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狈论南唐(增四)宋朝在君子馆惨败,责任人是赵光义而非李继隆

在宋辽战争史上,岐沟关大战和君子馆大战时不得不书写的重要篇章。在这两场战争中,宋军先胜后败,耗尽了赵匡胤建国时留下的精锐部队,使宋朝战略攻势的对辽策略被完全逆转。对于这场两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学者们经过了无数次的分析,得出很多结论。如果说岐沟关大战时主帅曹彬轻敌冒导致粮道被断,那君子馆的战败就与名将李继隆脱不开关系了。此战之中,宋瀛洲都部署刘廷让在君子馆被耶律休哥的辽军包围,他向附近的沧州都部署李继隆求援。李继隆不救反退,致使瀛洲军被灭,宋军在河北的防线全面溃败。

从史料中这种描述来看,很多人会把锅扔到李继隆头上。认为他临阵退逃,才导致了宋军防线的崩溃。此后辽军大股南下至深州、德州一带,如入无人之境,河北百姓被辽军劫掠,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而当时的宋朝朝廷也是这么认为的,宋太宗赵光义大怒,下令将李继隆召回,本来准备严厉处置的。但李继隆回到汴梁后不但没有被降罪,反而在一年后升为观察使,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有的人认为是赵光义庇护了李继隆,因为李继隆的妹妹是皇后。可从各种史料的记载来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隐藏的内情才是宋军君子馆战败的关键。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李继隆在历史上并非贪生怕死的懦夫,反而是最后一位抗辽名将。自李继隆之后,宋军对辽军再无胜迹,甚至战场上难以取得一点优势。李继隆作为北宋初年的名将是打出的,被网友们称为耶律休哥的克星。他对阵辽国名将耶律休哥胜多败少,除了君子馆外并无大败,是辽国军民颇为最为忌惮的北宋将领之一。我们在民间故事中看到不少杨家将抗辽的战役,其中不少胜迹是取材于李继隆抗辽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李继隆这样的名将,在君子馆大战中一反常态的退却,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李继隆是北宋开国元勋李处耘的长子,妹妹是赵光义皇后李氏,是宋朝著名的外戚名将。他在君子馆大战之前就已经战绩卓著,受到北宋将门世家的一致好评。在北宋平定后蜀和南唐的战争中,李继隆立下大功,成为宋初名将的后起之秀,受到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赞扬。

赵光义平定北汉战争中,李继隆担任四面提举都监,是攻打北汉都城太原的精锐部队。北宋攻打辽国幽州的高梁河之战中,李继隆多次击败辽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赵光义败退引发宋军崩溃后,李继隆率领军队断后,让名将耶律休哥不敢继续追击,开始了其辽军克星的战斗历程。

在随后的满城大战中,李继隆公然反对赵光义留下的八阵御敌的方略,改两阵迎战辽军主帅耶律休哥和韩匡嗣。这种方略让领兵大将崔翰非常为难,但作为监军的李继隆却说"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于是宋军临敌变阵,杀了辽军个措手不及,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宋军杀敌约八万人。然后李继隆在雁门关再败辽军,在河西击败党项首领李继迁,成为宋军风头最盛的名将。在雍熙北伐的大败中,李继隆再次承担殿后责任。他收拢溃军,让宋军有序撤退,不但让耶律休哥无机可乘,还保存了宋朝军力。

上述的这些战绩都说明李继隆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所以说他临阵撤退时懦夫行为,这是没有道理的。分析整个君子馆战役的进程,可以发现这场战争的指挥者犯了很多的军事错误。战争是发生在雍熙北伐之后,由辽国萧太后发动的全线反击。此战发生在秋冬两季,辽国精锐尽出,大规模的攻打北宋的边关重地。此战发生时,李继隆以沧州都部署的职位坐镇沧州。同时在战线上具有同等指挥权的,还有瀛洲都部署刘廷让、定州都部署田重进、雄州此时贺令图、益津关守将李敬源、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高阳关部署杨重进等人。

这场战争宋军也是先胜后负,最终落得个精锐尽灭的结局。在战争初期,定州都部署田重进曾一度攻破岐沟关,收复易州,兵锋直指辽军大本营幽州。而辽军则绕过田重进大军,从固安和瓦桥关一带南下,攻击宋军刘廷让所驻扎的瀛洲。田重进怕后路有失,于是退回定州固守。

而刘廷让则和益津关守将李敬源合兵迎击辽国大军,在君子馆一带发生战争。在刘廷让出击之前,曾把万人精锐骑兵托付给李继隆作为预备队,希望战争陷入泥潭时可以紧急支援。可当刘廷让在君子馆陷入辽军重重包围时,李继隆却带着精锐从沧州撤退到乐寿,让刘廷让在孤立无援中惨败。

从史料中这种描述来看,刘廷让在君子馆的战败,李继隆是要负责主要责任的。刘廷让兵败南逃后,也把矛头指向了李继隆。一时间李继隆在宋军中千夫所指,成为人人喊杀的懦夫。这种不救援友军的行为,在军队中是非常恶劣的,按宋律必然处以极刑。虽然李继隆是赵光义的大舅子,但也不可能丝毫不降罪,更何况当时朝廷已经舆论汹汹了。可赵光义却在经过调查后力保李继隆,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以赵光义一贯猜忌北方将门的习性,对于李继隆这种将门子弟毫不客气。就算看在李皇后面上,但贬官也是免不了的,为什么反会升李继隆的官呢?

