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德军山地部队和步兵有何区别?实力如何?

一、让统帅们望而生畏的山地战

山地战与空降作战、登陆战等作战形式比较类似,人类在战争中正式大规模使用这些作战样式比较晚,通常是用好了是事半功倍,用不好往往会损失惨重,特别是当敌人处于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己方会比在平地上更被动。

这些作战形式并非全程都在平地上,因此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空降怕大风、登陆怕海况不好,而山地战容易受到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作战的难度主要在于高原、高山难以跨越。空降作战和登陆战只要落了地就和普通陆战差不多了,它们主要依赖技术,而山地作战要在高原、高山上行军,全程都要伴随着高寒缺氧的气候以及崎岖多变的地形,对人体力消耗很大,补给车辆难以行驶,稍不留神就是万丈深渊。

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古代缺乏先进运输攻击、军粮种类有限、缺乏先进的登山工具和山地作战装备、士兵缺少科学系统的山地战训练,再加上冷兵器时代对体力要求更高,因此在世界古代史上都没有太多山地战案例。

山崎望雷

在影视剧里有一些我们比较熟知的山地战案例,在《亮剑》里歼灭山崎大队就是一场山地作战,山崎大队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抵抗,由于缺少重武器李云龙只能用手榴弹代替火炮,上演了一出《山崎望雷》。电视剧里展现的战争场景就是个大斜坡,并非很复杂的山地作战。

《三国演义》里邓艾偷渡阴平才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作战,爬峭壁、下陡破,三万精壮的年轻人最后剩了十分之一都不到。

两万多兵马可不是个小数字,稍有不慎就进退不得,整支大军就会困死山上,所以没有一定的把握和收获,恐怕没有哪个将领冒着风险有如此巨大的投入。

二、德国山地部队的兴起

欧洲是以大平原为主的大洲,山脉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其余地带海拔较低且平坦,数千年来,面对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还没有几个军事统帅敢征服它。然而,最早的专业山地部队却是在以平原为主的欧洲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第一支专门山地部队组建于19世纪的法国,从那以后欧洲大小国家先后组建了自己山地部队。当然,当时山地战还处于摸索阶段,各国的山地部队和山地战理论并不成熟,战斗也只能在一些环境还不算恶劣山区进行。

德国虽然是陆上大国,可是其山地部队起步较晚,这个国家海拔较高的山地主要是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也没有来自山地国家的威胁,因此一直没有什么山地作战的需求。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能在巴尔干半岛取得优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定成立山地部队,士兵主要来自德国南部地区。他们先是被投入到法国作战,后来又投入到意大利帮助奥匈帝国,并取得了伊松佐河战役的胜利。

虽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可是却尝到了山地部队的甜头,当那些山地兵背着物资在山峰中间穿梭并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意大利军队面前时,他们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一战结束后德国军队规模受到限制,只能保留十万陆军,为了能够他日东山再起,德国将很多技术和各军兵种的骨干或藏到民用单位 或藏到陆军之中,其中包括山地部队的核心力量。

德军山地部队

希特勒上台后以保存下来的技术和骨干人员为基础迅速恢复各军兵种的建设,山地部队组建了一个山地步兵旅,下辖四个团,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山地步兵团和七十九山地炮兵团。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个多山国家,其军队里有较为成熟且形成规模的山地部队,希特勒顺手将五万奥地利军队并入德军,并把其中山地部队与德军山地部队合在一起组成了德国陆军的基本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开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希特勒以这些山地部队为基础组建了三个山地步兵师,即第一、第二、第三山地师,第二山地师最早,第一山地师比第二山地师成立晚了五天,第三山地师则整整比前两者晚了一年。

德国山地部队最初的编制规模比较大,包括三个山地步兵团、一个山地炮兵团、一个反坦克营、一个山地工兵营、一个山地通讯营,侦察部队则是一个自行车营。此时的德国山地部队仍然算不上成熟,在编制和装备上还在探索前进。

后来随着战事扩大,德国陆军不断组建新的山地师,而不甘落后的党卫军也在1941年底开始组建自己的山地部队,包括第六北方山地师、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第十三圣刀志愿山地师、第二十一斯坎德培山地师、第二十三卡马山地师、第二十四喀斯特猎兵山地师。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组建的山地师有十几个,也算是山地战的一次成规模的实践。

三、山地师和步兵师的区别是什么?

山地师和步兵师表面上基本类似,但细节上的区别还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人员上的区别,普通步兵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兵种,他们只需要根据本国的需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就可以,山地步兵则需要有山地活动和生存的能力。

山地步兵最基本的两大技能登山和滑雪,这个登山和旅游背着包往上走不一样,山地步兵登山往往走的是没路的地方,有时候甚至要在九十度的峭壁上攀岩。当然,山地步兵的登山和滑雪都需要加军事元素,要适应作战。

山地部队外籍士兵

为了保证山地步兵的质量,德军选的士兵基本都是山里生山里长的或者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甚至要学习专门课程,还要考证。

第二个区别在于武器装备,山地步兵身上很多物品都与步兵存在巨大差别。山地步兵的服装以防寒为主,有专门的山地帽、登山鞋、防寒服、手套、风衣,帐篷和睡觉的毯子都是防寒的,另外滑雪板、冰镐、岩钉、绳索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在运输和机动方式上,步兵可以使用任何车辆、牲畜,而山地部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滑雪板、自行车、摩托车,除此之外还会使用马匹和军犬运输物资。这些方式都能够适应复杂、狭窄的山地,对燃料补给依赖也较低。

