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35)

文/黄伟民

第十二章//井冈红旗 能打多久

朱毛会师

1928年初春,朱德、陈毅以南昌起义余部为基础,领导了湘南起义,占领了湘南10多个县,在各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湘南起义切断了粤汉之间的交通线,打败了曾发动“马日事变”的许克祥,极大地震动了湘粤两省敌人。

这时候,突然乌云翻滚,一场倒春寒向形势大好的湘南袭来。

1928年3月,随着宁汉战争结束,唐生智余部通电,接受南京国民政府收编,这使得蒋介石能够腾出手来,以更多的力量来对付湘粤的农民运动。他纠集了7个师的湘、粤国民党军队,从湘南衡阳和粤北乐昌两个方向,南北夹击,进逼湘南。

此时,“左”倾盲动主义已影响到湘南苏维埃区域,湘南特委唯恐贯彻不力,提出“用严厉无情的手段猛烈地摧毁反革命,在乡村杀尽一切土豪劣绅的人,烧尽一切土豪劣绅的屋。对小资产者也是这样,使他们变成无产,然后迫使他们革命”。结果严重脱离了群众,孤立了自己。在湘粤国民党军的联合进攻下,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决定,除留下部分地方武装在湘南继续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和新建的农军撤出湘南,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之前,这两支部队已有过多次联系。

1927年10月底,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赣南信丰时,地方党组织赣南特委派人来接头,第一次说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始上井冈山的消息。

在赣南转战时,朱德和陈毅就曾想与毛泽东取得联系。这一任务自然落到了当时在起义部队里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覃身上。

朱德找来毛泽覃,交给他这项特殊任务,并委托他向毛泽东问候,告诉毛泽东,说我们希望早日与他会合。

毛泽覃接受任务后,化名覃泽,装扮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副官,由崇义、上饶经桂东、酃县,于12月到达井冈山。兄弟相见,自然免不了一番亲热寒暄。随后毛泽覃向哥哥详细介绍了朱德所部及其行动情况,并转达了朱德的问候。

毛泽覃走后,朱德率部在崇义上堡休整时,又遇到从井冈山下来的一个营,通过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的介绍,朱德更具体地了解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情况。

差不多就在朱德、陈毅渴望走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的同时,毛泽东也派出了时任第1团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下山,去长沙寻找中共湖南省委,汇报秋收起义的经过和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转移的情况,然后前往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取得联系,打听朱德部队的情况。

何长工在广东韶关犁头铺找到了正在这里休整的朱德的部队。

见面后,朱德详细地询问了井冈山的人文、地理、物产等情况,何长工一一作了介绍,朱德十分满意,怀着羡慕赞赏之情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去找润之了,如果不发生意外,估计已经到了。”

1928年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派军事部部长、省军区特派员周鲁来到井冈山,向毛泽东传达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把中央撤销毛泽东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

除中央作出处罚外,湖南省委还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工作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的“使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政策为由,给予毛泽东“撤销现任省委委员”的处分;取消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成立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命令毛泽东率领井冈山的部队下山支援湘南,粉碎湘粤两省敌军对湘南起义部队的围攻。

毛泽东认为这是一种盲动主义行为,其后果不仅会失掉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会使井冈山和湘南两支工农革命军主力处于难以挽回的绝境之中。但是迫于湘南特委的命令,也是为了接应朱德、陈毅的部队,毛泽东还是于3月中旬率部离开井冈山。

4月中旬,毛泽东到达资兴县的龙溪洞,同萧克领导的宜章独立营500多人会合。这是第一支同井冈山部队会合的湘南起义军。

与此同时,井冈山刚成立不久的第2团(袁文才、王佐为正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向资兴、郴州方向前进,从正面接应湘南起义军。4月10日,同陈毅率领的部队在资兴会合。接着两支部队一起到达酃县(今炎陵)的沔渡,和朱德率领的部队会合了。

朱德和陈毅在沔渡会合后,带领直属队从沔渡经睦村来到井冈山下的宁冈县砻市,分别住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

