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尔衮与姜瓖的晋北之战

在北方抗清历史上,清军大同屠城,在人数、时间上都超过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出悲剧,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姜瓖的行为,也严重动摇了满清的统治,以至于多尔衮几乎调动了当时能够调动的所有清军,前来镇压。满清立国不稳,通过这种暴力手段恐吓,以至于很少有史书敢于直接记载这个事件。

一、反清复明风雨动摇

姜瓖是个亦反义覆的小人。他破釜沉舟,与满清舍命相争,但早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就是败了,亡命草原。姜瓖是患得患失之人,舍弃不下荣华富贵,更看重自己的私利。姜瓖以永历封的大元帅名义四处号召抗清,同时命各部率军驰援大同。姜瓖在晋北旧部有十余万人,各处起义的明军也不下数万。晋西石楼、永和、交城,汾州、平阳一带,遍地皆贼,太原府郑名标率军民割辫,刘永忠等拥众十余万,晋东南的长治地区也全部易帜。刘迁、张五桂等攻围崞县,反清之风迅速蔓延山西全境,威胁整个西北防务。多尔衮气急了,命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火速领军围困大同。南征的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各负责一方的叛乱。豫亲王多铎也带病在大同周边,四处扫荡。

姜瓖世代驻守大同,他的家族盘根错节,满清一时动不了他。他以前承认了满清的正统地位,表示愿意成为大清的忠良,是多么的虚伪。姜瓖随阿济格西征,征剿高一功等部时颇为卖力,也是想给满清留下个好印象,有个后路。但不同于吴三桂等没有自己的地盘,必须随时出战。姜瓖有自己的大同根据地,满清对其疑虑加重也是必然的。姜瓖总是对满清敬而远之,不让满清插手大同军队的指挥权,这是不可能的。姜瓖的所作所为,吴惟华、耿淳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想到,来的怎么快。姜瓖本来想要夹着尾巴做人,清廷还是不放心,大同离北京太近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息?而且姜瓖是个白眼狼,亦反亦覆,说不上啥时候就反咬主子一口。

南方稍一平定,金声桓、李成栋一死,吴三桂等还忙于四处围剿,清廷就向姜瓖这位坐镇一方,拥兵自重的贰臣下手了。多尔衮借着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儿几百骑兵犯边,小题大做,命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扬言攻打蒙古。其实,姜瓖早就看出来是怎么一回事。满人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这就是先甜后苦。多尔衮举重兵西出,看似冲着姜瓖,实际上是要将占据半个中国的西北全部牢牢控制在大清手里,不能留下隐患。大同兵额应当是二万,而姜瓖不予裁减,还肆意截留地方税赋,这不臣之心,多尔衮是清楚的。大同地区政权几度和平交接,未经战乱,相比之下,还算是宽裕。李自成封爵于姜瓖,答应其世守大同。多尔衮并没有答应姜瓖太多,只是维持原状。这一来一往,姜瓖还是有所觉察和失落的。如果他没有了兵权,加上这来回的叛变,自己也就成了别人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姜瓖也不是没有脑子,关键是私欲太盛,最后吞噬了他的眼光和良知。姜瓖回想自己亲率十万强兵主动归顺了满清,这在当时的明军将领中应该可以拔得头筹,可是自己无论如何向清廷表白,却落得越来越不被信任的下场,心里自然极为恼怒。已经雉发的姜瓖就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无法保护,这活着还有何意义。其实,这是当时许多降将的共同心理,而对于老百姓关键还是能够过上安定的日子。但是姜瓖已经利欲熏心,以为在跟风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前景。多尔衮推行雉发本来也是小心翼翼,但是随着南方的逐渐平定,尤其许多投降的汉人主动留辫子,穿满服,有的地方在官员的带动下,全州县主动雉发,一下子让多尔衮感觉到不留辫子的汉人皆有反意。其实大多数人为了活命,也不得不这样做。只有少数人可能意志坚定,对前朝抱有深深的恩情。

二、士气低落起事失败

姜瓖以复明衣冠为号召,发布了抗清动员令,一时晋北朔州、浑源一带遥相呼应,附近十一城皆叛,很快蔓延到了整个山西,临近的西北也动摇。西北万练率部袭击了偏关,姜瓖即以万练为偏关道都督。万练等明将其实原来并未接受清廷的委任,委曲求全中他们还是在姜瓖的控制下。扫除外围的清军一到,万练的乌合之众被打得丢盔卸甲,逃入了九仙台。明军的战斗力如此不堪一击,原应是多方面的。本来这些明军原来就士气低落,给养没有保障,多是靠打家劫舍度日,明显不如清兵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由于清军西北只是控制一些大的城镇据点,小一些的、偏远的,根本顾及不上,所以一哄而起的义军看似兵马万千,却是没有统一的号令。姜瓖的军令就是命令各部驰援大同,也没有对这些援军有任何的接济,慢慢的各地义军也就无暇他顾了。双方作战,对各地老百姓影响很大,基本生活都乱了套了。就是没有战争,各地纷纷起义,对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是负面的效应。再加上各地交通堵塞,沿路抢劫,占山为王,使货物贸易完全中断。

