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41、王莽垮台主因是大灾荒,并非改革

王莽的新朝,只存在十五年就灭亡了。很多人认为,是王莽改革失败,不得人心,导致绿林赤眉大起义,灭掉了王莽政权。然而,从《汉书》和其他史料记载来看,绿林赤眉起义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推翻王莽政权,而是为灾荒所迫,无法生存,不得已聚众造反,后来逐步形成了规模。所以,王莽政权的垮台,固然有改革失败、处置不当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遭遇了数百年不遇、难以抵御的大灾荒。

从《中国灾荒史记》来看,西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十几年之中,全国各地的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频发,受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民遍地,数量庞大。这在太平年头,都很难应付,何况出现在社会动荡时期。王莽建立新朝不久,偏偏祸不单行,又撞上了几百年未遇的大灾难,那就是黄河下游大决口,更是雪上加霜。

黄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很容易决口,危害最大的,是下游的决口改道,这在当时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资料显示,从古代至1938年,黄河下游大规模决口改道共有七次。第一次有记载的黄河决口大改道,发生在公元前602年的周朝。六百年以后的王莽新朝,不幸遇上了第二次。

在王莽称帝后的第三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决口,大水汹湧而出,淹没了河北、河南、山东的千里之地,改道至利津一带入海。山东夹在新旧两个河道之间,受灾最为严重,人口死亡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在山东灾区爆发赤眉起义,就不足为奇了。

《王莽传》记载,灾民们因为没有饭吃,不得已才铤而走险去做盗贼,逐渐聚集成了群体,到处抢劫糊口,每天能吃上东西就很满足了。盗贼们虽然数以万计,但为首的只称巨人、从事、三老,这都是乡村低级官吏的名称,说明他们没有大的欲望和野心。他们时常盼望着年头好了,能够返回家园,并不想与朝廷为敌,也不攻打城市。有些县郡的官吏被杀,都是他们自己乱碰乱撞被杀死的,盗贼们并不是存心想要杀害他们。

《王莽传》还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朝中有个大臣到豫州办案,被盗贼们抓住了。盗贼们听说他是朝廷大官,对他很客气,诉了一番苦之后,把他放了。盗贼们怕他再遇到危险,还专门派人把他护送到县里。这表明,赤眉起义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与王莽政权为敌。

南方的绿林起义,也是这种情况。荆州一带发生灾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好成群结队地到沼泽地里挖野菜充饥。由于人多野菜少,经常发生争吵抢夺。有叫王匡、王凤的两个人,时常给大家调解,大伙就公推他俩当首领。王匡、王凤把这些饥民组织起来,聚集了几百人,上了绿林山,占山为王,劫富济贫。绿林好汉的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

赤眉绿林起义,与陈胜起义有着本质的不同。陈胜起义之初,就鲜明提出了“诛暴秦,伐无道”的口号,矛头直指秦王朝。而赤眉绿林,只是因为遭受天灾,无法生存,聚众造反,寻条活路罢了。后来,起义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地主豪强和刘氏宗室纷纷加入,他们痛恨王莽篡汉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矛头便指向了王莽政权,这就由自发的农民造反,变成有政治倾向的武装团体了。

对绿林赤眉起义,王莽起初采取安抚的办法,同时对灾民进行救赈。无奈灾民太多,国库空虚,解决不了问题。王莽没有办法,居然派人去各地,教给饥民煮木头吃的办法。

当时也有大量灾民涌入京城,足有几十万人。王莽下令,从国库里拿出粮食,煮粥给饥民喝。但人多粥少,官吏又乘机将赈济的粮米据为己有,致使饿死者十之七八。

王莽听说了,责问负责赈民的官员。那个官员从市场上买来肉羹,端给王莽看,说:“灾民们就吃这样的饭,都在盛赞皇上的恩德。”王莽居然相信了。王莽后期所用之人,很多是这类溜须拍马、刻薄寡恩的小人。

为了度过灾年,表示与民众共患难,王莽还下令停发各级官吏的俸禄。这又是一个天真愚蠢的做法。各级官吏为了养家糊口,变着法地敲诈勒索民众,进一步加重了民众负担,造成了新的人祸。