这时,中共湖南省委发现所谓中央开除毛泽东党籍,纯属周鲁误传,于是恢复了毛泽东的党籍。

4月28日,毛泽东率部从湘南的桂东、汝城完成拦截国民党追击部队任务后,返回砻市。他不顾长途劳累,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

听说毛泽东来了,已在龙江书院等候的朱德、陈毅,立即走到书院门口,在何长工的介绍下,朱德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他们终于相会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这时朱德42岁,毛泽东34岁,从此开始了两人长期合作的生涯。

朱毛会师旧址——龙江书院

会师后,毛泽东和朱德在龙江书院文星阁召开了两支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会议讨论了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及人事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之所以叫第四军,是想沿用有北伐“铁军”之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包括抗战时的新四军,也与此有关。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马上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军委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23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朱德任第四军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

5月4日,会师庆祝大会在砻市举行。大会由陈毅主持,朱德、毛泽东分别讲了话。根据前敌委员会的决定,会上正式宣布部队进行改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第四军先编为两个师,下辖6个团和1个教导大队。不久又补建了一个师,后缩编为两个师,仍为6个团:第28团、29团、30团、31团、32团、33团和一个教导大队。其中第28团是原来南昌起义的余部,29团是原宜章农民起义军,31团是原秋收起义部队,32团是袁文才、王佐的部队,30团、33团是原湘南郴州、耒阳、永兴、资兴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全军约万余人,枪2000余支。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在割据地区所建立的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和毛泽东仍为军长和政治委员。

十六字诀

要在井冈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首先就要打败敌人对井冈山的“进剿”。

朱德上井冈山之前,敌人已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过一次“进剿”了,朱毛会师后,在1928年5、6两个月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连续发起了三次“进剿”,分别为江西之敌的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和杨池生第九师,均被红军击退。尤其是龙源口一仗,歼灭杨池生部1个团,击溃2个团,缴获步枪800多支,重机枪一挺,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龙源口大捷后,井冈山根据地迅速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全境,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分,遂川的北部,酃县的东南部,根据地区域的面积达到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成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毛泽东不愧是农民出身,他非常形象地总结说,根据地对于红军就像人的屁股,如果没有机会坐下来休息,一个人肯定会因为疲劳而倒下。1928年时的红军正是如此。

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在上海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致函,报告了井冈山根据地和朱毛红军的情况和动向,称:“湘赣的形势相当好。朱(德)和毛(泽东)到了赣西南。他们占领了永新和宁冈,之后向赣南发展至吉安。朱培德部的第九师被彻底击毁(指龙源口大捷——引者注),一部分已转到朱毛方面。还在朱毛至赣之后,这里的农民又揭竿而起。”

为统一领导井冈山附近各县的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建立湘赣边界特委的指示,5月20日至22日,来自红军及地方6个县党委的60余名代表,集中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总结了半年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发展和胜利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批评了某些右倾悲观论调,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会上讨论并提出了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土地革命、巩固扩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等各项任务。大会选出了23名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毛泽东任书记。特委统一领导军队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

随后,在宁冈茅坪建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边界特委、政府按照代表大会确立的“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决策和毛泽东亲自制定的《土地纲领》,在边界各县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共产党和红军是真心实意为劳苦农民谋利益的,从而自觉跟共产党走,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共产党和红军也借土地革命解决了经费、给养的来源问题,摆脱了经济困境。

6月初,根据地的一封信到达上海——这是自从去年10月份毛泽东落脚井冈山后,与中央的第一次直接交流。这时候,中央的许多领导都到莫斯科去参加党的六大了,留守在上海负责中央工作的李维汉收到这封信后,起草了中央委员会的复信。复信批准了毛泽东关于集中精力建设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并以此发展湘赣两省的革命。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然而,这在国际共运史上毕竟是史无前例之举,这条路行得通吗?

