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等功臣宫维权:炸毁敌人两个哨点,17岁就获一等功

记者 李培乐

获得一等功的时候,宫维权仅仅17岁,为了加入突击队,他写下血书,唯一的愿望是牺牲后追认自己为正式党员。炸毁敌人两个哨点的他,被地雷炸晕后,醒来先摇摇头确定自己还活着。现在的他,引以为豪的是女儿成为其军旅的接班人。

“万元户”家的孩子

宫维权的老家在沂蒙老区的临沭县大兴镇,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中,他从小就是听着战斗英雄的故事长大的。村里的流动电影,他最爱看《南征北战》、《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智取威虎山》等,“让我热血澎湃,我从心眼里开始想当兵。”1968年出生时,宫维权已经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后来家里又添了两个妹妹,兄弟姊妹8人中他排行老六。

说起父亲宫开弓,人如其名,他靠一己之力拉开了家族富裕的大弓。“我父亲是村里的能人,在那个年代他脑子活泛,有闯劲,曾经是县里表彰的致富能手,我们家也是实打实的万元户。”在1983年,从事信贷员的宫开弓退休后贷款买了台“解放”牌汽车,领着他的三哥搞运输、做生意。在给青岛的客户送对虾的饵料时,在养殖户的启发下开始从事螃蟹养殖,“就是绒毛蟹,那时候主要出口日本,曾经到了170多元一斤,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天价。”后来,螃蟹生意不好做了,宫开弓又开始养鱼,最多时候家里有14个鱼塘,是地地道道的养殖大户,也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打那以后,我家收入年年超过万元,盖了6间新房,又备齐了6间瓦房的料,添置了电视机、收录机,县里在村里开现场会,奖励我爸一台拖拉机。”

日子一下子好了,那时候宫维权也初中毕业了,毕业后在临沭县林场保卫科当合同工,月收入100元。照理说,他该忙活着结婚生子,享受美好的幸福人生。但是,当兵的梦想让他难以在寂静的林场安定工作。

家族第一个兵

宫维权人生的转折点来自1984年秋天,当时临沭县组织了一次“法卡山英模报告会”,英模们慷慨激昂的话语、悲壮的事迹震撼着他,感染着他。

“参军去,我要和他们一样成为战火中的英雄。”不久,征兵工作开始后,宫维权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他想当家族中第一个当兵人。一个“万元户”家的孩子,有着不错的工作,选择去当兵,这着实让邻居们有些吃惊。有村民听说后一个劲摇头,“看你犯傻了是不是?这稳当的工作不干,到部队当什么兵,甚至有人说别人都盼着早脱军装呢。”

那些话并没有对其产生影响,“当我拿着入伍通知书找到父亲时,父亲说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你到部队后听首长的话,当一个好兵,家中的事你不用担心。”就这样,当时宫维权望着父亲刚毅而悄然滚落泪水的脸 ,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放心吧,我一定当个英雄,为您争光。”同年11月,刚满16岁的宫维权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离开老家沂蒙山,和同县的几百名新兵一起来到了诸城某部,开始了3个月的新兵生活。

入伍后不久,父亲就来信了,嘱咐他好好学文化,说打好知识底子,才能进步快。当时,宫维权对部队生活觉得很新鲜,干得挺来劲。过了一段时间,渐渐地他开始为整天立正稍息、整理内务,感到枯燥又单调。正在这时,传来了部队要上前线打仗的消息,战友们议论纷纷,特别是新兵,有的害怕,后悔不该来当兵,“当时有一个新兵,为了逃避,就在床上撒尿,最终离开了部队。”

父亲得知宫维权要走上战场,急忙写了一封信,信上没有几行字,关键是末尾写道:“这一阶段要多练武艺,少学文化。”在这两句话下面用红笔划了两道线,“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是让我抓紧时间多学点战术技术,打仗时既能多杀敌人,又能保存自己。”由于宫维权年龄小,身高、体力都不占优势。在新兵连举行的第一次摸底考核中,成绩不理想。为此,宫维权暗下决心,在军事训练中从严要求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在训练中主动“加码”,每次都要比别人早半小时到场、晚半小时下场。新兵连训练总结时,他受到了嘉奖。宫维权说,这是在他的人生中,第一次受到重要表扬,当时很是激动,“从小没受过表扬,加上当时的嘉奖是投票产生的,我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大家认可你,就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带着这份激励,他更加努力,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后悔让你当兵!”

