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哀公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君主


古语有”秦之恶,天下之所同恶也“的肝火说法。”暴秦不足言”成为汉以后延及明清千余年古代学界一种主流意识,深沉而固执地表示了对秦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不屑,其中包括对秦之文化的蔑视,认为秦人就是不懂文化的一群化外之民,是蛮夷,跟中原文化格格不入。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诗经》中有段诗词,名为《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颇具有秦人好战善战的风格,重章叠唱,娓娓动听,且又充满英雄气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短短不过六十余字,却将那种即将冲上战场的悲壮气息反映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更是在秦国历史中历代传承,成为嬴氏家族登陆战场前的誓词。

诗中的“王于兴师”,若要追溯的话,应该是要到秦襄公时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天子之命征伐,即是秦国战争的所谓正义性,这也是秦穆公拥立周平王而受封关中故地的渊源所在。

那么《无衣》这首诗最早不会早于襄公公时期。而若这个判断没有八九不离十,自秦襄公到秦哀公的数百年间,这首诗词可以在秦国传承,就直接说明秦国在这个时期,已经不是个没有文化的国家。

《左传》里有段故事,说的是楚国遭受伍子胥之祸,几近亡国。楚国忠臣申包胥在远赴秦国,在秦哀公的朝堂外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令秦国出兵援救楚国。

秦国兵马出征前,秦哀公也吟诵出这段《无衣》,如此真情流露,与中原若推崇的文化竟也相当类似,说明秦国鄙视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蛮夷之邦,秦君也并非只懂得战场厮杀不懂得礼仪文化了。

有趣的是,当年秦哀公继位之时,与晋国赵武促膝交谈,也曾赢得这位晋国著名权臣的赞许,秦哀公那一句“一世无道,国未艾也”的说法,更是成为其后来出兵千里匡扶楚国复国的原因之一。“一世无道,国未艾也”的意思是,一代君主的荒淫残暴,不足以毁灭一个国家。

这句话的令人深思之处,也在于秦哀公绝不是个不学无术的继承者,其思想之深邃,底蕴之沉重,与中原列国的君王比较起来,是要透彻得多,这也恐怕是看惯中原列国纷争后的一种顿悟,所谓旁观者清,就是如此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走!一起打仗去!——《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寓意
侧面再谈商鞅变法的成功——因为秦国“够穷”
历史上秦国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华匈战争第九章之铁血大秦(初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