起初,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此是否定的。1928年2月,《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毛泽东等领导的农村游击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同年6月,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第一书记布哈林还亲自发话,指名要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军去学习。根据布哈林的指示,中共中央致信毛泽东、朱德,要他们“毅然地脱离军队”。

然而,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以湖南人特有的“霸蛮”态度,坚持留在井冈山不走。

这一时期,红军在粉碎国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剿”过程中,毛泽东、朱德总结提出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争

其中,朱德对“十六字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朱德本身是职业军人,对游击战争的实践和认识都很早。辛亥革命后,他率部在四川、云南、贵州同北洋军阀和游勇打仗,不仅善于打正规战,而且还采用游击战法。后来朱德在莫斯科学习,教官问他回国后怎么打仗,他回答说:“我的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部队上山。”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

聂荣臻在1986年12月1日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说:“朱德同志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论,提出了有名的十六字诀,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可见,朱德是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创始人,毛泽东是肯定者和应用者。

此外,当年井冈山时期的老将领和老战士,也多有记述。例如何长工、杨志成、宋裕和、范树德、龚楚等,他们曾经回忆说:“朱毛会师后,原来井冈山的同志纷纷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又说,朱军长有一个御敌的十六字诀。”

井冈斗争

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不断地“进剿”、“会剿”,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还有井冈山的艰苦生活及红军中干部的地方观念和农民意识,也时刻困扰着毛泽东和朱德等红4军领导。

朱德、陈毅带上井冈山的部队——第28团和29团,虽然打仗勇敢顽强,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井冈山生活太艰苦了,不愿意留在井冈山,都想回到赣南和湘南去。就连毛泽东带上井冈山的第31团,其中一部分是浏阳、平江的农民,也想回家,不安心待在井冈山。

正在这个时候,中共江西省委和湖南省委来信或派人来井冈山,要求红四军下山“向吉安及赣西南发动”——江西省委信;“以后四军须集中力量向湘南发展”——湖南省委要求。

毛泽东和朱德分析了形势,认为此时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或湘南发展,均不合时宜。但摄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的一再要求,只好留下两个连与赤卫队保卫边界,毛泽东指挥31团转战于永新、莲花、安福和吉安边境,分兵发动群众,扩大井冈山根据地。

朱德、陈毅则率领第28团和29团南下。当部队攻占湘南大门酃县后,29团已经有人把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挺进湘南的消息透露给了部队,煽动部队起来要求回湘南。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不仅不进行劝阻,反而在部队中进行鼓动,带头闹着要回湘南。

朱德、陈毅做了大量工作,苦口婆心地劝官兵们回井冈山。毛泽东也派中共茶陵县委书记黄琳(江华)送来了亲笔信,劝阻部队不要回湘南,结果也不能制止部队到湘南打郴州。

29团打郴州,先胜后败,被范石生部击溃,只剩下胡少海、龚楚以及团部的一些零星人员和萧克的一个连,共100多人,不成建制,只好把其编入28团,撤到桂东。

正当朱德、陈毅率部南下湘南受挫时,毛泽东率领第31团在永新一带与江西之敌苦战一个月后,亲自率该团第3营南下,迎接朱德、陈毅部队回井冈山。

此时,湘敌吴尚第八军及赣敌一部,趁井冈山内部空虚,进犯井冈山。当时第31团团长朱云卿带领1营的两个连留守井冈山。得讯后,朱云卿决定利用黄洋界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

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是进入井冈山的一个口子。通往井冈山有五个险要的口子,称五大哨口:东为桐木岭,南为朱砂冲,西为双马石,北为八面山,西北为黄洋界。黄洋界距井冈山中心茨坪25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宁冈,形势险峻,左临深谷,右靠徒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

井冈山5大哨口之一——黄洋界

8月30日,敌人以优势兵力先后向红军发动了4次进攻,都被击退,敌人死伤百数十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至下午16时,敌人孤注一掷,在集中炮火向黄洋界轰击的同时,又一次发起冲击。红军伤亡惨重,眼看敌人就要冲上黄洋界,正在这关键时刻,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助战,打出了仅有的3发炮弹。天助神威,第3发炮弹正好打中敌军指挥所,当即炸伤炸死十多人,敌团长也受到重伤。顿时红军军威大振,朱云卿一声令下,阵地上吹起了冲锋号,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乱放了一阵排炮,狼狈逃走了。