在接到动员令后,宫维权在所在的部队开始了针对性训练。那段时间的训练量陡然上升,以至于大家沾床就睡着。父母也担心宫维权,来部队看望,当时做母亲的看着年幼的儿子,哭着说:“后悔让你来当兵。”不过,宫维权并没有后悔,当时还笑着对母亲说:“弄不好还立功当英雄呢。”

1985年3月19日,宫维权所在部队奉命奔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很多战友的紧张不同,年龄小的宫维权因为从小没出过远门,没有见过世面,在火车上看到窗外的美丽风景,感觉特别有意思。“一些老兵还跟我们说,不能看,小心有人拿箭射你,后来想是他们想多看吧。”就这样坐了7天7夜的闷罐车,到达云南昆明,又坐了3天的汽车,部队到达文山州,到了这儿就等于进入了战区。为了适应亚热带山岳丛林的作战,部队在这里进行了三个月的临战训练。训练艰苦而严格,很苦很累,每天一大行军壶的水都不够喝,每天他们背着一支冲锋枪、300多发子弹、10多颗手榴弹、5公斤炸药包、9米导火索、压缩饼干、电台等必备物品,共100多斤重,跑5公里越野,练习冲锋抢占山头,投弹、射击。射击需要进行夜间射击,还有出枪和射击速度,“枪法不准,射击不快,可能就活不了”。为了训练胆量,夜间进行按方位找点训练,连长甚至有时将写好的纸条放在山中的坟头上,让战士夜里按方位去寻找。“有的搜寻目标就在山洞里刚刚埋的去世人的坟头上,很多人不敢进洞去取,有的到了天亮都回不到部队。”当时,宫维权却如鱼得水,因为胆量大,还被部队首长安排做示范。

由于水土不服,宫维权得了痢疾,当时都站不起来了,一个人躺在军营里,开始想家。“那时候小,生病了就更想家,毕竟才16岁,加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就感觉很孤独,每天都盼着家里的来信,我拿着家里人的照片就在那里哭。”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是说起这段经历,宫维权眼圈又红了,后来止不住眼泪也掉了下来。不过,当时在连长和排长的谈心和战友们的照顾下,他很快走出了心理和生理的难受。

临战训练结束后,部队就要开入真正的战场——云南麻栗坡老山前线。出发前,部队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军、师首长为宫维权和战友戴上红花,并给每一个战士敬一支烟,敬一杯壮行酒。5月25日,宫维权所在的班奉命开赴八里河东山-30号阵地进行防御作战,该阵地是他们连防御最前沿的阵地。气温高,背着一身的装备,让他们大汗淋漓,路上见到一个卖汽水的,他赶紧去排队,可惜排到了钱却不够,只能是望汽水兴叹。晚上到了有水的地方,也顾不上水干净不干净了,摘下钢盔就冲下去,咕咚咕咚喝了大半钢盔的水,“当时钢盔里全是汗,但啥也不管了。”

一战四人受伤

由于年龄小,到了前线阵地后,宫维权给排长当通讯员,住在用厚钢板搭建的隐蔽部里。隐蔽部相对于猫耳洞而言绝对算得上是“豪宅”了,既安全又舒适。可是,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