灾情持续不断,朝廷无能为力。灾民越来越多,各地造反者风起云涌,后来主要汇聚成两大势力。南方有绿林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方有赤眉军,由樊崇率领,因他们把眉毛涂成红色,便于识别,故称赤眉军。两股力量都发展到几十万人,多次打败王莽派来的围剿部队,声势浩大。

后来,绿林军的实权,被有政治野心的刘氏宗室和地主豪强所控制,打出了“恢复汉室”的旗号。绿林军找了个叫刘玄的当皇帝,他们宣扬王莽毒死了汉平帝,历数王莽罪状,要推翻王莽政权。

王莽虽然尚有不少军队,但由于在改革中侵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他们已与王莽离心离德了。地主豪强们对王莽更是恨之入骨,成为反对王莽的骨干力量。王莽军队屡战屡败,王莽政权处于崩溃状态。

面对这破败的江山,王莽想要建立公平社会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带领群臣,来到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王莽亲自写了有一千多字的策文,向上天陈述自己的理想和所做的一切,对天祷告,发誓说:“如果是我王莽做得不对,就请上天降下霹雷,把我劈死!”

王莽说完,趴在地下,捶胸大哭,声泪俱下,以致于哭哑了嗓子,发不出声来,但王莽仍然不肯起来,不停地叩头痛哭。

有人认为,这是王莽的荒唐之举。笔者却觉得,这是王莽内心真情的流露。王莽确实大有苦衷,他满肚子的委屈,也只有向上天倾诉了。王莽勤勤恳恳,廉洁自律,不图享乐,一心为天下苍生着想,为什么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和抛弃呢?王莽心中委屈,所以才大哭特哭。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见大势已去,走出白虎门,登车前往渐台,想依托池水做最后的抵抗。公卿大夫和随从官吏等一千多人紧紧跟随,不肯离去。绿林军把渐台团团包围,双方进行最后的决战。

王莽这边箭用完了,就短兵相接,展开肉博。战至最后,一千多人全部牺牲,没有人投降或逃跑。笔者不由地想起明朝崇祯皇帝,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的文武大臣跑得精光,身边只剩一名太监。而王莽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却有一千多人甘愿陪他去死,这说明什么呢?

最终,王莽战死,终年六十九岁。可怜王莽,壮志未酬身先死,长留遗憾在人间!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一个封建王朝的垮台,完全归罪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这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全面和客观的,比如大灾荒就是摧垮王莽政权的主要因素。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辩证、客观地分析封建王朝垮台的历史现象。

王莽, 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辅政大臣身份夺取皇位的,自然要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公敌。封建统治者极力丑化歪曲王莽,那是肯定的。《汉书》虽然总体上否定王莽,但能够秉持史学家的职业道德,对他的一些善举和优良品质作了如实记叙,是很不容易的。《汉书》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社会向前发展了两千多年,作为现代的人们,是否应该对王莽进行重新认识,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呢?

通过读《汉书》和其他史料,笔者认为,虽然王莽是改革失败者,也有一些缺陷和问题,但总体来看,王莽应该是一个严于律己的正人君子,是一个愿意为天下苍生谋利益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满怀壮志有胆略的改革家,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

王莽死了,但战乱仍在继续。刘氏宗室兼地主豪强出身的刘秀,经过多年奋战,灭掉了赤眉和其他起义军,统一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汉时期。

笔者将依据正史《后汉书》的记载,继续撰写东汉故事,希望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倒霉的“圣人”王莽,一心造福万民,最后却被万民群起而攻之
除了西汉与东汉之外,还有一个汉朝,但史学家都不愿意承认
被“位面之子”击败的“穿越者”《王莽》33 天灾人祸 绿林赤眉
汉朝篇 · 大汉复兴!分裂多年,天下再统一!「中国通史笔记」1.41
{原创·第二稿}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九一二·渤海王迟昭平(马怀超)
华夏风云五千年之王莽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