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丞相治蜀初期面对的三大难题(攘外必先安内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223年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在治理益州前,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麻烦就是南中的叛乱。

该好好介绍南中地区了。

南中地区指的是益州南部的四个郡:牂牁郡、益州郡、越巂郡和永昌郡,这四个郡范围很大,大体相当于今云南、贵州两省以及四川省西南的一部分,这里远离成都,遍布高山大河,杂居着各少数民族部落,蜀汉的统治相对薄弱。

刘备曾邓方为安远将军,镇守南中,邓方统御有术,确保了南中一带没有发生大的叛乱。

222年邓方去世,尚在夷陵前线的刘备问益州别驾李恢谁可以接任邓方,李恢毛遂自荐,刘备遂派李恢去往南中(李恢后来在丞相的南中之战立了大功)

等刘备兵败的消息传来,整个南中沸腾,益州本土豪族和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跃跃欲试。

先是越巂郡叟人头领高定元起兵反叛,杀了蜀汉任命的郡将焦璜,举郡称王。紧接着,益州郡有人闹事,杀了太守正昂,公然反叛。

诸葛亮接到报告后十分忧虑,现在大规模用兵南中条件并不成熟,为啥呢

1、夷陵之战,蜀汉的倾国之兵全部覆灭,短期内要招募训练一直精兵不太现实。

2、外部曹魏、孙权都虎视眈眈,孙权任命被刘备赶出四川的刘璋为益州牧,刘璋不久去世,孙权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继续图谋益州。

3、内部思想混乱,蜀汉朝廷本身就很复杂,刘备的嫡系力量,初期跟随的从龙之臣还有荆州派在襄樊战役、夷陵战役损耗大半,而益州派内部则分化严重,有亲刘的,更有许多投降派。在刘备驾崩后,朝野上下更是动荡不安,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只有先把内部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做到行动上的统一。

丞相需要先练兵,同时在外交上破局,内部则要统一思想。

南中问题只能先搁置一边,但他没有被动放弃,派遣对益州本地事务很熟悉的张裔(张裔,益州人,坚定拥护刘家)为益州郡太守,去南中稳定局势。

张裔到益州郡后,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益州郡豪族雍闿,雍闿在当地很有势力,益州郡太守正昂被杀他就是幕后的主使者。

雍闿表面与张裔虚与委蛇,趁张裔不备,趁机发兵将张裔抓了起来,公开叛蜀。

诸葛亮知道李严长期担任犍为郡太守,在南中有一定的威望(李严曾讨平犍为马秦、高胜的数万叛军,击败过越巂郡夷帅高定)

就请他给雍闿写信,李严前后给雍闿写了六封信,晓之以利害,雍闿无动于衷。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又发生了牂柯太守朱褒举郡响应雍闿的事件。

为啥呢?

益州从事常房在牂柯郡巡视,常房早就听说朱褒将有异志,就把朱褒的主簿抓起来审问,后来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

朱褒知道阴谋暴露,反而诬其谋反,攻杀常房。

此时南中大部皆叛,只有永昌郡忠于蜀汉,雍闿率领叛军攻打永昌郡,太守吕凯和郡丞王伉坚决抵抗,吕凯在本郡颇有恩义,郡兵协力,为蜀汉守住了南中的根据地(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人。他们是吕不韦的后代,当年秦始皇杀吕不韦,徙其子弟宗族到蜀汉,后汉武帝在西南夷置郡县,又把这些吕氏后人迁居于此,当地还有一个不韦县)

永昌的孤守,让丞相可以暂时腾出手去处理最紧急的事务。

首先就是要统一朝廷上下的思想。

刘备驾崩的消息传到曹魏那边,众人认为蜀汉除了丞相外已经没有拿的出手的人才了(五虎将也只剩下赵云一人)

曹丕于是让手下的大臣们给丞相写信,劝蜀汉效仿东吴,接受曹魏的封赏。写信的人很多,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华歆、王朗是天下名士,陈群是曹丕的实权人物,诸葛璋则是丞相的本家)

面对曹魏的舆论战,丞相写了一篇名为《正义》的文章作为回击,丞相用这篇文章向内外郑重表明,蜀汉绝不可能投降,先主所制定和追求的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不会放弃!

