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我国古代兵书之第三--《吴子》

我为大家继续剖析兵书系列,欢迎纠错!

作者介绍: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 东周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做官,军事、政治才能卓越,兵家代表人物·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流芳百世。

地位:《吴子》是一部重要的兵家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先秦时期中国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现存六篇,

内容: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图国》篇讲述"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论;

《料敌》篇主要讲述如何判断敌情,因敌制胜的问题;

《治兵》篇主要论述如何治军,指出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与军队是否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打不散,拖不;

《论将》篇主要论述将帅的重要和对将帅素质的要求,将帅为全军的统帅,必须刚柔兼备;将帅必须依靠金鼓,旗帜和禁令,刑罚来治军和指挥作战;

《应变》篇阐述了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应变之术和作战方法;

《励士》篇主要讲述如何激励士气。

思想主张:

第一、它强调料敌用兵,因情击敌

第二、它还强调"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第三、它提出了一套政治、军事并重,而以政治为先的战争观念。

第四、《吴子》在战争观上的另一贡献是它提出了"战胜易,守胜难"的问题

第五、吴起提出了一套首先加强战备,然后依据敌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施行"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战略战术原则。

第六、《吴子兵法》在论将方面也有新的思想。吴子指出,一方面,将领要文武全才、刚柔兼备,具有"理、备、果、戒、约"五种才能。"理"是能"治众如治寡";"备"是能"出门如见敌";"果"是能"临敌不怀生";"戒"是能"虽克如始战";"约"是能"法令省而不烦"。将领还要掌握用兵的四机:①气机,能鼓舞士气;②地机,能运用各种地形;③事机,临事能运用计谋;④力机,善于保持和充实军事力量。这样的将领才是合格的将领。而"良将"在此之外还要具备"威、德、仁、勇"四种品质。良将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得之则强盛,失去会衰亡。所以,选拔良将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吴子提出作战时还要察明敌将的才干。利用敌将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谋略,这是"不劳而功举"的便宜事。他把敌将分为"愚而信"、"贪而忽名"、"轻变无谋"、"富而骄"、"进退多疑"等各种类型,而分别制定了"诈而诱、货而赂、离而间、震而走、邀而取"的作战方针等。在"两军相望,不知其将"的情况下,可以选派轻兵挑战,务败不务胜,来探知敌将是"智将"还是"愚将"。如为"智将",则"勿与战";如为"愚将",则虽众可俘获。这些作战原则都是他的前辈军事家所没有提出过的。

第七、提出了"以教戒为先"的治军原则和"颁赐有功者"的励士原则。

部队缺乏教练,就会"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只有经过严格教练的军队才能无往不胜。

教练的方法是:"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教练的内容之一是阵法,即适应方阵、圆阵的变化及掌握队列的前、后、左、右、坐、起、进、止等动作。

教练的内容之二,是熟悉金、鼓、旗、铃等指挥号令。教练的内容之三,是军中赏罚,"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他提出君主对于有功者,依据功劳大小,赏赐不同待遇。同时,在庙门外边以功劳等次向立功者的父母妻子颁赏。这样会造成一人立功,全家荣耀的社会风尚。对于阵亡将士的家属,每年也要派使者进行慰问和赏赐。鼓励没有立功的士卒争取立功。这样,国家"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的军事思想
《吴子兵法》将战争置于政治的框架之下,兵以治为胜(下)
《孙子兵法》30种大智慧,一口气读懂最高谋略
吴子 【沈婉玲(辛勤)】
【智慧】《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十句话
犬韬·教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