5月31日凌晨,阵地上飘着团雾,越军开启了偷袭。等发现时,距离已经很近了,敌人首先朝哨位上扔手榴弹,全班立即反击。“我冲出猫耳洞时,发现战友陈希全手和腰部负了重伤,流血不止,我急忙给他包扎,并要把他背下阵地。”他一边忍着疼痛,一边说了声“阵地要紧”,结果还没等宫维权包扎完,又冲了上去。宫维权赶紧加入战斗,扔出去一圈的手榴弹。这一战,他们班一下伤了四个人,两个还是重伤。这次战斗,战士们打死打伤15名越南兵。战斗一结束,班长觉着宫维权年龄小,是全连最小的战士,就安排他做饭。“我就找班长,要求上哨位。班长同意了,要把我放在比较安全的哨位上,我坚决要求到最前方、最危险的哨位。”最终,他一个人坚守2号猫耳洞一个多月,“白天睡觉,吃了晚饭,就得睁大眼睛了,一听到动静就打。”

宫维权说,当时吃水很困难,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2个战士为一组背着枪和手榴弹到山下背水,每次背水50斤,1个上午才能背1趟。我们格外珍惜水,防御阵地5个多月,我几乎没刷过牙没洗过澡,1管牙膏5个月都没用完。由于阵地潮湿,又不能洗澡,我留下了烂裆的毛病。”

写血书当突击队员

10月份,他们撤下了阵地进行休整。这段时间在宫维权的人生中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美好。据他介绍,当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看演出,“当时有很多的慰问团演出,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迟浩田将军,董文华、陈佩斯、朱时茂等我都见过,还有古月,以及黄继光的家人。”在这种慰问团的鼓舞下,宫维权说自己有了要立一等功的想法。

11月,宫维权所在的连队接受了出击作战任务,连里要组建突击队。当时大家也称突击队员为敢死队员,加入突击队,意味着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他第一个写了坚决当突击队员的血书。连长觉着他年龄小,把他分到了军工队。宫维权一听就急了眼,再次咬破手指写了“不当突击队员誓不罢休”的血书。记者看到了部队保存的一张血书复印件,其中写到:在战斗中,坚决和敌人拼到底,宁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一步生。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我希望部队追认我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动员大会上,大家为了能当上突击队员,争相登台摆条件,宫维权站起来说:“我当突击队员有三个条件,一是论军事技术,我在全连战士中是拔尖,应当让我先上;二是论家庭条件,我家是'万元户’,弟兄5个,没有后顾之忧;三是我还没找对象,光棍一条,没有更多的牵挂。”最终宫维权如愿以偿。当时突击队分为三个群,第一突击群担负主攻任务,突击队长是宫维权的排长,在宫维权的请求下他顺利加入第一突击群。“集结等待了三天,那三天,每天一盆牛肉,全都是好吃的,我们需要等一个雾茫茫的天气。”1986年1月27日,晚上8点,突击队员从山洞出发。防止被地雷炸伤,大家都跟着抓着绳子往前走。1986年1月28日凌晨,战斗打响后,按群长命令,他和组长宗建良、战友王维沿敌55号高地左翼向上冲击,组长冲在最前面,为全组和后续部队探路。突然,距他们30米处,敌人的一个伪装的隐蔽部,疯狂向突击队进行扫射,这一下位于右边的战友一下都牺牲了。“按我们组原来计划,王伟是第一爆破手,我是第二爆破手,我看来不及了,没等组长下达命令,一个翻滚到了左侧,在战友的掩护下,迅速向敌接近,把5公斤的炸药包塞进了洞口,炸毁了敌人的这个火力点。”这个火力点毙敌3名,缴获一具单兵火箭,一挺机枪,一支冲锋枪,很快占领了敌人堑壕。继续冲击时,又发现一名敌人在隐蔽的哨位上拼命地向突击队员射击,宫维权立即利用有利地形,掏出炸药块甩了过去,当场就把他炸死。大约向前走了十八九米处,发现敌人一个坚固长形工事,宫维权和战友柳金军相继向洞里投了几块固体炸药,躲在工事里面的顽固敌人并没有完全被炸死,剩下的三名敌人企图从洞的另一端逃跑,“我一个扫射,两名敌人当场被打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部占领了阵地。“我们群9个人牺牲了7个,其中牺牲的程国因为我小,还经常逗我玩,还说等战争结束去我家看我!”

