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五十三浴血上甘岭(9)赢得胜利

11月17日,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命令第34师第106团接替第31师93团,执行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争夺与巩固阵地的任务。

第106团1营进入阵地的时间是17日晚上,在营参谋长李治的率领下,接替了1号、2号、9号及3号阵地的马蹄形坑道,其余阵地均被敌人占领,1营营长宜文光说:进入阵地时,战士们每人只带一壶水、两包饼干和两个萝卜,他们就凭这点东西与敌人对峙了6天。

第106团3营8连3排副排长刘永年是四川内江人,1949年11月入伍,参加上甘岭作战时,刘永年虽然担任了副排长,但由于过去是当报务员,没有直接带过兵,也没经历过大的战斗,因此他心情相当紧张。

刘永年所在的8连是17日傍晚6时左右,由梅桧里向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开进,当夜10时左右,部队来到488高地第93团的指挥所,由第93团的人带路直接来到准备进攻位置。

17日夜里,反击比较顺利,但是,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8日白天。

早上3时多,敌人就出动了8架F-84型飞机,对阵地轮番轰炸扫射,第一批飞机飞走,又来第二批,第二批飞机刚走,炮弹又铺天盖地的砸过来,一直轰炸到天大亮。

上阵地前,团首长指示,1个连守24小时算完成任务。18日这天,刘永年所在的8连,200多人打到黄昏,阵地上只剩下6个人,不包括刘永年本人在内。

这时候,8连副连长张发园带着两个炊事员摸上阵地,上阵地前,他背了50多个苹果,两个炊事员一个背了一袋萝卜,一个背了十几壶水,结果张发元的苹果兜子被一排高射机枪子弹横扫过去,漏了,到阵地上,苹果只剩下6个。

19日,7连又坚守一天,20日,9连又冲了上去,营长权银刚知道,这是3营最后1个连了,他咬紧牙关,不管怎样,阵地不能丢!

20日晚9时多,2营5连开上阵地,连长朱国法和指导员王润成到营指挥所接受任务,营参谋长王满卷告诉他们,敌人已占领6号阵地,要求他们必于拂晓前拿下6号阵地。

时间异常紧迫,根本来不及仔细商议作战方案,连长朱国法建议将全连分为三个梯队,1排由朱国法带领作为第一梯队先行,副连长陈洪范带2排,作为第二梯队,指导员王润成带3排和炮排作为预备队继后。

随着我方炮火准备的开始,5连投入了对6号阵地的反击,时间是11时20分。

攻击的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被炸松的尘土中行进,当部队行至距离敌阵地300米左右时,敌人突然射出三颗信号弹,将整个山谷照耀得如同白昼,使5连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霎时,上百发炮弹呼啸着在山坡上落下,机枪疾风骤雨般地扫射,连长带领了一排被堵在半山腰,进退不得 ,战士们一个个地倒下。

20日夜里5连强攻未果,在营指挥所里,3营长权银刚、2营长王聚新等人得知5连强攻受挫,连长和副连长相继阵亡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权益刚等人决定,改变攻击方法,冲击前不进行炮火准备,利用夜暗,以偷袭的战术惩治敌人。

21日晚上8时,5连指导员王润成将唯一实力未损的3排作为突击分队,由排长胡升高率领,利用夜暗,从448高地向6号阵地运动,悄悄通过了约1千米的敌封锁区,9时左右,7班、8班已按预定计划进至冲击出发位置,七班甚至摸到了6号阵地主峰下端40米处,敌人尚未发觉。

三排长胡升高用步话机向营指挥所发出到位信号,21时10分,权银刚和王聚新遂发出冲击信号。

此次反击相当顺利,激战不过10分钟,歼敌一个半班,我进仅伤4人,6号阵地又回到我方手中。

这次反击的成功,使权银刚等人从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几个人商量向团指挥所提出改变战法的建议。

他们的提议恰逢其时,团长吴孝贤和政委于永贤也正在琢磨改变打法的事情,可谓上下不谋而合。

吴孝贤来到到德山岘军前指挥所,对李德生副军长详细汇报了他们改变战法的具体方案,得到同意后,确定了新的作战方式。

从此以后,第106团不再坚持阵地每失必反,而是集中力量守住主要阵地,对其他阵地则以火力控制,即使敌人占了,无非是徒然增大伤亡,最终还是得撤下去。

他们在进攻中,不让敌人摸到规律,有时候前半夜进攻,有时候后半夜,有时候炮火准备,有时候不准备炮火,采取偷袭,搞得敌人防不胜防。

在防守中,采用用小兵群战法,你来1个连,我只出1个班,你来1个排我只出1个小组,兵力少,全打光也是以少胜多。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部队一面作战,一面抢修坑道工事。

