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之七 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1)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咸兴道南境内,面积52.4平方公里。它发源于黄草岭一带,然后向北流淌,在柳潭里和新兴里之间的崇山峻岭中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域,顺着山势,继续往北注入了中朝的界河---鸭绿江,它是鸭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长津湖的东面还有朝鲜北部的另一大湖---赴战湖,其水也向北流,构成长津江最大的支流---赴战江。两湖之间间距不过30来公里,以此构成了长津湖地区。这两片河谷地带又夹加于在两条巨大的山脉之间,西面的狼林山脉和东面的赴战岭山脉。

此地是朝鲜北部最为寒冷的山区,平均海拔1300米。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都会顺着这两大山脉之间的山谷,向南一直抵达咸兴附近的日本海,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30度。

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沟渠交错,地形极为复杂。雪寒岭、荒山岭、剑山岭、死鹰岭……如此一些地名,令人不寒而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话,任何军队都不会选择这一块地区作为战场。

志愿军入朝初战阶段,第13兵团的第42军,曾在这一带阻击北进之敌,随后撤走。11月下旬,由于麦克阿瑟的圣诞攻势的展开,第8集团军和阿尔蒙德指挥的第10军以钳形攻势向北推进,特别是美第10军迅速扩充至10万多人,在东线向北进攻,战场状况较为吃紧。彭德怀急令在国内的宋时轮的第9兵团立即入朝,以粉碎敌人从东线迂回江界,向我包抄的企图。

于是,宋时轮指挥他的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于11月7日至11月19日前后,陆续跨过鸭绿江,向长津湖一线挺进,准备迎头拦截美第10军。

宋时轮时年43岁,同彭德怀一样,他也是湖南人,并且与林彪都是第四期生,从黄埔军校毕业。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名战将之一,宋时轮作战有勇有谋,淮海战役中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插曲:宋时轮由于过于大胆,先于部队而乘吉普车闯入国民党军的防线之中,他的吉普车不慎翻入斜坡,而此时国民党一个师的部队正好开过这里。幸运的是这个师的指挥官是地下共产党员,他把宋时轮护送回了解放区,此事有惊无险。

此刻,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崇山峻岭中,宋时轮指挥的第9军团冒着严寒,快速向预定区域进发。第9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全军总人数15万多人,每个军基本上都是5万人左右的加强军。他深知,接下来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海拔高,朝鲜的冬天来的很早,到11月份,已经很冷了,高山峻岭之上到处披挂着积雪,而他的部队来自中国华东较为温暖的地区,如此严寒对他们这只部队将是莫大的考验。

第2次战役开始时,彭德怀曾要求宋时轮的第9兵团,于11月25日与西线的志愿军部队一起,向美第10军同时发动进攻。但宋时轮认为,27军从图门江向东开进,几乎要横穿整个朝鲜的北部,才能抵达长津湖以北的作战区域。而第20军要从江界翻越座座高山才能抵达长津湖以南的下碣隅里,故按时抵达困难重重,况且部队连续行军,全靠步行,立刻投入战斗,难度太大,所以他提议将进攻时间推迟到11月27日。在大榆洞志愿军总部,彭德怀考虑到东线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作战方向,狼林山脉完全可以将东西两线敌人的分割开来,推迟东线时间进攻对西线战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便同意了这一提议。

宋时轮的部署是:以彭德清为军长的第27军向长津湖东、西两岸的美第7师、美海军陆战1师进击,以张翼翔为军长的第20军向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社仓里一线进攻,攻打美陆战1师的侧翼。由第27军担任正面攻击的任务,第20军担任阻敌南逃的任务。以张仁初为军长的第26军担任预备队,将北进之地歼灭于长津湖地区。

非常巧合的是,美第10军的指挥官阿尔蒙德将军也把他的进攻日期定在了11月27日,双方将领简直是不谋而合。

两军还有一个共同之点。宋时轮对长江湖地区的敌人兵力了解的不十分完全,而阿尔蒙德则根本不知道有兵团规模的中国军队他的面前推进,他依然认为他的部队前面只会遇到一些不成规模的抵抗,北进鸭绿江的任务会很快完成。他信心十足的做了如此的推断:飞机没有发现敌人大部队运动的迹象,因而长津湖方向不会有大规模的敌军。

