刘邦之所以封吴芮与亡诸为王,是因为他们在闽粤地区有着很高的声望,封他们为王,让他们管理南方地区,对于稳定南方地区有着极大的好处,因此,刘邦在西汉建立之后首先封这两位无功之臣为王。

其次,对于叛乱的旧贵族,刘邦则在坚决镇压之后,将他信任的臣子分封到当地为王。例如,公元前202年,在刘邦称帝后不久,燕王臧荼叛乱,刘邦在对其进行坚决镇压之后,将自己的好友卢绾封为燕王。

第三,针对势力较大且不受信任的诸侯王,刘邦则将其从原来的封地上调走,在其他封地继续为王。例如,当时势力最大的齐王韩信,不仅拥有庞大的军队,而且他所受封的齐地经济发达,若是韩信起兵发难,西汉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刘邦便将韩信的封地改为楚地,封他为楚王,同时封彭越为梁王,以他来牵制韩信。

彭越影视剧形象

分封同姓,维护统一

刘邦在楚汉战争以及西汉初年分封了大批的异姓诸侯王,但是他对于这些异姓诸侯王并不信任,同时这些异姓诸侯王也常有叛乱之事发生。公元前201年,楚国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因此贬韩信为淮阴侯,同时还诏告诸王:

“天下既安,豪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尽图其功,身居军中九年,或未习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怜之。其赦天下。”

刘邦这一诏书实际上就是警告其他王侯不要居功自傲,如果敢有谋反念头的,一定格杀勿论。在贬韩信为淮阴侯之后,刘邦又大力分封同姓诸侯王,使得西汉内部异姓诸侯王与同姓诸侯王的人数已经所辖范围基本上相同,其目的便是为了缩小异姓诸侯王的权势。当然,对于周姓诸侯王,刘邦也不是完全信任的,毕竟西周分封的例子就在眼前。为了防范周姓以及异姓诸侯势力的扩大,刘邦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刘邦敕封之际

首先,刘邦加强了对诸侯的教育和监督,由中央直接为诸侯国指派太傅和相国,太傅作为诸侯的师傅,有权直接对诸侯进行教诲。诸侯则只可以自置御史大夫以下的官员,这一措施相当于将诸侯国的最高行政权力掌握在中央手中。

其次,刘邦规定各诸侯王必须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额的献费。刘邦在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诏:“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第三,刘邦将军权集中于中央,诸侯国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但诸侯如果没有虎符则不能发兵。

第四,诸侯需要定期朝觐皇帝。根据《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的记载,诸侯国每年至少一次要到长安进见皇帝。

这些措施确实使得各诸侯国的情况得到了稳定,根据《史记》记载,高祖分封异姓王时,“十年之间,反者九起”,而在分封同姓王以及上述一系列措施后,终高祖、惠帝和吕后三朝,都再没有发生过诸侯王反叛的事情。

吕后影视剧形象

结语

刘邦的一系列灵活运用分封制的措施虽然基本上达到了他的目的,但是西汉的分封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经济政策方面,中央对于各诸侯国缺乏适当的约束,导致各诸侯国私自煮盐冶铁,甚至私铸货币,导致一些物产富饶的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进而使得这些国家的势力迅速膨胀,造成了日后的“七国之乱”。

刘邦对于分封制的运用虽然灵活,但并未革除其弊端,之后的汉景帝以及汉武帝都需要继续针对分封制进行改革以及限制。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些弊端实际上是分封制所固有的,并不能将责任归咎到刘邦头上。刘邦在汉初实行的分封制实际上还是在吸取了西周分封以及秦朝速亡经验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政策选择。

参考资料:《史记》、《读通鉴论》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刘邦为何要大杀功臣?细看汉初那段—王的诱惑
读史丨刘邦,白马之盟
西汉为什么采用郡国并行制?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兔死狗烹:刘邦手下八个异姓王的最后结局
汉兴七十年:分封王侯如何失去实权沦为象征性的爵位呢?
关东六国为何仇恨秦国,却能坦然接受汉朝的统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