在敌人炮火下修坑道是极其困难的,选择坑道口,既要注意隐蔽,又要适合作战需要,要先除掉被炮火打松了的浮土,挖掘只能用铁镐,挖深后才能用炸药。

而排烟、除渣都要隐蔽进行,防止坑道口被敌人发掘后,进行轰炸破坏,战士们边作战边挖掘工事,体力消耗相当大……。

经过一周紧张作业,537.7高地北山阵地上又形成了新的工事体系:

在1号阵地上共挖了5条坑道,各长17米,另有屯兵洞12个;在2号阵地上挖坑道一条,长20米;9号阵地上修复了一条长19米的坑道;在6号阵地主峰岩石下开掘了一条坚持坑道和5个避弹坑……。

这些工事,基本上可以容纳一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的火炮及粮弹储存,使防守部队越打越主动,逐步站稳了脚跟。

第106团坚守阵地20多天,打垮了南朝鲜军第2师、第9师3个团,完成了任务。

11月25日,第三兵团首长指示:五圣山前沿597. 9阵地自第31师投入战斗后,经20余日现已巩固。537.7高地北山除7、8号阵地及6号阵地敌我各占一半外,其余已全部恢复,第106团正在抢修阵地……据此上甘岭地区战斗作为战役性的作战即应结束。

537.7高地北山之战斗作为一个单独的战斗进行。李德生副军长之指挥所于本月30日解除指挥任务,由第29师张师长、34师蒋参谋长统一指挥第106团作战……

12月16日,第34师前指综合战报通知,第106团参战以来情况:该团自11月18日5时参战至12月15日共28天,圆满的完成了战斗任务,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该团是在有邻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无工事情况下投入战斗的,经上下一致努力,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对敌斗争,终于巩固了阵地(仅7号、8号两个阵地我不易防守)。

第34师前指于12月15日16时结束指挥。

由此可知,上甘岭之战作为战役的结束时间是1952年11月25日,而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则延至12月15日结束。

志愿军第15军司令部于11月26日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

在43天的战斗中,我方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敌25498人。其中全部歼灭敌建制1个营、18个连、218个排,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消耗敌100多个建制连的器材装备,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共投入第15军5个团,第12军4个团,共9个步兵团,加上战役中陆续补充的2000余新兵,合计4.3万余人。

参战炮兵部队有炮兵第2师、炮兵第7师、火箭炮第209团,第 60军炮兵团,共11个炮兵营,计山、野、榴炮133门、火箭炮24门、迫击炮292门)。

“联合国军”共投入美步兵第7师3个团、韩第2师4个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地面部队合计7个团又2个营。(中方认为韩第9师3个团、美军第187空降团参加了战斗,但没有对方材料的证明)

支援部队炮兵16个营又3个连,8个坦克连,以及各直属队及第105新兵编练师9000余人,参战总兵力约4万人。

共有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2个营,170余辆。

航空兵1个大队,飞机约100架,共出动约3000余架次。

战斗中,“联合国军”共发射炮弹190万枚。

志愿军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相当于联合国军的1/4。这一物资消耗量为中国战史上所罕见,为保障后勤供应,共投入运输车辆2163台次,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动员民工6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中,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就有38位,仅第15军立功受奖统计如下:

集体特等功:1个连、3个班;

集体一等功:1个营、12个连、8个排、12个班;

集体二等功:1个营、19个连、10个排、33个班;

个人荣立特等功47人,其中授予英雄称号的有35人,一等功107人,二等功700余人。

这次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博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

上甘岭战役是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这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上将同王近山一样,结束了他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

不久前,12月2日,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非来朝鲜访问范弗里特和克拉克前去机场迎接并陪同范弗里特,艾森豪威尔一行视察了军事司令部和前线战场,两天后送走新任总统,他自己也开始打点行装准备退役回国。另一位美国将军马克思威尔泰勒已被通知,接替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

上甘岭最先参战的第45师伤亡虽然百分之百,但是撤下来后,又给他补了一个整师——186师,这个师开来后,师、团、营、连、排干部全部带回,战士全部留下。

1953年初,第15军撤离上甘岭,奉命开赴东海岸元山地区进行防止敌人登陆作战的准备,将上甘岭防御阵地移交第24军。

离开上甘岭之前,第15军请示兵团首长,决定在五圣山上为上甘岭战役牺牲的烈士,刻几块碑。

图书员毕开文和另外6名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在山顶上盖起小铁匠炉,开始在山崖上的石壁上刻字。从元旦那天开始,经过10天顶风冒雪的紧张工作,他们刻成了三块碑,三块碑的碑文分别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许国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朱友光、王万成同志永垂不朽!”

“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战上甘岭(11)—87团为反击做准备坚守坑道7天
美军打不下上甘岭,师长大骂:志愿军一个团有两万人
铁血铸丰碑——战斗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06团(三)
上甘岭战役解密 秦基伟曾想放弃阵地
难忘的43昼夜——回忆上甘岭战役(四)
铁军热血写忠诚——志愿军第十五军在上甘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