于是阿尔蒙德兵分三路,以南朝鲜第一军团下辖首都师和第1师为右翼,从东线向北进击;以美步兵第7师为中路,沿长津湖东侧和赴战湖南向北推进;以美陆战1师为右翼,沿长津湖西侧前进;以11月18日才在元山登陆的美步兵第3师掩护美陆战1师的攻击,守备后方的咸兴一带区域,并保持与西线美第8集团军的联系。

朝鲜东北部的主干公路是从元山---到咸兴沿海平原,再向北伸向国土里高原,然后再往前10公里,便来到了位于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最后通往鸭绿江和中朝边境。这条公路是美第10军进攻的主要路线,美海军陆战1师便沿着这条公路向前。

进攻开始前,按照此前的计划,美军将部队进行了一番调整,阿尔蒙德要求美步兵第七师派出一个团的兵力,沿着长津湖东侧向北进发到湖北面的长津镇附近与美海军陆战1师第5团换防,使后者能调往水库的西侧,集中优势力量北进,然后再掉头向西,切断从鸭绿江一直向南延伸到第8集团军战区内的满浦---江界---熙川公路,协助西线美第8集团军的行动。

美步兵第7师10月28日在利原登陆后一直北进,速度很快。此刻,师长巴尔少将正在指挥他们向惠山一线的边境地区进攻。11月26日,他接到军长阿尔蒙德的命令,要求该师当天中午调一个团赶往长津湖东侧,执行换防任务。但由于部队远离此地,巴尔少将只能手忙脚乱的调集那些离水库最近的部队组成一个战斗团,这个团的番号为美步兵第7师第31团,指挥官是麦克莱恩上校。

该团包括第31团团部、一个团部直属连、第2营、第3营、第31坦克连、第58炮兵营和第15高炮营。步兵第32团的一个营,因为离长津湖最近,所以也被编入第31团,总兵力约3000余人。

11月25日中午,第32团1营1000多人率先到达长津湖东面福洞附近的1221高地。指挥该营的是费思中校,他曾到过中国,是以巴尔少将为团长的美驻中国联合军事顾问团的成员之一,并且他还当过李奇微将军的副官。该营的副营长是米勒少校,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营长参谋是柯蒂斯少校,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

他将指挥部设在1221高地山坡上的一个棚屋内。从那里向西可以清楚地看到距离高地不足1公里外的长津湖。湖面上的冰在白天显出耀眼的光斑,光斑与湖周围群山上的白雪相互辉映,显得安静神秘。此刻天上还飘起着雪花,气温很低。

费斯中校的部队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高地,组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环形防御圈。那天傍晚, 他来到距离他们阵地几里之外的海军陆战1师第5团驻地,见到的指挥官莫里中校,了解周围的敌情。莫里告诉他,此前,该团第3营派出了包括两辆坦克在内的一个侦察排,从阵地前沿出发,一直沿着公路行驰到湖北面水坝附近叫卡通里的村庄。途中仅与几小股中国部队遭遇,但没有发现大部队活动的任何迹象,同时,直升机也对同一地区及其北部进行了空中侦察,其结果相同。就此可以看出,这时候,他们对中国军队在周围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11月26日午后,美步兵第7师副师长霍兹准将来到1221高地第32战斗团1营的指挥所。原来,巴尔少将要他来指挥集结后的第31团,待麦克莱恩上校赶到后再交给他指挥。

晚上,麦克莱恩匆匆赶到此地时,美海军陆战1师第5团已开始移动换防,第32团1营营长费斯中校请求麦克莱恩上校,让他在次日凌晨,带领他的营填补海军陆战队西移后的前沿阵地,麦克莱恩同意了。

麦克莱恩把指挥部设在1221高地以南的一栋校舍里,这里以前曾是一个村庄,如今却只是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他1930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是一个职业军人。

稍早一点,麦克莱恩上校收到报告,说在湖东的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一支几百人的中国军队。他便命令排长科克中尉率领第31情报侦察排前去侦查。该排乘坐架有机枪的吉普车,在狭窄泥泞的公路上向东北方向搜索,此后,泥牛入海,信息全无。一直到1951年3月左右,过了半年时间,才从美军监听的中国英语广播中,听到了一些战俘的名字,其中有两人就是31侦察排的成员。

11月27日,麦克莱恩上校的部队陆续到达,到晚上,第31团的所属各部队已经分散部署在长津湖东侧,从下碣隅里沿公路向北,直到第32步兵团1营的前沿阵地,大约10公里长的路段上。他们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7个部分,从北向南依次为。