山地步兵携带的药品多以治疗冻伤、摔伤、扭伤为主,山地步兵应该是非战斗状态下最容易受伤的兵种之一。

山地部队的联络手段中,旗语和灯光成了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和电话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不了作用。

在武器方面,山地步兵的武器主要是轻巧、便携,当然,这里的轻是和步兵师同类相比,而非都是单兵携带的轻武器。轻武器方面,山地步兵与普通步兵装备没有太大差别,主要装备P—38手枪、鲁格—P08手枪、MG—34机枪、Kar98K步枪。

P—38手枪

火炮方面,山地部队火炮种类齐全,有大口径榴弹炮、迫击炮、反坦克炮,战争后期甚至还装备了大口径火箭炮。不同的是它们装备许多GebG36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还有一部分GebFlak38二十毫米山地高炮和sPZB41型二十八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或可拆解携带,或十分轻巧,重量只比一个成年人稍重一点。

Geb G36七十五毫米山炮

最后要说的就是编制上的差别,普通步兵师通常有三个团,山地步兵师最初有三个团,但是后来缩减为两个团,人数上步兵团有三千二百五十人,山地步兵团有三千零六十四人。

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连级单位上,步兵团三个营有十二个连,山地步兵团三个营有十五个连,再加一个团直属连,山地步兵团有十六个连。

sPZB41反坦克炮

山地步兵团人数本来就少还要分成更多的连,其中的道理很容易想到,步兵是全军最主要的兵种,平原地区大规模作战是战场主流,而山地部队人数有限,若想执行更多的任务需要分成更多单位,而山地行军和作战也没有步兵规模那么大。

四、德国山地部队战场表现如何?

德国的山地部队虽然数量不多,可是却在很多主要战场上参加了作战,东欧、北欧、南欧、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山区、意大利等地都有它们的身影。在诸多作战中,挪威之战应该是德国山地部队表现比较出色的一次。

挪威是欧洲北部国家,海岸线长、港口多、岛屿多、山地多,因为这个国家在亚欧大陆的角落里,所以在平时并不起眼,可是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挪威就显得特别重要。

德国虽然有海岸线,但是港口比较少,也比较封闭,和面朝大洋的英国相比劣势明显,当战争爆发,挪威被德国掌控就能改变劣势局面。而英国掌控挪威就能把德国死死封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德国进口铁矿砂的路也会被堵死。

挪威对英德来说至关重要

起初德国是同意挪威中立的,但是后来英国、法国想派兵进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又发生阿尔特马克号事件,希特勒认为挪威可能要倒向盟军那一边了,所以准备出兵占领挪威。在高寒且拥有大面积山地的挪威,山地部队正可以施展拳脚。

1940年4月9日德国的飞机向北欧几个国家飞去,第三山地师138团和139团抽调三千七百多人兵分两路登陆挪威最北端的不冻港纳尔维克和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港。没想到的是,英国的反击非常迅速和有力,英国轰炸机和军舰击沉了负责运输纳尔维克登陆部队的十艘德国驱逐舰,德国第三山地师彻底失去了后退的机会,由于挪威北极师挡在前面,这些德军也不能前往瑞典。

挪威战役期间的海战

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第三山地师将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面临盟军的强大压力。这时德国山地部队强大的适应性就显现出来了,三千七百名山地步兵带着两千五百名被击沉军舰上的水兵,一共六千多人,在挪威北部与与盟军两万多人周旋。

到了5月,盟军的援军不断赶来,德军的援军也从陆上向北推进,28日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不得不放弃纳尔维克退走。这支由山地部队、水兵和后来空投的一个空降营混编的队伍虽然战败了,但是打得非常顽强,且为其他德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了时间,因此受到了德国高层的称赞。

后来,更多的德军赶到了纳尔维克港附近,局部的失败换来了整体战役的胜利。这时候德国的大军已经在欧洲西部狂奔了,法国被偷家了,英国也感受到了危机,只能各顾自身了。6月8日盟军撤离,10日德国就占领了挪威全境。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山地部队起到了巨大作用,不仅是因为山地部队占比高,更是因为山地部队在挪威山区作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换成数量相同、战斗力强悍的步兵恐怕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挪威战役

德国山地部队的确是少有的精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年中每有战斗必有出色表现。可是就整场战争而言它的存在感并不高,人们介绍战史时通常是打包在一起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山地部队参加的战斗次数也远没有步兵和装甲部队多,也没有打过很多著名战役,毕竟大的战役都是在大平原发生,特别是党卫军的几个山地师一直在巴尔干半岛和铁托的游击队纠缠;

第二,山地部队的规模本身就不大,加在一起也就十几个师,而这十几个师中只有最早组建的山地师有些战绩,后组建的山地师不是不满员,就是德国国内和所谓的外国志愿兵硬凑的,没什么战斗力。

第三,战争后期德国整体力量不足,山地装备产量不足,山地部队不得不装备着普通步兵的武器去当一般的步兵使用,和当时德军空降兵当步兵使、突击炮当坦克用一样,都是力量不足有什么用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国防军第一山地步兵师简史
二战德国海军陆战队(简介)_第三帝国*不朽的圣域
二战交战国陆军编制概况|二战西线战场
二战纳粹德军山地师
勇敢的雪绒花 !—— 二战德国 国防军 第一山地步兵师
装甲部队的忠实伴侣——装甲掷弹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