可不要小看舆论战的威力,蜀汉后来真的就是被邓艾拿下的嘛?如果上下团结一心,邓艾这点兵马还想拿下成都?邓艾的军事奇迹无非就是建立在蜀汉内部已经打定主意投降的基础上罢了。

内部思想统一后,丞相开始外交上的破冰。

孙权虽然偷袭荆州,在夷陵大败刘备,风光一时。但随后曹丕就三路南下伐吴,孙权艰难击退魏军后,开始真正理解了鲁肃的战略规划。

老二老三不能内讧,只有联手才能抵御老大。

江东本土离魏也就一江之隔,在荆州更要投下重兵,北防魏、西防蜀,这条千里防线稍有疏漏,那就是满盘皆输,像陆逊这样的名将毕竟是少数。

此外孙权这些年给曹丕装孙子装的那是相当难受,因为他目前名义上是臣服于魏的,这也就意味着他对吴国的统治其实是有着巨大政治漏洞的。

孙权之前曾派冯熙去成都吊丧,观察刘备死后蜀汉国内的情况(冯熙字子柔,颍川郡人,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冯异的后人,冯熙后来出使魏国,被曹丕借故扣留,到死都没有回去,孙权听说后流泪不已,称他为当世苏武。)

冯熙到成都后,当时正值蜀汉国丧、新帝刘禅登基,丞相十分繁忙,无暇与他深入交谈,但双方应该有了初步的沟通和了解。

223年11月,蜀汉内部政局稳定后,丞相开始派中郎将邓芝来武昌回访(

邓芝的先祖邓禹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曾任郫县令、广汉郡太守,很有才干和政绩,新帝继位后被丞相调到尚书台任尚书,是丞相处理日常政务的重要助手)

为啥选中邓芝呢?

毕竟蜀汉和东吴因为偷袭荆州、夷陵大败结下了深仇,即使丞相有心主动化解,但很多人还是心怀怒气,不愿与江东和好。

只有邓芝具备大局观,他明白蜀吴联盟的重要性,主动向丞相建议:“现在主上年幼,又是刚刚登基,应当派遣使者到孙吴,重新缔结双方的友好。”

丞相很欣慰,与孙权友好这件事他也想了好久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邓芝于是被改任为中郎将出使孙吴,邓芝到来后,孙权还想搭搭架子,没有立即接见邓芝。

邓芝便自己上表求见孙权道:“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

孙权于是马上接见他,对邓芝说:“我原本诚心想与蜀汉和亲,但恐怕蜀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犹疑了。”

邓芝回答的十分精彩

1、吴国和蜀国加起来占有四个州的土地,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

2、蜀有重重天险,吴国有三江之阻

3、如果把两家的长处结合起来,互为唇齿,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

4、大王如果委身于曹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如果不从,就会奉辞伐叛,到那时如果蜀国再顺流而下,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邓芝把蜀吴结盟的意义讲的十分透彻!

向曹魏称臣不可行,你永远就得任人摆布。

如果你少有反抗,魏国再度南下伐吴,蜀国也乘机落井下石的话,江东还防得住嘛?

孙权沉默半天,对邓芝说:“你说得很对。”

但还有一个问题,蜀汉刘家已经登基当皇帝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孙权希望能够两国对等,哪怕将来灭魏后,也是二主分治。

潜台词就是将来他也要当皇帝(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这是个极大的难题,因为自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大家都认可了一个事实:天下只能为一家所有!

不是曹家的、就是刘家的,现在是曹魏篡汉,所以蜀汉要打回去。

孙权如果要称帝,蜀汉认不认呢?

邓芝当场给出了完美的回答:(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

并魏之后,咱到时再打。(当然背后一定是丞相提前就摸清了孙权的路子,交代了蜀汉的底线)

孙权非常欣赏邓芝的坦率,给丞相的回信中说到: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从此刻起,孙权彻底打消与曹魏缓和的幻想,坚定地与蜀汉联合,再未反悔!

咱们一起打魏国,等打败了魏国,到底谁才是真命天子,咱们再一决高下,但是在此之前咱们不可互动干戈,是最忠诚的盟友!(哎,孙权你要早点有这个认识,此时的豫州、徐州也许早就是江东,曹魏说不定已经被 赶到黄河以北了)

第二年夏天,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回访成都(张温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此后孙权会和这四大家有一场惨烈的博弈)

张温为表明和解的诚意,在呈上蜀汉朝廷的文书里刻意称颂蜀汉,双方敲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盟约,蜀吴再度结盟!

孙权有了底气后,宣布不再对曹魏称臣,这就让曹丕很没有面子了。

225年,曹丕兴兵伐吴。

丞相真乃大智慧,从三面受敌(北面曹魏、东面孙吴、南面内乱)的不利态势下,通过外交上的破冰,一举化解了外部的两大威胁,趁魏吴交战这个机会,在休养两年后,丞相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南中问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通鉴】39. 七擒孟获(上)——诸葛亮为什么非要亲自南征?
三国名臣列传(下)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85)——诸葛亮平南中·曹丕的是非功过
鲁肃不死孙刘联盟是否继续维持下来,答案不会,鲁肃也绝非老实人
雄才大略诸葛亮(7):巩固益州
蜀汉后期的一位人才,修复蜀吴联盟,率军平定叛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