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尼克松访华时,问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回答7字让其哈哈大笑

2011年,尼克松访华的重要推动和执行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论中国》出版,其中披露了这一重大事件的不少细节。

当时中美双方的矛盾点聚焦在台湾问题上,不过真正谈话时却往往意在言外。

尼克松曾经发问如何称呼蒋介石,毛主席的回答中也显示了一贯以来的对台态度。

毛主席与尼克松谈“蒋帮”

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时间,被后世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这一访问从1972年2月21日正式开启,距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年的时间。

基辛格在《论中国》的“尼克松在中国”一章中写道,围绕着台湾问题,中美双方持续相互指责了二十来年。

但是当毛主席与尼克松总统面对面交谈时,谈话内容中却并没有浓墨重彩谈台湾。

毛主席看似无意地提到了“我们共同老朋友”蒋介石,尼克松便提到了两边相互称呼和态度的问题。

周总理解释说,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候会互相称“匪”,总而言之,“我们互相对骂”。

毛主席补充了一句: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之间要长得多。

这几句看似闲笔调侃,因此几个人说到这里也就大家哈哈一笑,转向去说其他话题了。

实际上,在尼克松访华的各次会晤交谈中,关于台湾始终有一条明确的原则贯彻其中,这也是访问最终能够取得成就的基础和原因。

来自美国的橄榄枝

既然被称为具有冲破坚冰的意义,这件事从策划、接触直到达成并公之于众,显然不是件很轻松简单的事。

1969年初,理查德·尼克松入主白宫,就任美国第37任总统。

头顶着“反共斗士”称号的尼克松为什么上位不久,就秘密指派基辛格开始加速对华接触进程呢?

据后世研究者的推测归纳,尼克松采取这种策略主要是出于应对强势苏联的考虑,同时也希望尽快解决被传到自己手上的越战烂摊子。

此外当然,选票也是个重要的考量项目,尼克松认为一旦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将有助于实现连任总统。

后世说起尼克松访华,多方奔走、斡旋其中的基辛格往往被视为功劳和“苦劳”都最大的人,但实际上双方的沟通逐渐顺畅,还借助了不少第三方的传话。

1970年底,尼克松在某次联合国纪念活动上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给中国带话,透露除了建立沟通渠道、甚至可能派出使节秘密访华的意向。

在这件事情上,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叶海亚·汗既表现得非常小心谨慎,同时也的的确确出了不少力。

他指定了巴国将军、大使、秘书等信任的人员来秘密推动进行此事,全程绕过美国国务院、巴国外交部,连传话都全用传递口信的方式进行。

最终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成为现实,“巴基斯坦渠道”也起了很大作用,各方都说过“感谢巴基斯坦朋友”这类的客套话。

波罗行动和“Eureka”

早在巴基斯坦总统两边“传话”的过程中,周总理已经再次强调过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一贯以来坚持的原则之一。

另外在此前几个月,由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上错车”而引发的一连串事件最终促成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小球转动大球”也像是某种信号,世界氛围似乎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即使是这样,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也照样显得有点“偷偷摸摸”。

在白宫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基辛格的这次出访被包装成前往南越、泰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公干,最后还要飞往巴黎去见驻法国大使戴维·布鲁斯。

实际上,基辛格早就计划好在逗留巴基斯坦期间搞个金蝉脱壳:他装作身体犯了什么老毛病闭门不出,这样人们就会以为他逗留在巴基斯坦。

然而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军用汽车,甚至叶海亚总统的专机波音707早就准备好供他使用,可以接送他秘密往返北京。

这个秘密计划说起来也挺紧张刺激的,后来基辛格应该也挺以此自傲。

他把这一行程称为“波罗一号行动”,意思是自己的举动就像是几百年前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一样,既有巨大的未知风险,又彰显了他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基辛格的第一次秘密访华虽然过程刺激,但收获也十分丰厚:台湾问题的立场再度重申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时间基本敲定,后来震惊世界的尼克松访华声明草案也已经基本拟定完成。

这次访问中还有另外一个被视为标志性的画面:周总理前往基辛格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与之会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中美两国高级官员终于握手。

此后,尼克松总统收到了一封来自基辛格的神秘电报,内容只有一个词——“Eureka”。

这是俩人早就约好的暗号,意思是他已经圆满完成了计划。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三个月后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就顺利也轻松得多。

在“波罗二号行动”中,基辛格不用再那么小心翼翼地掩人耳目了——他乘坐着美国总统自己的专机飞到了北京。

其实据披露,关于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的日期,双方本来选定1972年的夏季,然而考虑到197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最后又把时间提前到了那一年春天。

这也可以侧面证明,对尼克松这样的美国政治家来说,大选、选票都是头等大事。

尼克松的中国之行

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他写下了自己第一次前往中国前的心情,他说这“正像很早以前在地理上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一样不可预卜,并且在某些方面一样危险”。

可能是为了缓解焦虑,也许是希望获得更多有益信息,他在出发前甚至还把法国传奇作家安德烈·马尔罗请到白宫来做客,希望对方能帮助他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1971年的7月15日,尼克松在一次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中首次透露了访问中国的计划,他强调这一决定的原因是深信“所有国家都将从紧张局势的缓和及美中关系的改善中获益”。

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中国,对一个此前未在外交层面承认、且已有二十多年几乎断绝所有接触的国家进行访问。

多年之后,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温斯顿·洛德曾说,他自己参加过好几任总统的许多次峰会,但尼克松访华那次的准备,是他所见最为谨慎周密的。