分析这场战争发生时的环境,可以发现很多参考的信息。首先,这场战争虽然是辽国挑起的,但首先展开攻势的却是宋军。田重进在定州这一路斩获颇丰,是在整个战局都败坏时,让人非常意外的。除了田重进外,还有刘廷让、杨重进、李敬源、桑赞等宋军将领的率军出击,唯独李继隆选择了固守沧州。

这完全不符合辽攻宋守的战前格局,更违背冬天作战对宋军不利的天气因素。实际上在回顾战败经验时,史书中最常提到的就是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下大雪,冻得宋军弓弩都拉不开了。由此可见,在冬天寒冷时期出城与辽军野战,实在是非常错误的选择,也违反其军事常识。

因此君子馆战败的第一错误不是李继隆不救刘廷让,而是众多宋军将领违背军事常识,冬天出城与辽军野战。实际上在战争初期,辽军很难占到便宜,就连小小的满城县,都让辽军损兵折将。如果几位宋军将领固守城池,以守待攻,在冬天的严寒下辽军获胜的可能性极低。这样的军事常识应该是每个宋军将领都具备的,不应该犯下如此大错。即便是刘廷让这种十多年没有上过战场的老将,也不应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然而除了李继隆都犯了这个错误,这就让人感到非常蹊跷了。难道宋军将领的脑子集体都秀逗了?

除了天气骤冷和后勤不足的原因外,刘廷让和李敬源大张旗鼓的向幽州靠近也是非常奇葩的选择。打仗的行军路线都是要保密的,这点作为老将的刘廷让不可能不知道。他们这种大张旗鼓的做法,只能引来辽军主力,结果被耶律休哥包围在君子馆。这种低能的做法显然不是老将该有的素质,而是有着其他的原因。从刘廷让向李继隆求援,和提前将精锐骑兵派给李继隆看,这显然是做好了诱饵的打算,力图诱出辽军主力,聚而歼之。而李继隆的做法却是放弃攻打辽军,向后撤退到乐寿固守。

从当时的战局布置来看,田重进、贺令图和李继隆都处于战略支援的位置,他们都是聚歼辽军的胜负手。然而这三支部队都没有支援君子馆战场,可见君子馆战败不是李继隆一个人的责任。其中贺令图中了耶律休哥的诈降计,被人连指挥部一锅端了,根本毫无反抗。田重进所在的定州,和君子馆战场中间的祁州被辽军攻占,支援路线被切断。李继隆带着精兵前往君子馆汇合,半路发觉辽军太多,战事艰难,果断回退到了乐寿。从这个情况看,耶律休哥明显搞了个围点打援的战术,等着三路宋军往君子馆的坑里跳。

贺令图自以为是,结果被人抓了俘虏,后来直接投降辽国。田重进和李继隆见形势不对,干脆占据要点固守,没让辽军的阴谋得逞。在君子馆大败之后,辽军几乎控制了整个河北,军队最南延伸到深州和德州。然而田重进固守的定州,李继隆固守的沧州却没有辽军。辽军南下就是从这两个地方中间的空隙地带,显然是非常忌惮两边固守的宋军。从这个战后格局来看,耶律休哥把河北宋军一网打尽的战略意图没有完全实现,田重进和李继隆成为威胁辽军的两颗钉子。正是因为这两颗钉子存在,辽军无法长期占领河北,劫掠一番后就返回了幽州。

所以李继隆选择不救刘廷让,固守原有的地盘,在军事上是很有道理的。正如他所说,既是保留残存的宋军实力,也是限制辽军战略攻势的做法。以当时的军力对比,就算田重进和李继隆都扑向君子馆,也不够几十万辽军吃的。如果这两支军队都被一股脑的坑了,那黄河以北就真成无人之境了。

而从军事角度看,那刘廷让等人的反常操作就很难解释了。他们在战争中犯的错误都是非常低级的,都不应该是这些沙场老将应该有的。结合当时宋辽战争的格局来看,可以推测他们离开城池,在冬天去和辽军打野战,这并非个人选择,而是听命于某个高级军事顾问。

以宋军之前在高梁河和岐沟关兵败的经验教训来看,这个军事顾问多半是赵光义本人。当时刘廷让、田重进、李继隆等人都是平级,并不能互相统属,能全面调动的就只有远在东京汴梁的赵光义和枢密使。以满城大捷的经验看,赵光义是出了名的喜欢遥控指挥,满城大捷就是因为李继隆否定了赵光义留下的阵图,才取得了逆袭耶律休哥的大胜。后来在唐河和徐河之战中,李继隆也是两次否定朝廷的作战方略,两次大败耶律休哥,差点将其杀掉。由此可见,李继隆在军事上是非常不给赵光义面子的,所以在君子馆大战中我行我素也就不意外了。

总结君子馆战争失败的经验,其根本原因还是赵光义搞将从中御,从东京汴梁遥控指挥作战所造成的失败。由于前方将领互不统属,又不敢违背赵光义低能的战争指挥技能,最终给数十万辽军送了人头。而李继隆则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选择合理的军事策略,才给宋军留下了最后的精锐。

所以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是刘廷让或李继隆,而是赵光义本人。赵光义自己也知道又坑了人,没有理由处理李继隆,选择力保来挽尊。正是李继隆这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性格,才让他在对辽作战中所向披靡,成了名将耶律休哥的克星。而李继隆之后再无这种将领,宋军对辽作战也就有败无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名将——李继隆,从军中孬种到宋之卫青,对敌狠对自己人更狠
什么叫做书生意气?北宋面临灭国之危,他用两千厢军打败辽国主力
中国历史上军功最高的太监,与辽军血战黄河,76日不解甲
让辽国人胆寒的北宋军神
北宋开国精锐真很差?硬刚辽国骑兵,一万破八万
北宋的简单历史:宋辽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