被炸晕以为自己死了

让宫维权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在敌人的堑壕里掩护战友照相取证时,突然“轰”一声,他眼前一黑。

“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我死了!”头盔和枪也都没有了。醒了之后,他先是晃了晃头,“头能动,我一下就高兴了,自己没有死,我试着睁眼,也能看到,但是感觉左眼看不到了。”原来是战友踩中了地雷,宫维权说幸好那是一个木地雷,不然这个世界上早就没有他了。“我的左眼、左耳和左手被炸伤,在血流不止、疼痛难忍的情况下,我咬紧牙关坚持战斗,紧握冲锋枪向反扑点人猛烈射击,两名敌人应声倒下,接着又配合战友打退了敌人一次反冲击。”

战斗结束后,15名战友轮流抬着宫维权下战场,“后边的人跪着,前边的就要举过头顶。”一听到炮响,大家放下担架就趴在他的身上保护他,这让宫维权现在想起来都暖心不已。

“1.28”战斗结束后,宫维权被所在的营、连、排、班分别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所在的连队11个一等功,他自己也荣立一等功,当时才17岁。“但是,我觉得最应该受到表彰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同班战友程国。”宫维权说,程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都是地方的中层干部。他本人是烟台警备区的代理排长,选调战斗骨干时,主动要求上前线,补入到阵地上。“我们俩住在一个猫耳洞,很要好,无话不说。我问他干什么放着排长不当到这里来受罪?他说:'人活着要有意义,什么事都干,什么苦都吃,这样锻炼大、提高快。’他带了许多青年读物和杂志,还有数理化课本,我俩经常躺在猫耳洞里看这些东西,有时还讲个故事,一起哼个家乡小调。跟他在一起,我就觉得战场上的生活是乐观的、幸福的。”程国有个恋爱三年在省城医院当护士的对象,本打算那年退伍结婚。可是,他到了前线不久,就收到了女朋友的绝交信。

“那天晚上,程国拿着女朋友的照片,给我讲述了他们热恋时的情景,从他的话语中,我看出他对女友怀念和痛苦的心情,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宫维权说,有一天,敌人一阵炮击之后,猫耳洞里40多斤煤油着了火,旁边就是程国装生活用品及120元钱的箱子,他第一个冲上去救火,本来可以先把自己的箱子搬到安全地方,但他没有这样做,全力抢运弹药和其他同志的物品,眼看着自己的衣物和钱烧成了灰烬。一次出击作战中,他冲在最前面,炸毁了一个敌人的暗火力点,为连队开辟了通路,自己却光荣牺牲了。战斗胜利结束后,程国被抬下阵地,发现他身中18发子弹。当时宫维权趴在他那血肉模糊的身上放声哭喊着:“程国,我的好战友,你不能离开我们啊……”那段时间,程国的身影天天在他脑海里转悠。

“帮我整理遗物!”

1986年4月,兄弟部队接防,从前线撤下来,在砚山县休整1个月。当伤好回到驻地时,宫维权看到曾经9个人的帐篷中只剩下了副班长宗建良,曾经的热闹再也没有了,“有一天连长过来敬酒,我们才知道是过春节了。”那段日子,可以说是最难熬的,比在战场的厮杀还要艰难。

在帮战友整理遗物的时候,宫维权发现了一张放在被褥下的纸条,还有一包香烟。他缓慢地打开纸条,等看到那行字瞬间泪崩:“帮我整理遗物,辛苦了,请抽烟!”现在说起来,宫维权还是难掩悲伤,他永远忘记不了那个时刻。还有老家在莒南的战友李克亮,他在冲锋的时候被炮火炸伤,由于无法迅速转移,就在接下来的炮火中牺牲。宫维权给他收拾遗物时,居然发现发的罐头都还藏着,“他家里比较困难,部队发的罐头自己都不舍得吃,看来是想带回家给父母尝尝,可是牺牲了。”

