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期中央军组建的8个集团军总司令都是谁,参加了哪些会战

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先后组建了8个集团军,这八个集团军的总司令也都由他的嫡系爱将担任,本文就来聊聊这8个集团军。

1、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

第四集团军于1937年8月中旬奉令组建,由蒋鼎文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二军的第三师、第八十师、独六旅等部,归第四战区指挥。1939年初该集团军的番号给我第二战区使用,由孙蔚如担任集团军总司令。该集团军先后参加了淞沪、晋南、豫湘桂、豫西鄂北等会战。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浙江诸暨人,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他辞去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的职务,到军校担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任上尉军事教官。

蒋鼎文

在军阀混战期间,他先后参加过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 “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原大战时,蒋鼎文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因而得了一个“飞将军”的称号。1935年蒋鼎文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抗战时期,蒋鼎文先后担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1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司令等职。1945年5月,蒋鼎文辞官经商。1949年8月,蒋鼎文逃到台湾,1974年在台北去世,终年79岁,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2、国民革命军第五集团军

第五集团军于1937年8月奉令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由顾祝同担任,下辖第八军、第一军、第二十六军、第五十七军等部,归第五战区指挥。1938年夏于学忠担任集团军总司令,后第五集团军的番号给了第二战区,由曾万钟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第五集团军参加了淞沪、晋南等会战。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是江苏涟水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黄埔军校成立后,顾祝同担任军校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此后一直到抗战爆发前夕,顾祝同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副师长、第九军军长、第一军军长、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江苏省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军总司令等职。

顾祝同

1937年抗战爆发后,顾祝同相继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1年初顾祝同忠实的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发动了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到巨大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顾祝同又相继担任过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西南军政长官等职。1950年3月顾祝同飞到台湾,1954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87年在台北去世,终年94岁。

3、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

第九集团军于1937年8月中旬在上海奉命组建,由张治中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36师、第87师、第88师等部队,归第三战区指挥,这三个师均是德械师,是国军中的精锐。之后吴奇伟、关麟征相继担任过该集团军的总司令,第九集团军是淞沪会战的主力部队。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是安徽巢湖人,有“和平将军”之称。1916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去广东参加革命,自1924年起他先后担任过黄埔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教导第二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等职,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他率领第五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张治中将军

抗战时期,张治中先后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国民党中执委等职。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到新疆任职,担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期间营救了一大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员,1949年国共和谈失败后,张治中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留在了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先后担任过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4、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

第14集团军于1937年8月上旬奉令组建,由卫立煌担任集团军首任总司令,该集团军事抗战全面爆发后首个开进华北地区作战的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之后该集团军先后参加了太原、晋南、豫湘桂等会战,卫立煌之后刘恩茂担任该集团军总司令。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1915年南下广东到粤军第二军当兵,1917年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当差,由于作战勇敢,相继升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十年内战中,卫立煌先后担任过第14师师长、第45师师长、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驻闽预备军总指挥兼驻闽第10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卫立煌相继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等职。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出国考察,远离内战,1947年秋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回国。1948年初卫立煌一回国便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在东北大败,蒋介石下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撤掉了卫立煌的职务并将他关在了南京看押。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被释放,而后去了香港。

1955年卫立煌回到大陆,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卫立煌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5、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

第15集团军于1937年8月中旬奉命组建,由陈诚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18、第39和第74三个军,归第三战区指挥。1939年关麟征接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九战区,1941年何柱国担任该集团军总司令,而第15集团军又先后归第一战区和第十战区指挥。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陈诚,浙江青田人,有“小委员长”之称,是蒋介石的心腹,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后南下广州参加革命。之后的十多年里陈诚先后担任炮兵连连长、炮营营长、团长、十一师师长、十八军军长等职,参加了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重大历史事件。

陈诚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诚相继担任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湖北省主席、武汉卫戍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陈诚被任命为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1947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后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行辕主任,企图剿灭东北的解放军。

陈诚在东北作战失败后,被蒋介石派到台湾,任命他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蒋介石败逃台湾后更加倚重陈诚,在台湾陈诚担任过“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65年在台北病逝,终年67岁。

6、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

第19集团军于1937年9月上旬奉命组建,由薛岳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4、第66、第69、第75四个军,归第三战区指挥,后归第九战区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改由罗卓英担任,1943年该集团军的番号调拨给第一战区,由汤恩伯担任集团军总司令。该集团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是广东韶关人,有“老虎仔”的称号,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南下广东参加革命,曾担任过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此后10多年的时间他相继担任过第一军第一师代师长、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等职,长征路上,薛岳一直在后面追着红军打,可以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薛岳追了两万里。

薛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薛岳被任命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之后薛岳相继担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一战区第一兵团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等职,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

抗战胜利后,薛岳参加了内战,就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但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作战连续失利,遭到国民党内部众多的非议,不得已之下被蒋介石另任为“总统府”参军长。1949年薛岳再次被启用防卫海南岛,但是他再次被解放军击败。

逃到台湾后,薛岳基本上就处于闲置状态了,晚年还曾因为房租问题被台湾银行告到了法院,1998年薛岳病逝,享年101岁。

7、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

第31集团军于1938年6月奉令组建,由汤恩伯担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13、第52、第92、第98四个军,辗转于第五、第九两个战区,参加过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原会战等战役。

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原大战时因保护蒋介石的安全而受到重用,之后的几年相继担任过第2师师长、第89师师长、第四师师长、“剿共”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等职。

汤恩伯

抗战爆发后,汤恩伯相继担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第20军团军团长、第31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第3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湘桂大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等战役。

在河南任职期间,汤恩伯横行霸道,苛征暴敛,肆意杀人,祸害至深,民众苦不堪言,比之与蝗虫一样,当地有“水旱蝗汤”之说。

抗战胜利后,汤恩伯担任过京沪卫戍区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等职,退到台湾后他又担任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4年汤恩伯在日本去世,终年54岁。

8、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

第34集团军于1939年1月奉命组建,由蒋鼎文担任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27、第90等部队,归第十战区指挥。之后胡宗南、李延年、李文等人相继担任过该集团军总司令。

首任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在上文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介绍。

小结:

国民党中央军组建的8个集团军,首任集团军总司令有7人,其中蒋鼎文担任过第四和第三十四两个集团军的首任司令长官,他们七人都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嫡系大将,都是二级上将及以上的军衔,但是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他们也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加入人民阵营,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如张治中将军、卫立煌将军,再一类就是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如蒋鼎文、顾祝同、陈诚、薛岳、汤恩伯,而且像顾祝同、汤恩伯都是坚定的反共主义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的40个集团军(15)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及主要将领(第五战区)
第一次长沙会战兵力部署
民国史上的广东籍国军十大名将,他们各自的结局如何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调动参战的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第7集团军编制序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