黄洋界保卫战虽然不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战斗,但它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八月三十日井冈山一战,湘敌始退往酃县,赣敌仍盘踞各县城及大部乡村。然而山区是敌人始终无法夺取的。”

9月8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28团和31团第3营,回到井冈山南麓江西遂川境内的黄坳。

此次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可谓损失惨重。在发觉红四军主力离开边界去湘南后,赣军立即猛扑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城,地方党组织和政权大部分被破坏,井冈山根据地又一次遭到了严重摧残。更为可惜的是,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的牺牲。原来,在井冈山斗争处于非常困难的这一时期,28团2营营长袁崇全拉走队伍叛变投敌,王尔琢率林彪的1营追击。结果王尔琢在追回部队时,被袁开枪打死。

这是井冈山时期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失败,红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了。毛泽东称之为“八月失败”。

9月8日,毛泽东、朱德回到黄坳后,江西之敌独立第7师刘士毅、李文斌部,对井冈山发起了新的“会剿”。

毛泽东、朱德指挥部队与敌周旋,分别于9月13日、10月1日、11月9日,获得三战三捷,粉碎了江西之敌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扭转了8月失败后的被动局面。

但是敌人改用新的手法,从军事会剿改为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越来越困难了。

井冈山根据地位于宁冈、遂川、永新等4县交界处,方圆500里,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随着敌人经济封锁的加紧和冬季的来临,加上极“左”的土地政策,使红军和群众有所疏远,中农不再给红军粮食,井冈山根据地的生活更为困难了,所需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致粮食,特别缺少。红军官兵除粮食外,难以保证每人每天5分大洋的伙食钱。一日三餐都是红米饭、南瓜汤,有时还要食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依然光着脚,穿着单衣,部队开始有人逃跑。

由于缺钱,早就取消了工资,部队实行供给制。即使这样,每月还需要拿5000元买粮食,每一个铜板都不得不从打土豪中来。

毛泽东和朱德签署的《公务基金筹措信》“礼貌”而不可抗拒地说:

“红军……尽一切努力保护商人……由于购买粮食的现金短缺,我们现在给你们写信,请你们友好地为我们募集5000块钱,7000双草鞋,以及7000双袜子、300匹布……这些东西要得很急……在今晚8时之前……如果你们无视我们的要求,那就是(你们)这些商人与反动派合作的证明……在此情况下,我们将被迫去烧毁镇上所有反动分子的商店……不要说我们没有事先警告你们!”

商人们只能照办。无论怎么样,正如毛泽东所照会的,“只有指定的地方向你们征集一次,此后不再找你们要东西。”有的部队待在根据地的时间更长,他们不得不进一步到更远的地方去,找那些已经榨干了的“土豪劣绅”。甚至把没收地主的鸦片拿去卖钱。黄克诚回忆说:“井冈山开始时,队伍比较小,打土豪打得比较多,每个人一个月还可以发3块钱,一两个月后土豪打得差不多了,钱来得少了,就每人每月发1块钱,以后发5毛,后来……每个人一天只能发5分钱的伙食费。”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和储备一定的粮食,军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多从宁冈的大陇挑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放在那里的。来回一百多里路,翻山越岭,非常辛苦。已经年过40的朱德也兴奋地提出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通讯员朱良才怕首长下山挑粮累坏身体,把他挑粮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找来找去没找到,只好让军需处长范树德向老乡买来毛竹,又做了一根扁担,并在扁担两端分别写上“朱德扁担”和“不准乱拿”,以防别人再拿走。

朱德带头下山挑粮食的事迹,很快在井冈山根据地传开了。那条记录着红军光荣传统的“朱德扁担”,至今仍陈列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朱德扁担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四军的创建与发展
井冈山伟大而艰难的革命斗争
王尔琢: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红军将领,如果没牺牲按资历可评元帅
【红色文化】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董绍元
朱德和陈毅什么时候才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伟大?
八月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