1.第32步兵团1营:位于最前沿的内洞峙附近

2.第31步兵团前线指挥部:位于新兴里附近

3.第31重中迫击炮连。

4.第31步兵团三营.第57炮兵营a连、b连.他们露宿在横跨一条叫丰流里的小河入口引桥和可以俯瞰长清湖的高地上。

5.第57炮兵营营部和营直属连.第15自动防空营d连.位于福洞附近。

6.第31步兵团后方指挥所和31坦克连

7.炮兵营后勤连。

第 32步兵团1营从经过1221高地换防的美海军陆战队员中得知,前天晚上,曾有几股中国军队的侦查小队,摸到他们的前沿阵地来侦查,其中的一个中国士兵,将一个海军陆战队员从伞兵坑拖出去,缴了他的械并将他打伤。

费斯率领第一营乘车北上前去接替海军陆战队的阵地。把部队全部部署在海军陆战队以前的阵地上,没有做出变更。海军陆战队阵地的位置选的很好,修筑有钢筋水泥掩体和散兵坑,但由于一营的人数比先前驻守此地的海军陆战队少了许多,所以一营没有占据所有的阵地,特别是那些在西侧和南侧的阵地。

营长费斯中校的指挥所这次设在公路东北侧的一间朝鲜民房内,公路在此处转弯绕过山谷南侧的一个山脊。公路绕过山脊后向右急转,然后向北延伸。1营的阵地绵延了两英里,其中在公路东侧的C连的防线最长,从公路东侧的山脊向西北展开,然后又折向西南至1470高地,在那儿与b连的阵地交界,b连的阵地从1470高地赶往东南方向展开,但并未延伸至公路,因为缺少兵力,b连的阵地甚至也未延伸至1324高地,水库在营指挥所西侧的大约一英里半处。

整个环形防线的最弱点在B连和C连交接处的1475高地,因为在其东侧有一个更高的山顶,敌人可以沿山坡俯冲下来,

一个海军陆战队营的编制,大约比一个步兵营多30%,因而对同一个阵地来说,海军陆战队部署起来就要相对容易得多。

在麦克莱恩上校的美步兵7师第31团向长津湖东侧,准备向北进攻之际。他们对志愿军的了解仍只限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所提供的情报。11月上旬,美海军陆战1师曾与第42军第124师在长津湖一带激战,但很快该师从水洞一线,种种迹象表明,第42军正撤向狼林山脉的西面,与他们正在同西线美第8集团军作战的主力会合。因此长津湖一带不会有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存在,美第10军的前景非常乐观。

其实,在美第31步兵团主力抵达长津湖以前,美海军陆战1师第5团,在湖东边遇到的所谓小股敌人,实际上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第80师的先头侦察部队,此时,志愿军第9兵团的第20军、第27军所属8个师已隐蔽在长津湖四周的不同位置,他们成功地躲过了美国飞机的空中侦察,神不知鬼不觉地利用黑夜,向长津湖地区开进并在湖东西两侧埋伏,静候美第10军的到来。

第20军早就于11月15日到达长津湖以西的死鹰岭一带,替换了原先在此地的42军一部,不露痕迹的隐蔽到11月27日,准备对阿尔蒙德的第10军的侧翼实施攻击,并截断其退路。

第27军于11月1日抵达中朝边境界河最北端临江,其所部第79师和80师随即向长津湖地区进发。按照宋时轮的计划:第27军将对美第10军发起正面攻击,为此,兵分两路,第79师将沿长津湖西侧向南攻向死鹰岭一带,第80师将沿长津湖东侧向南攻向下碣隅里,双方预定在下碣隅里会师。

战斗开始前,位于长江湖东侧的美步兵第7师第31团,不仅不知道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就潜伏在他们的附近,而且直到战斗中,他们也一直未能知道同他们作战的志愿军番号与编制,而只是在他们的通讯中把攻击他们的敌人泛称之为中国军队。

根据侦察得知的敌情,宋时轮意识到,长津湖周围的敌人远远超过了原先的估计,仅仅靠第20军和第27军歼灭当面之敌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急调在临江待命的第26军紧急南下,赶到长津湖一带地域,与其他友军一道合力切断了美海军陆战1师和美步兵第7师的南退之路。

尽管长津湖静悄悄的,但志愿军东线战场即将拉开帷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南进攻”,揭开美国陆战一师的谎言,看其当年如何向南大逃亡
8.8米的巅峰对决——还原真实的水门桥之战
深度解析长津湖战役
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极寒之地歼灭战,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诞生!
漫谈朝鲜战争(7)——冰雪长津(下)
鏖战长津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