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前的信息互动与人员接触

1951年5月17日,杜鲁门总统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朝鲜战争解决方案。

方案可以理解为,美国希望通过联合国机构,在最低限度的适当条件下停止战斗,寻求稳妥的停战。

美国政府的第一目标是政治化终结朝鲜战争,而增强韩国军队,逐渐接替联合国军也是计划之一。

同意了这个“停战政策”后,杜鲁门指示各政府部门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努力,李奇微很快就接到了有关这个政策的指令。

于是,李奇微一方面要求打击并消耗对手,一方面严令部队不许进攻堪萨斯线以北地区。“这种关头只有我能下决定,其他人谁都不行!明白吗!”李奇微再次叮嘱范弗里特。

恰好在这个时候,国际上的停战呼声越来越高,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也发表了声明:“停止流血冲突的时间已经到来,如果能在三八线实现停战,那么就可以达成之前所做出的有关朝鲜战争的决议。”

但是,南韩在联合国各国日益倾向于停战之际,又听到了美国也希望停战的风声,国内反对停战的呼声却越来越强烈。

南韩政府及外交部长卞荣泰分别发表声明称:“韩国政府的唯一目的是统一国土,恢复鸭绿江、豆满江这一历史边境线。”

“韩国国内认为停战意味着违反人道和正义,也意味着民主主义阵营的屈服!”

报纸、市民中间的论调更是表示反对停战。

6月23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兼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发表了广播讲话,广播节目是由联合国赞助的,名称是《和平的代价》。

纽约时间6月23日晚上9时15分,日本时间6月24日上午11时15分,对着麦克风讲话的马立克大使陈述了苏联关于国际问题的立场,并预测朝鲜战争将迎来停战。

“苏联人民……认为朝鲜战乱问题应该加以解决,为此交战双方必须拿出和平解决的诚意。苏联人民认为作为第一阶段,交战双方的军队从三八线撤退,实现停火(armistice)并开始停战(ceasefire)谈判。

实现这样的措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我是真诚希望朝鲜的血腥战斗能够早日终结,我想现在为了实现朝鲜和平我们不需要支付太多的代价!”

为什么马立克大使,或者是苏联要发出这样的呼吁呢?其原因是很明显的,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攻防僵持,使苏联认识到联合国军与中朝军队谁都无法完全掌握战局,因此中国向苏联发出请求,要求进行停战斡旋。

苏联注意到4月份(注:原文如此,应该是5月)美国在埃尼威托克环礁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如果要继续战争苏联将不得不介入,而介入后就不得不担心美国的氢弹了。

美国方面希望和平的理由包括:

判断无法获取明确的胜利;

联合国内部反战声浪日益高涨;

苏联成功进行了原子弹开发是主要原因之一(原注:苏联于当年10月3日进行了原子弹爆炸实验,1953年8月13日进行了氢弹实验)。

两天后,正好是朝鲜战争一周年,6月25日,北京《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持马立克大使的声明。

杜鲁门也在同一天发表了《和平解决朝鲜战争》的声明作为响应。

马立克大使使用了停火(armistice)和停战(ceasefire)这两个词。

作为军事用语,停火的意思是为了收容战场上的死伤者而一时停止战斗,是比休战(truce)更进一步的战斗中止,而停战则意味着停止所有战斗行为等待和平谈判结束战争。

最终能不能从“停火”转向“停战”再达成“和平解决”呢?虽然没有把握,但和平的气息确实已经吹来了。

李奇微于6月26日飞临第8集团军司令部,告诉范弗里特和平谈判的大门刚刚打开,也许是“边打边谈”,但“为了表明我们认真对待交涉的诚意,禁止把目前的战线再向前推移的行动。”

李奇微很明确告诫了一脸不满的范弗里特,然后和驻韩大使穆乔一起前去拜会李承晚,向他传达美国将接受马立克大使的提案,准备停火及开始停战谈判。

李承晚接到预约后从釜山飞赴大邱,在李奇微和穆乔说明完情况之后,只是淡淡地点点头。

李奇微和穆乔本来预料李承晚至少会流露出一些不满的意思,但李承晚的平静让他们在吃惊之余倒也安下心来。

但是,李承晚表露出的无动于衷和他心里想的却完全是两回事,他已经知道马立克大使的提案,这个提案对南韩国民来说是非常残酷无情的,韩国人的愿望是南北统一,为了这个愿望而忍受着战祸的痛苦坚持战斗,这一年来,韩国人已经在战火中反复4次南下北上了。

根据美军的推算,在战火中死伤的市民有46.9万人,其中死亡“至少17万人”,然而实际死伤人数应该超过100万。

熄灭战火,恢复和平,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按照马立克提案那样实现和平,就得照现在的状况把半岛分裂,把一个民族分割为两个对立体制的国家和国民,这种分割埋下了对抗的种子,也许将持续数百年。

如果同一民族不同国家这种意识固定化下来,将来再想融合就变得不可能了。那么为什么要打仗呢?为什么要忍受痛苦呢?为什么要流血牺牲呢?