双方的努力显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尼克松抵达的第一天,媒体就抢到了大量具有轰动性的新闻:尼克松总统向在机场等候迎接的周总理走去,两人紧紧握手持续了一分多钟。

总理如此描述这个场面: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尼克松的回忆录里则写道:握手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除了紧锣密鼓的洽谈之外,双方的各种公开活动称得上是宾主尽欢。

在欢迎美国总统到访的晚宴上,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是“干杯”,连现场乐队准备的音乐都十分应景——《美丽的阿美利加》,这是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演奏的曲目。

客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尼克松不但引用了毛主席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出手使用筷子居然相当熟练,令宾主双方都大为惊奇。

据尼克松夫人后来爆料,为了掌握熟练用筷子的能力,尼克松访华之前曾经私下苦练了好几次。

这些细节当然不仅仅是为重大历史事件增添花絮那么简单,其中也反映出了宾主双方对这次访问会晤的重视和诚意。

周总理对此大加赞赏,现场赠送的珍贵礼物更是让全场沸腾,尼克松夫人也忍不住欣喜惊呼。

这份礼物就是如今已经火遍全球的“滚滚”大熊猫,在美国民间,1972年甚至还有个别名叫做“熊猫年”。

临时会晤

这场访问的高潮来自两国签订并公开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它的历史意义不用多说,这也是日后双方关系进一步改善发展的基础。

洛德把这份公报的亮点概括为“非传统,但非常成功”,关键和妙处在于双方都同意推迟解决棘手问题,这也是这份文件的独特之处。

虽然大体而言这次访问的过程和结果都被视为圆满且具有创造性,但其中也仍然有事先并未计划的活动,那就是与毛主席之间的一次临时会晤。

总统专机抵达北京之后,尼克松首先在周总理陪同下检阅了三军仪仗队,随后被接到钓鱼台下榻。

按基辛格的记述,这次会晤发生在尼克松一行入住钓鱼台的一小时以内,距离抵达北京也不过数小时。

基辛格曾经回忆当时所见的毛主席居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离其他的房子略微远一点而已。

客人前往时看不到警卫,小小的前厅被一张乒乓球桌占去了大部分面积,书房中则满满垒满了三面墙的书,桌上散放着书稿,连地上也堆满了书。

基辛格说:“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领导者却愿意被看做是一个哲学家。”

洛德也在多年后回忆,认为毛主席“展现出了极大意志力”,是一种“绝对的存在”。

他记忆中的毛主席说话简短难以捉摸,但同时也富于幽默感。

这些断简零篇式的印象回忆,也成为这件极富传奇大事的闪光之处。

访华之后的余波

在尼克松圆满结束他的访华之行后,他确实也实现了连任的梦想。

如果不是1974年爆出水门大丑闻,也许他头上的头衔会是两任总统。

继任总统福特上任后,虽然对尼克松予以特赦,但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进却开始迟缓。

出于对当时世界局面以及两国关系的考量,毛主席于1976年邀请已经不是总统的尼克松二次访华。

由于身体健康、行程安排等因素,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成了打前站的受邀者。

顺便说一句,这位女婿戴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可以说这两位都是美国总统的后人。

在接见朱莉和戴维时,毛主席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尼克松访华的情景,他对朱莉说“你坐的沙发就是四年前你父亲坐的那张”。

和年轻的客人在一起聊天了近一个小时,主席依然兴致不减,临走时他再度重申自己的邀请,并对朱莉表示,自己会等待她父亲的到来。

这种种细节,直到三十年后,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女士仍然记忆犹新。

到了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的纪念日,由于美国方面对这件富有重大意义的外交大事表现出不够重视的态度,甚至一度成为媒体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发难”的由头。

有美国媒体记者认为,对于这么一件在当时充满开创性、对现在极富影响力的事件,白宫却并没有作出关于其周年纪念的任何评论。

与白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辛格自己,在他度过99岁生日的那一天,他打开电脑参加了一场以中美关系作为主题的研讨会。

出现在视频画面上的基辛格虽然年迈却仍旧精神矍铄,他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好几个相框,照片中的人像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尼克松总统……

基辛格回顾了当年那件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并表示从那时之后的几十年,双方也都是按照这样的默契来处理台湾问题,过去建立起来的合作框架应该共同维护。

就如尼克松总统对周总理说的那样:“你们深信你们的原则,我们对自己的原则也是一样。我们并不要求你们做出原则上的让步,就如同你们也不会对我们做出这样的要求。”

对中美双方而言,双方应当各自努力,以对话作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通过沟通对话来了解对方的核心利益,并且尊重对方的关切。

历史的意义在于铭记过去、展望未来,这也是五十年前那件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美国专家:尼克松访华对“一中原则”有明确承诺》;中国日报网;2022-02-22 16:13

《中美竞合︱何必僵着呢:从美国解密档案看尼克松访华》;澎湃新闻;2022-2-22

《外媒聚焦尼克松访华50周年:“改变世界的一周”》;参考消息;2022-2-22

基辛格《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10月

“巴基斯坦渠道”: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中间人(1) ;中华网;2009-11-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2年尼克松访华,问为何“打倒美帝”,毛主席三字幽默引人大笑
中美建交的来龙去脉(4)
今日头条
72年,尼克松一句话让女翻译羞得低下了头,周总理听后却哈哈大笑
解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前前后后
尼克松说:美国原子弹可以毁灭地球十次,周总理的回答让其语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