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562、王安石主持变法

宋神宗在位期间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坚持不懈地推动变法,因为他的年号是熙宁,史称熙宁变法。变法的倡导者、策划者和主持者,是宰相王安石,所以也叫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而且有一个特异功能,能够过目不忘,堪称天才。

王安石长大以后,满腹经纶,擅长写文章。他写作的时候,不加思索,动笔如飞,一挥而就,并且立论高深,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见者无不佩服文章之精妙。

王安石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名列上等,被授予淮南判官,后来担任了鄞县知县。王安石当知县四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兴办学校,成绩斐然。

王安石很有思想,当时土地兼并盛行,有些农民因贫困所致,不得已出卖土地,土地便逐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造成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王安石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于是便想出一个办法。王安石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把官库里的粮食借贷给百姓,秋后加上利息一块偿还。这样,既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又抑制土地兼并,还能增加官府的收入,一举三得。后来,王安石就按照这个办法,在全国推行青苗法。

王安石因政绩突出,不久升任舒州通判和常州知州。朝廷大臣欧阳修、文彦博等人多次向皇帝推荐,举荐王安石入朝做官。王安石却婉言谢绝,这事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认为他谦恭,不图功名。宋仁宗求贤纳士,下发诏令,王安石只得入朝为官。

王安石确实不热衷功名,但他想做事,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给朝廷写了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指出了国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张进行革新变法。宋仁宗求稳怕乱,没有采纳。

宋神宗继位以后,仰慕王安石的名声,召他面谈。宋神宗真诚地对王安石说:“我想效法唐太宗,你有什么办法吗?”

王安石不屑地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简明而不繁杂,扼要而不迂阔,并非高不可及”。王安石向宋神宗详细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变法设想。

宋神宗大喜,打算重用王安石,征求宰相韩琦的意见,问他对王安石看法怎么样?韩琦是有名的贤臣,与王安石关系也不错,但他直言不讳地说:“王安石有才,当个翰林学士绰绰有余,但不可处于辅弼的位置。”宋神宗不听,先提拔王安石为副宰相,后擢升为宰相,由他全面主持变法。

公元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当时朝廷有四位宰相,除了王安石以外,其他三人都不赞成全面变法。宋神宗变法的决心很大,于是撇开宰相,专门设立了一个变法机构,叫做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负责,并提拔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人作为王安石的助手。

王安石当时四十九岁,阅历丰富,名望甚高,雄心勃勃,打算一展胸中抱负。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王安石和他的助手们陆续推出一大批新政,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比较重要的有:

一是农田水利法。鼓励大修水利,以促进粮食增产。在此法实行期间,全国共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受益农田三十六万多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但操之过急,加重了农民负担。

二是方田均税法。全国丈量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结果清查出大量豪强隐瞒的土地,国家税收成倍增长,豪强们却普遍心怀怨恨。

三是免役法。民众可以不服徭役,但需要交免役钱,结果形成了一种变相的新税,引起民众不满。

四是市易法。国家对市场进行控制和收税,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增加税收,但触犯了大商人的利益。

五是均输法。国家控制运输业,增加财政收入,限制了富商大贾的操纵和利益。

另外,还推行了青苗法、保马法、保甲法、裁兵法、置将法等等。同时,整顿太学,改革科举制度。

这些改革措施,出发点是好的,许多新法见到了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不切实际,有的走了样,出现了一些弊病。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差的,是青苗法。

青苗法规定,每年四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取二至三分利息,秋后本息一并归还。此法如果实行得好,可以帮助农民度过暂时困难,免受高利贷剥削,抵制土地兼并。王安石在鄞县当知县的时候,就采取过这个办法,收到良好效果。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获得利息,增加官府收入,强制进行摊派,有些并不需要的农民,也强行让他们贷款贷粮。这样以来,青苗法就变了味,官府把借贷变成了谋财的途径和手段,既不合理,也加重了农民负担。由于青苗法涉及到全体农民,面大量广,结果造成了民怨沸腾。

王安石变法,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可是,他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富国,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而这方面的成效最大。变法之前,国库亏空已经高达一千七百多万钱;变法之后,不仅填补上了亏空,而且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的财政支出。另外,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军事上取得一些胜利;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变法的成效还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王安石没有正确处理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在富民上采取的措施不多,甚至出现了扰民、损民、加重民众负担的现象。

比如,免役法一出,人人都要交税,理发、摆摊等商贩,不交免役税就不准经营,引得民众怨声载道。青苗法更是很不合理,让广大农民叫苦不迭。公元1072年,山东东明县一千多农民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府前闹事。利益受损的豪强们,更是激烈反对。

变法触犯了官僚集团和豪强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不足为奇。可是,许多人们公认的贤臣也反对变法,如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文彦博、范缜等人。其实,这些人并不是完全反对变法,只是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希望能纠正变法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王安石性格坚毅,对变法毫不动摇,坚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疾志不移推进变法。“三不足”是不是王安石说的,尚有争议,但却十分符合他的思想和性格。王安石这种大无畏精神,是值得肯定和令人敬佩的。

不过,王安石性格倔强,人称“拗宰相”。他毫不妥协,也不纠正变法中的一些偏差,而是把所有对新法有意见的言行,一概斥责为奸佞之论。这样,王安石与朝中大臣的关系越闹越僵,致使变法的阻力越来越大,反对的人越来越多。

公元1074年,变法推行五年之后,遇上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有人借机归罪于新法。大臣郑侠绘制了一幅流民图,陈述百姓困苦,抨击新法。郑侠是北宋诗人、著名清官。

宋神宗的祖母、母亲和一些皇族,也指责“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面临很大压力,不得已免去王安石宰相职务,改任他为江宁知府。不过,第二年又重新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变法。

又过了两年,王安石有病,又逢长子病故,身心遭受巨大创伤,便请求辞去宰相职务,担任了镇南军节度使。

王安石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助手吕惠卿、章惇等人仍然坚持变法,宋神宗亲自主持。直到宋神宗驾崩,变法才宣告结束。在宋神宗去世的第二年,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不仅是改革家,还是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不好奢华,不拘小节,衣服穿得很脏很破,也不知道换新的,有时甚至几天不洗脸。黄庭坚评价说,王安石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是一代伟人。

后世对王安石的评价截然不同,分歧很大。王安石变法四十年之后,北宋就灭亡了。因此,不少人认为,变法加剧了社会矛盾,引起党争激烈,朝廷混乱,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所以,从南宋到清朝,官方和史学界都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

到了近代,肯定王安石变法的人越来越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安石变法,虽然有些缺陷和问题,但总体来看,是一次旨在富国强兵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尤其是王安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更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在王安石变法中,反对最激烈的是司马光。司马光是著名贤臣,又是王安石的好朋友,他为什么要反对变法呢?请看下一集,司马光反对变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实施变法却最终失败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幼时砸缸救友,他后来怎么样了,为啥去世后北宋举国哀悼?
王安石:千古名相还是大宋罪人?不管如何,他的思想注定光照千年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之王安石
壮丽的荒芜事业——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