李承晚在听完马立克大使的广播后,立即指示联合国大使林炳稷对美国和联合国进行说服反对工作,虽然下定了决心,但在李奇微和穆乔的面前,他既没有抗辩,也没有牢骚。

6月27日,李承晚发表了反对马立克提案的声明,但是,他的呼声没有赢得一丝美国和联合国的回应。

6月27日当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向美国驻苏大使卡库表明了苏联对有关停战谈判的意向,即谈判的参加者为前线指挥官,谈判内容仅限于军事事项,不包括政治、领土问题,苏联的考虑与美国是一致的。

6月30日,南韩外交部部长卞荣泰发表了韩国政府对停战谈判提出的条件:

⑴ 中国军队退回满洲;

⑵ 解除北朝鲜军队的武装;

⑶ 由联合国出面禁止向北朝鲜提供援助;

⑷ 所有有关韩国的国际性会议要有韩国人参加;

⑸ 保证韩国的主权和领土。如果能确保这五项条件,韩国将同意进行停战谈判。

这些条件提交给了美英等参战各国以及联合国,但是,再次没有得到一丝反应。

各国,特别是美国所关心的焦点是怎么让停战谈判真正开始,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对南韩的条件做出反应。

当天上午8时,李奇微发表呼吁开始停战谈判的声明,由于不知道对手的职务和姓名,停战谈判的呼吁中只能使用“在朝鲜共军司令官”这个头衔来称呼,并提出谈判地点设在元山海面中立国丹麦的伤员船《约德兰迪亚号》上。

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谈判方针是贯穿整个谈判的基本姿态,首先谈判的目的是停止敌对行为、防止战斗再次发生、确保联合国军的安全。

同时,随着谈判的进行,在不了解苏联及中国真实意图的情况要签订一个相对长期的军事协定,谈判范围限于军事问题,并强调要确保最低条件,不要提出过份的要求,避免留下坏印象等。

所谓最低条件,内容如下:

⑴ 由双方相同人数的委员组成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会有在朝鲜全境自由行动、监督停战事项实施的权力,在委员会运作之前,停战无效。

⑵ 以停战战线为中心设置20英里宽的无人地带。

⑶ 除了一比一的替换,双方不增加部队、资材、装备。

⑷ 以一比一的比例为基础尽快交换俘虏,在交换协议签订之前,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将视察所有俘虏收容所并给予可能的援助。

这些方针和条件当时是保密的。

李奇微在声明中,希望停战谈判能尽早开始,并列出了停战谈判的正式代表名单,首席代表是美远东海军司令乔伊中将,代表是第8集团军副参谋长霍吉斯少将、美远东空军副司令克莱齐少将、美远东海军副参谋长帕克少将、南韩第1军军长白善烨少将四人。

李奇微发出停战谈判的呼吁经过了24小时,中朝军队没有给出回应。李奇微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在元山港或开城与临津江之间的街市举行联络军官谈判,以便中朝方面能够响应。

39小时之后,7月1日晚上11时,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出了回答,接受李奇微发出的举行谈判的提案。

回答是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两人的名义做出的,这是第一次公开中朝军队指挥官的名字。

不过,中朝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要求将谈判地点定在开城,建议谈判时间选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的某天,7月3日,李奇微表示接受。

7月4日中朝方面建议8日在开城由双方各派三名代表举行预备会谈,李奇微当即表示同意。

李承晚对于事态如此快速的发展,仍在继续对抗,又发表了要求谈判中止的声明,但没人理他。

中朝方面指定开城为谈判地点据说是有明显意图的,开城作为朝鲜人参的产地比较有名气,而且位于中朝军队控制中,距离第一线约20英里,并位于三八线南侧3英里。

不管怎么说,这样子将给外人留下联合国军发出“请和”信号并到对手的地盘上谈判的印象,另外中朝军队是否准备把占据的三八线南侧的地盘让出来,将三八线作为停战线呢?