本来相对于全国,晋北地区还算稳定,姜瓖的两次反正,至少当地的社会秩序没有太大的变乱。基本农业生产,商品货物贸易,大同成为清军入关前后,较为稳定而富庶地区。虽然李自成和清廷多次搜刮,大商富户囤积居奇,克扣提价,但起码大多数然人还能活命。相对于当时战乱的地方,这里够好的了。山西起事以后,清军陆续前来镇压,姜瓖把所有的物资储存在城内几个秘密地方,并在操场城、东关、南关,设有备用军事设施。大同城内粮食完全是定量供应,没有富余,有时连喝一口米汤,都是奢望。为了保证作战士兵的口粮,大同城内几大街道设有驻守军队的饭菜供应点。士兵换防或者操练完毕,到了饭点,根据区域划分,前来这些地方就餐。本身士兵的饭食就比平时差了很多,但起码还能吃饱,但穷人就没这个福气了。所以,一到饭点,周围挤满了等待吃剩饭的贫民、乞丐,老弱病残。除了极少数运气好的,大多数也就喝西北风了,因此这里时常很乱,也经常死人。

此前山西总督耿淳未能事先防范姜瓖,给清朝北方统治造成严重威胁,被多尔衮革职查办,由佟养量接任。佟养量急忙带领山东八旗精锐进攻代州一带的刘迁。佟养量一路过关斩将,刘迁连连大败,兵走平型关,又被清兵所伏击,死伤无数。他不得不带领残部退入五台山据险扼守。义军一败,许多人就起了疑心,为了自己的后路,出卖同僚以便保全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降将的帮助之下,清军凭借优势兵力,翻山越岭逐寨进攻,把刘迁部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山区。最后刘迁率残部三百余人死守黄家寨,清兵三千余人轮番进攻,经过激战,刘迁父子与三百将士全部阵亡。这样一来,宁武、偏关、河曲、兴、岚等州县不攻自破,一时遍地饿殍,哀鸿遍野。

根据多尔衮的作战方略,解决了山西北部的刘迁,就要威逼大同城了。而大同城的东南部,浑源、广灵、灵丘等地,不仅据险易守,而且拱卫大同,威胁北京。姜瓖分兵数千,又派了几个心腹爱将驻守这里。多尔衮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急速攻克浑源、广灵,招降应州、山阴之后,亲自来到大同城下向姜瓖晓谕:“向使他人至此,尔或顾畏不从;予兹躬临,可欢然来顺。如来归顺,尔姜瓖诸罪悉与赦免。谕到可即出降,自恩养如故。勿更怀疑虑,以贻害阖城官民也。予来尔不归顺,则再无生路矣。予言一出,脱有反覆,天下之人谁复信之?”对于这些鬼话,姜瓖再也不相信了。姜瓖只想割据一方,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无意与满清争夺天下,也没想反清复明。他已经骑在了虎背之上,下是下不去了,只能硬挺。大同城高墙厚,粮草充盈,守军破敌不足,守城有余,姜瓖与满人已经难于共事,他只能死里求生。

姜瓖答复多尔衮道;“自归顺以来,卑职未有毫发罪过,随大军西征,屡破强敌,未蒙升赏,反被猜疑。且选出各官又肆行凌虐,民盖难堪。顷者,英王师至,催办粮草,绅士军民苦不可当。臣与大同一方百姓委属无辜,谁肯坐而守死?况阖城之人,矢志誓死,王纵开诚肆赦,谁敢遽信?是惟更降一谕,明指以全活之方。若不开恩,臣惟率众以俟,无他想望矣……”这次劝说不了了之。多尔衮放心不下京城之事,在山西留了一月左右,就又回京城去了。此时清兵已基本控制住了山西,姜瓖的指挥棒也越来越不灵了。后来外面都不把他的军令当回事,都自称为总督、总兵、大将军等名号,发展自己的力量。清兵是有领导核心的,多尔衮一言九鼎,没人敢不听。清兵可以集中兵力将义军各个击破,不到一年时间,就占据了主动,而起义军却不行。

