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训政时期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时期
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时期
训政时期又称“约法之治”。1924年1月23曰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所指出的“建立民国”的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的第二个时期。在经过军政时期之后,还须实行训政时期,即军政府把地方自治权授予人民而自总揽国事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施行约法,进行政治训练;筹备地方自治,并以三民主义训练人民,使其了解应行使的民权和应尽的义务;发展经济并进行社会建设。预定6年时间完成。凡一省所有县全部完成上述任务,就可以结束训政,开始宪政时期。孙中山后来否定这一学说。
目录
1基本介绍
基本介绍
编辑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一省之内全部县实现自治时,即可结束训政,进入宪政时期。
1928年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名曰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除异己,建立独裁统治。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1931年5月12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共施行十八年。
免责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第一疑案,“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的死亡与幻灭!
宋教仁到底是谁害死的?
历史百科: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略论孙中山政党思想及其影响
李烈钧为何被免去江西都督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起草的关于建设中国的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