如果有过停战谈判经验的话,就知道这种推测是没有根据的,不过,在谈判开始之际,联合国军方面没有人做过这种推测。

中朝军队的代表居住在开城,联合国则在汶山设立了谈判基地。从汶山渡过临津江,经过板门店就到了开城,汶山距离板门店约14英里,板门店距离开城约6英里。

联合国代表乘坐直升机往返于汶山与开城之间,在汶山火车站停有一列12节车厢的“和平列车”,用于记者团的宿舍,代表及军队关系者的宿舍是在车站东方约1英里的苹果园里设置的帐篷营地。

谈判初期,这里只有宿舍、食堂、会议室帐篷和直升机场,到谈判快要结束的时候,这里已经拥有了棒球场、排球场、飞碟射击场、电影院、俱乐部等设施。

预备会议按计划于7月8日举行,联合国方面的联络军官在上午9时乘直升机从汶山出发,联络军官是美空军上校奇尼、美海军陆战队上校马莱、韩国军中校李寿荣、韩语翻译安德伍德中尉(韩国名元得汉)、汉语翻译肯奈斯·禹准尉等五人。

据李寿荣回忆,出发前,首席代表乔伊海军中将曾询问过“北朝鲜军官和你们说一样的话吧?”

他对乔伊如此的不了解韩国的情况感到很吃惊,更让李寿荣感到意外的是给联络军官和代表准备的证件的有效期是三个星期。

“三周的有效期,似乎他们认为实质性的停战谈判只需要两个星期就够了。”确实,连华盛顿都对谈判的前途非常乐观。当天《纽约时报》原引政府渠道消息称谈判将在“数周”内结束,首席代表乔伊也乐观地公开表示“最多一个月”结束谈判。

联络军官乘坐的直升机于9时22分抵达开城北部的指定停机场。

接待他们的是3人,包括1名女性,一行人乘坐3辆吉普来到会场——来凤庄,来凤庄原是商人李贤在的住宅,是多栋房子组成的西式建筑。

上午9时42分,到达来凤庄,中朝方面的联络代表正在迎候,人员有朝鲜人民军上校张春山、志愿军中校蔡清文、朝鲜人民军中校金一波、英语翻译都宥浩(朝鲜人民军少校)、汉语翻译薛贞极(朝鲜人民军上尉)。双方只挥手致意而没有握手,走向会议室的大房间。

进入房间后,奇尼上校快速地走向画着绿色十字的桌子,落座于朝着南面的椅子中,因为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胜利者面南、失败者面北而坐的习惯。

奇尼拿出了联合国方面的代表名单,要求对方也提供代表名单。先由元得汉翻译成韩语,再由肯奈斯·禹翻译成汉语。

张春山提出休会3小时,似乎是要在提交名单前征询上级的指示,中朝方面又提供了午饭、饮料等,但奇尼一行从直升机上取下了准备好的火鸡、牛排等食物吃了起来。

下午的会谈上进行得井然有序,按照预定议题提交了中朝方面代表名单、定下正式谈判的日期、取得保障双方代表团安全的保证。

第一次谈判定于7月10日上午十一点开始,板门店至开城道路将开放,联合国军车辆插白旗、代表以外的随员戴白袖章,往返和会场的安全由中朝方面负责,中朝方面用于谈判时的车辆往返于平壤至开城间时将覆盖白色标记,并事前通告,联合国军将保障这些车辆的安全。

下午4时40分,联合国方面一行乘直升机回到汶山。

李奇微和乔伊都飞到了汶山,范弗里特也接到了通知前往碰面交换意见。之所以通知范弗里特,是为了通知他11日将晋升为上将,并传达参谋长联席会议10日发来的训令。

训令将一直以来有关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的使命内容进行了整理并给予了明确。

内容包括消耗中朝军队增加其损失、为结束战争作出努力、在三八线以南树立韩国的权威、培养韩国军队、守卫日本、在苏联参战时后退、禁止攻击中苏领土……都是既往很明确的事项。

但是,训令又增加了以下新内容:“你可以为了达成你的使命和确保指挥下的部队安全,在需要给予敌人打击时在朝鲜境内实施必要的地面、登陆、空降、海上作战。

但是,任何针对中国领土、苏联领土、鸭绿江沿岸水电设施或靠近苏联罗津港的航空、海上作战都必须事先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许可。

禁止对靠近苏联边境12英里内的地域实施轰炸。”

训令撤销了之前朝鲜半岛作战限制并明确了攻击禁止区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鲜战争开城停战谈判珍贵影像 中朝代表团背后李克农坐阵指挥
跨过鸭绿江.板门店之旅
骄横一时的美国,为何主动提出停战谈判?
开城谈判,李克农隐姓埋名贡献大,另有神秘“乔指导员”
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胜利的非凡意义指向当代
朝鲜战争的停战和谈---读王树增著《朝鲜战争》(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