三、清军屠城生灵涂炭

顺治六年(1648)正月,安顿好京城之事后,多尔衮二次直扑大同,亲临战场。面对高耸的大同城墙,多尔衮一时不知如何破解。他坐镇在大同东门外御河东岸边的真武庙,多次派人射降书于城内,要求姜瓖投降。但姜瓖正做着自己的美梦,全置大同城百姓的安危不顾,要坚决抵抗到底。大同城墙坚固难攻,清军已经围困大同城九个多月,以前佯装要来大同的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现在都已兵临大同城下,把个大同围得如铁桶一般。每天,源源不断的粮草从京师调往大同,多尔衮甚是苦恼,南方刚刚平定,这些大军长期在此坚守,会不会再出乱子。此时,天寒地冻,多尔衮知道此时用兵不利,姜瓖的拖延坚守是在考验彼此的耐性和实力,等待时机。他便决定继续用招抚分化的政策加以解决。同时,众王的八旗主力又列队大同城下,天天炮击,但是由于大同城护城河又宽又深,效果不是太好。

战乱已经一年,整个山西都断了粮,清军也是勉强维持。初期直接从京师调来,山西南部平定后,又从关南调运。至于陕北的抗清之军,也被吴三桂之流痛击,残余逃之夭夭,这种形势对姜瓖十分不利。大同这座城已无粮草保障,十几万军民缺水断粮,病的病,死的死……到了七月,城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姜瓖不思突围之策,只是死死把住剩余的粮食。他置几万将士的死活不顾,更不要说百姓了。城中先杀战马,接下来就是吃老弱妇孺,人人都饿疯了,强悍的百姓也联合起来捕捉游兵吃,大同城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见外援无望,将士们也都各生异念,与当初起事时大不一样,他们都被姜瓖伤透了心。而此时姜瓖只顾着自己,与妻妾们还是花天酒地,过一日算一日。八月的大同酷暑难当,此时城内疫病又起,死者不能出城,只能浅埋于城中空地,天气炎热,腐臭难闻。城内兵民疲惫,军心动摇,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个个如同鬼怪一般。

顺治六年(1649)八月二十七日,清军发起总攻,东城墙已坍塌,清军敢死队已登上城头。姜瓖眼看大局不好,急忙召集高级军官议事。他的妹夫杨震威本来是个反复无常之人,多尔衮派人给他送了密信,叫他里应外合,他不顾亲戚的情义,采取了一个卑劣的手段。会后,姜瓖叫兄弟姜琳、姜有光和杨震威继续秘密商议,准备突围逃跑,北上蒙古。这时大家都饿了,杨震威叫人拿来一坛老酒,四人喝了个酩酊大醉。谁知杨震威留了一手,他把喝的酒统统吐了出来,半夜乘机杀了姜家兄弟。杨振威马上带领六百余名官兵举行哗变,持首级开城门投降。多尔衮得到密报后,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大同城内的官吏兵民尽行诛之。在锦州开城出降之后,满清也是尽杀饥民、穷鬼,杀饿鬼是满清的习俗。大同被围攻达八个月之久,有多少存粮也早吃光了,遍地奄奄一息的人。数万强悍的边兵没与满清拼杀而死,却死于饥饿与自相残杀。姜瓖之乱导致十几万大同军民惨死,也险些断送了大清的江山。姜瓖之死终于让多尔衮松了一口气,汉人反清武装更是群龙无首了。

多尔衮痛恨大同城居然围困这么长时间才攻下,气愤不已,颜面尽失,遂将积怨发泄至全城老百姓身上。清兵奉谕旨个个像野兽般冲进城内民房,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由于清军从东面进攻,西面防守较弱。粗略估计,城内有十几万兵民,除从西门逃出两万多,其他无一幸免。多尔衮除对大同兵民斩尽杀光外,为了防止人们再次反抗,又把大同城墙斩去五尺。《清祖世实录》记载:“将大同城垣自垛撤去五尺”,焚大同府门、都察院、行都司、总镇署……当时城内是血流遍野,荒废不堪。《大同县志》载:当时是“市井空墟,宅舍瓦砾,绀宇琳宫,鞠为茂草。”还废大同府为县,府治和总镇署移到阳和卫(现阳高县城),县治移到西安堡(今怀仁市西北),并降罪雁门关以北大同周边地区的民众,三年内不致仕,不录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丰县欢口镇晏桥村:关于晏氏一世祖可歌可泣的美丽传说……
大同之屠死了多少人,多尔衮怒杀十万平民
大同之屠死了多少人,多尔衮怒杀十万平民血流有声
明末三大秀才,凭一城之力,81天绞杀7万清军,连灭满洲三位亲王
松锦大战(一):崇祯帝受撺掇死命催战,皇太极呕血率军亲征
大同之悲惨岁月——屠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