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2年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与1950年长津湖战役,惊人的相似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与长津湖战役的粗浅研究

茂戈

虽然茂戈我读军校时学的是指挥专业(高炮指挥),但在那三年的大专军校里,对于战略战术的学习与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后来到部队带兵,因为爱写点小东小西的,最后居然走到文学创作员的道路,离军事上的战役战术研究就走得更远了。

最近在整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资料时,看到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时,其战役战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战役,头脑中还冒出了“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是长津湖战役的缩小版”的想法。当然,茂戈凭借的是二十多年前在军校时残留在身体里的那点“指挥专业”的血液来做此推断的,讲得不对之处,就请大家多多海涵。

下面,来看长津湖战役与西山品—邦迪拉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不知道大家对比长津湖战役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作战经过要图时有没有发现,其战略战术特别相似!

一、都是在高寒山地进行的兵团作战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是在西藏边防进行的高寒山地作战,这就不用再进行叙述了。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虽然长津湖的海拔只有1300来米,但长津湖地区山高水恶,人烟稀少,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地地形——这一点,从电影《长津湖》真实呈现的“冰雕连”就可以看出来。

长津湖属于兵团作战,这是显而易见的。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第9兵团领取了第20军、第26军、第27军三个军的战役战术兵团,总计兵力近15万人。对面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总兵力近10万人。

那么,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属不属于兵团作战呢?

什么是兵团?兵团在我军军语中是军和师的统称。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军为战役战术兵团,师为基本战术兵团。

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我解放军集聚了西西藏军“藏字419部队”、11师和兰州区军第55师三个基本战术兵团,虽然这只是三个师约2.2万人的兵力,对面印军第4步兵师,总兵力约1.2万人。也不失为是兵团作战。

二、美军和印军都在高寒山地摆出了“长蛇阵”

在之前关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文章里,讲到了印军在西山口—邦迪拉一线,摆出了“一字长蛇阵”。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述了。重点讲一讲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一字形”长蛇阵。

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完成漂亮的“仁川登陆”后,觉得天下都在他手掌里了。面对跨过鸭绿江的几十万志愿军,将其前锋部队摆成了“一字长蛇阵”。

1950年11月25日左右,美陆战1师在史密斯少将的指挥下抵达长津湖一带,并继续向鸭绿江前行,其两个团(陆战5团、7团)部署于柳潭里,陆战1团大部在新兴里,一个陆战营和陆军一部在下碣隅里,此处是作战基地,并有一条跑道。史密斯所指挥的其他部队,包括英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队在古土里。下辖美第7师三个营的Faith特遣队正在新兴里-下碣隅里轴线行动,准备直取鸭绿江上的长津。于是,美陆战1师在从北面的柳潭里到南面的新兴里拉成了一条线,总长度约62公里。

长津湖战役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我解放军面对的都是“长蛇阵”。

“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全阵分阵头、阵尾、阵胆三部分。阵形变幻之时,真假虚实并用。总体来说,长蛇阵共有三种变化:1、击蛇首,尾动,卷;2、击蛇尾,首动,咬;3、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

三、战役战略决心惊人的相似

要比较两场战役是否相似,主要看战略决心是否相似。下面,我们来看看长津湖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战略决心:

面对美军在朝鲜战场的“长蛇阵”,我解放军实施的战略决心总体上是12个字:“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断敌侧后”;

而面对印军的西山口—邦迪拉的“长蛇阵”,我解放军采访的战略决心则是10个字:“打头、击背、斩腰、切腹、切尾”。

长津湖战役战略决心的12个字,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的10个字,都是面对“长蛇阵”的弱点而针对性地制定的战役战略决心。

“长蛇阵”要发挥作用,其机动能力最为重要,要破“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

四、两场战役发起时其态势惊人的相似

长津湖战役和西山口—邦迪拉战役这两场战役发起前,其态势呈现出惊人的相似。

1962年11月18日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打响时的态势:印军第四师也被分割包围在了西山口、德让宗和邦迪拉,间距约61公里。

而在1950年11月28日晨打响的长津湖战役,我解放军则完成对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美军陆战1师的包围。间距约60公里

我们再来详细地对比一下:如果把西山口放在柳潭里,波辛山口放在新兴里,那么德让宗就在下碣隅里。即“波辛山口—德让宗“轴线等同于”新兴里—下碣隅里“轴线,而邦迪拉就是古土里,这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西山口到邦迪拉有61公里远,而柳潭里到古土里约有60公里。

战役发起后,美军陆战一师和印军第四师这两个师都被分成了三段,每一部分几乎同时遭到进攻。

两场战役的态势几乎就是时隔12年的重演。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可以再对比一下。我们在电影《长津湖》里看到一个“穿插七连”(整部电影就是以穿插七连作为叙事的,其原型是27军80师239团4连——茂戈我当兵时正是27军,可以骄傲一下!),那么,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有没有“穿插七连”的影子呢?

当然有!那就是经过七天五夜强行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贝利小道,担任“切尾”任务的我西西藏军第11师,以及百里大纵深迂回略马东,担任“切腹”任务的“郭指”部队。在这些部队里,都能找到“穿插七连”的影子。

当然,《长津湖》里的“穿插七连”只是电影里的一个叙事主体。真正的长津湖战役中,与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一样,有许多穿插部队。

五、战略目的是一样的

两场战役的结局是有区别的。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我军全歼印军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印军在整个撤退过程中,所以说,整个印军第4步兵师已被我解放军基本歼灭了!其在撤退时是一盘散沙,被我解放军追着打,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面对我第9兵团的重重包括,特别是在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之后,美陆战1师开始撤退,但是在其撤退时仍有战斗力,并穿过了大批中国军队的包围,直到12月10日最后一批陆战队士兵在新兴里集结,我解放军从柳潭里向海滨的行进中遭到了美方火力的严重打击。

长津湖战役中,尽管我解放军发扬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取得共歼敌13916人的战果,但美军的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都大大超越我军,而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我解放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而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优于印军(主要是印军准备不足),更重要的是,我解放军有一批以张国华为代表的能征善战、军政兼优的将领,再加上我全体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基本全歼了印军整个第四师。

这两场战役都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攻克了敌人摆起来的“长蛇阵”,均达到了我军的战役目的。长津湖战役虽有一丝遗憾,但仍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扭转朝鲜战局,为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则是以全胜的战役结局结束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在打得印度国内上下人人惶惶之时主动撤军,迫使印军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和谈。

这两次战役都使新中国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六、结束语

战役战术的研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以上的内容属于抛砖引玉,喜欢战役研究——尤其是对长津湖战役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研究颇深的战友可以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茂戈我对于战役的研究确实生疏,凭着血液里残存的那点爱好,就只能“研究”到这个地步了!

最后,茂戈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印军将领在战前全面了解长津湖战役,知晓我军对付“长蛇阵”有一套作战经验,他们还会不会在西山口—邦迪拉一线摆起“长蛇阵”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2年中印战争的西山口今昔图片
【军史散记】点苍烟霞客||西山口反击战的总体布署
三维地图图解长津湖战役
看长津湖战役有感
负重前行方为尊(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