对宫维权来说,他的战斗结束了。“没死,立了一等功,自己彻底放松了。”拍了个电报给家里,结果因为表述的问题,家里人甚至以为他牺牲了。5月31日,宫维权乘车回到了诸城驻地。第二天,他的父亲开车赶到了营地,“我父亲在我在前线的时候,已经去了好几趟了,终于在第四趟见到了我。”连长买来烧鸡,炒了菜,宫开弓畅快地喝着这幸福的小酒。从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回来后,他多次被邀请到机关、学校、工厂做报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最难忘的是,1988年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受到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评为全军“优秀青年”。

破格入军校

从前线撤下不久,军队院校从参战部队挑选一批功臣、骨干入校深造。宫维权得知这个消息后很高兴,觉得上了军校,还能提个干部。按规定,凡立一等功,具有高中文凭,就可以免试报送军校。可惜他是初中毕业,不够入学条件。1986年退伍工作开始时,几个同乡找他合计,打算趁着“老山热”的时候,早点退伍,回家找个好工作。

当时老家临沭县里规定,一等功臣回来能进县城,工作可以选择,享受5级工的待遇。但是,当连长问宫维权是走还是留的时候,他坚定地表示:“走留听从组织安排,让我干几年,我就好好干几年。”就这样,他又留了下来。1988年,宫维权又一次面临是走还是留问题。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组织上决定保送他到信阳陆军学院学习。没想到的是,进军校后第一次考试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由于入学时文化基础差,仅有初中的底子,学习十分吃力,物理考试仅得了13分。“我想自己打仗是英雄,学习也绝不能是狗熊,一定要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争当标兵。”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宫维权每天训练结束还到学习室复习功课到凌晨,周六、周日学习到天亮。入学一年半时间内没进过市区,暑假和春节期间在家坚持学习。遇到不会的难题,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年半后,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为此,学校给他记了三等功一次。参加工作后,宫维权继续勤奋学习,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后来又上了在职研究生。

女儿接力入军营

军校毕业后,宫维权服从组织安排,到原信阳陆军学院大理石厂任厂长,当年就为厂子创收20余万元。后来,到学员队任副队长,所带的学员队多次获上级嘉奖。为了改善学员的伙食,宫维权与战士一起工作,摘菜、炒菜、做馒头。1999年,军队进行大整编,他退役到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后,无论是干保卫,还是在市政府总值班室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居功自傲,尽职尽责,受到市领导的表扬。现在的他是济南市应急管理局一级调研员、安全生产专员。

更让宫维权高兴的是,他的女儿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够进军营,当时孩子想出国留学,我一直到高三才告诉她,没想到她同意了,当时非常高兴。”宫维权的女儿宫梓怡有1.85米的高挑身材,在高二时参加世界小姐大赛,获得山东赛区“十佳选手”,多家艺术学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在父亲的影响下毅然选择报考军校。来到军校后,宫梓怡为了向优秀党员看齐,严格要求自己。“女儿也一直是典型,在军校表现很优秀,让我很欣慰。有次我和女儿回老家,一个小男孩一直跟着她,说'姐姐我长大了可不可以穿你一样的衣服’,我女儿蹲下身子笑着说'你好好学习,将来我接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失败4次,善用物理知识打仗,老山战役中毙敌29名获一等功
一等功臣吕传智的战争往事:血战一天三次负伤,仍牢牢坚守阵地
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击毙7名敌指挥立一等功,退伍下岗时说一句话
邱少云牺牲后评功艰难曲折,彭老总亲自批示:一等功远远不够
苏兆丹
一等功臣王龙川:一场战役班组10人全部荣立一等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